浅谈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时间: 2012-04-06 来源:论文在线
编者语:
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于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认识和看法,主要从什么是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以及
如何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这四个方面递进的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
的重要性。
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也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和体会
[责任编辑: zhangnan ] 摘要:本文阐述了笔者对于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认识和看法,主要从什么是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以及如何
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这四个方面递进的论述了音乐表演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经过调查研究,使我也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音乐表演情感表现情感内涵理智
一、什么是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
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
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
社会功能。
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指挥
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
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
因此音乐表演也是音乐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二、对于音乐表演情感表现的认识
在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其实也存在着许多声音,例如,德国音乐家CoPoEo
巴赫说:"音乐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动,否则就不能感动别人;他必须感觉到他想要
在他的听众中引起的一切效果……。
"而另一位意大利音乐家布卓尼却主张:"假如
一位艺术家想使别人感动,他自己就一定不能感动--否则在关键时刻,他将无法控
制他的技术。
"
音乐表演中的对于情感表现截然不同的主张,虽然各有道理,互有所长,而且
他们之间如果能相互吸收、有所综合,那样会非常有利于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但
是,从总体上来说,笔者是比较倾向于在音乐表演中投入个人的真情实感的主张。
中国传统音乐也非常重视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并且要求这种投情必须建立在解
明曲意、即充分理解乐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上。
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所著的《闲情
偶记》中说:"唱曲宜有曲情。
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
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
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
问
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消魂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且其声音齿颊之间,各种俱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
"清人徐大椿在其所著《乐府传声》中也曾
指出:"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
……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
以上的诸多例子,虽然各有各的看法,但是,还是大家还是比较倾向于音乐表演中的投情,认为这是音乐表演中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三、音乐表演要有情感表现的原因
音乐表演要充满激情,这已成为表演家和音乐家们的共识。
一项缺乏情感投入与流露、无生机与活力的音乐表演,是无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起音乐欣赏者的关注、兴趣和情绪起伏的,那就是一次失败的表演。
首先,音乐艺术就其特性来说,是一种善于表情的艺术,音乐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作为第二度创造的音乐表演,它的最重要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其次,从音乐表演心理来说,为完成这一艺术使命,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只有投情,即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和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使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
形式派的音乐表演虽然具有声音纯净、考究,结构严谨等优点,然而由于其中没有或较少情感的投入,往往给人以冷漠、单调与无动于衷的印象。
怎样才能作到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呢?在我看来,首先是表演者必须正确领会与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在深刻把握乐曲情感基调的同时,还要细致体会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
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中投情的基础,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那还不可能作到真正的投情。
很难设想,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无动于衷、冷若冰霜,仅靠表演设计就能真实而生动地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且打动听众的心灵。
然而,当我们进一步研究表演者投入的情感时就会发现,这种感情固然是发自表演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但是它与表演者自身平素的情感还是有所不同的。
人们平素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自然的反映,它随兴而发,转瞬即逝,不能重复,也无需有意的调度。
而在音乐表演以及其它艺术表演中投入的情感,却是建立在对表演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要求表演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素的情感积累,唤起真实的情感回忆,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还要求表演者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或是体验得很不充分然而却为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情感。
这样,音乐表演中的情感,就不仅是表演者自己平素的真实情感的投入,而且是对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的体验。
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应该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作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以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
它有表演者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艺术化的情感。
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我们要求音乐表演要富有激情,还因为从音乐表演心理来说,要完成将音乐内涵的情感真切地带给被传情者的艺术使命,仅仅依靠理智和冷静的表演设计是不够的,只有表演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表演中去,才可能真实、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使观众或听众也受到同样的感动。
很难想象,音乐表演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如果无动于衷或冷若冰霜,怎会真实又生动地传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内涵,并能打动听众或观众的心灵?
四、如何培养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怎样才能作到音乐表演中的投情呢?在我看来,首先是表演者必须正确领会与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在深刻把握乐曲情感基调的同时,还要细致体会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
(1)、音乐表演者必须正确理解作品,深人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对作品理解肤浅不能投之以深情,或者进行歪曲原作的情感表现,都是我们应当坚决反对的。
这里要求我们既要把握乐曲情感的基调,同时也要细致地体会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将情感的表现真正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上。
(2)、音乐表演者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在表演中深深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音乐表演中的感情投入与表演者自身平素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
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不能像人们平素情感中那么随性而发。
音乐表演中的情感投入,要求表演者要善于调动自己平素的情感积累,并且在更多的情况下,要有意识地去体验自己从来没有的经历过的,或者是体验得很不充分、然而却为艺术表现所修要的情感,因此,它是一种远远超出个人生活局限的更为广阔和深邃的情感体验。
(3)、音乐表演还要求表演者将自己的情感和理智这两种心理因素正确地予以结合音乐表演既要有充沛的情感,又要能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
因为音乐表演对技巧型要求很强,需要良好的生理、心理因素的控制,因此,激情表演中需要一定的理性控制,一旦因激情冲动而失去控制,反而会影响音乐的表现效果。
所以我们说,理想的音乐表演,应当具备情感和理智这两个方面的条件,它要求表演者要细心地体验乐曲的感情细节,甚至把每个乐句都看成是某种表情内容的代号,同时,又必须用理性来控制这种感情,使它服从于音乐整体表现的需要,使音乐表演给人以统一、和谐的感受。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明确的总结出情感表现在声乐表演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内容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情感的综合体验,对生活充满激情、勤于观察、重视积累,并熟练的运用技巧,充分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这样才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歌曲更具感染力、演唱过程更具表现力,引起听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2000.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年版
〔5〕冯桂琴.《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浅谈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M〕.《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版04期苏敏,女,汉族,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音乐专业。
〔6〕王懿颖.音乐教育的情感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09(178):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