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的情感特征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音乐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都将其视为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
正象黑格尔所说:“在这个领域里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但是,由于音乐在反映现实的具体性上受到限制,在音乐审美中人们会对音乐情感有不同理解。
在以往的探讨中,我们一方面肯定了情感交流在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对音乐情感的狭隘理解。
为了探求对音乐情感科学、客观的把握,重视对音乐情感特征的研究是当前音乐美学研究切实要做的事情。
音乐情感的基本特征作为人类思想意志的表达,音乐的情感以音乐艺术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达着人类内在生命的运动和无限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于其存在的意义来说,这种情感应当是典型的、概括性的,并且是易感的。
一、音乐情感的典型性我们这里所说的典型是指作曲家在表现情感时,要选取那些在现实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感“素材”。
这就要求作曲家对于特定环境下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同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人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而他体验的必须更加深刻、更加细腻、更加强烈,并且能够对以往的情感表现模式有所突破,创造性的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其音乐的情感内容。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一个突出的典范,它之所以能够堪称为交响音乐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原因不仅在于它蕴含了贝多芬从法国大革命中所感悟到的精神情感,更在于他全新创作风格的运用。
二、音乐情感的概括性由于音乐所使用的特殊物质材料—声音,具有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特点,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概念,也不能象造型性艺术那样为我们提供视觉的表象,这就决定了音乐情感的表现要具备高度的、非具体的概括性,我们所了解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多义性和不确切性,就是随着这种非具体的高度概括性产生的,〔收稿日期]2004一10一21I作者简介l甘露(1975一),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叫In.日11口日皿少皿.期(总第67期)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JOURNALOFJILINCOLI‘EGEOFTHEAR〕,S·ForumofAeademyNo.42004(V ol67)但这也因此使得音乐的情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从而为听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音乐情感的易感性音乐的情感要想实现其价值体现,需要让审美者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也就是说音乐的情感要在欣赏者的情感世界中找到一个与之相通的交汇点,这个交汇点越是广阔、交汇面咬合得越是牢靠,音乐的情感也就越是容易被感觉得到。
并且,通过这种交汇、碰撞能使欣赏者为之感动,从而令其自身的情感在内心不断扩散开来,最终引起情感的共鸣。
音乐情感的表现特征我们知道,音乐艺术以其特有的语言方式向我们传达着情感的内涵,那么他所表现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情感呢?一、音乐的情感并非自我表现任何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都不能不是受自己的思想情感支配的,但这种情感并不是如勋伯格所说的是为了“表现自己”(勋伯格说:“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
当然,音乐能够明显地带来生理上的反应,但生理的规律不是艺术的规律,音乐艺术并非一般的情绪发泄或心情外化,人们对情感的自然宣泄完全可以通过喜、怒、哀、乐来直接表达,这远比借助音乐来得更为具体和强烈,那些个人的、暂时的、个别的情感是不能等同于作曲家蕴含于作品中的那种高尚的、恒久的、富有感染力的情感的。
“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超越个人范围的,是作曲家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而并非主宰着他情感的征兆性表现。
也就是说,这种情感并不“一定”是作曲家亲身经历的,而是他经过对社会的认识、感悟及想象而产生与获得的,表现着他对于所谓“内在生命”的理解。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枪)》末乐章中的抑郁和悲哀绝不是柴科夫斯基个人情感的孤立表现(尽管柴科夫斯基生命最后几年的个人生活体验直接影响了《第六交响曲》的创作),而是通过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感受,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所有苦苦思索人生意义和社会前途而又不得其解的、孤独失望的俄国知识分子发自心底的声音。
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生动而强烈地表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蕴藏在这种情感表现中的深刻的思想性。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音乐的情感绝非勋伯格主张的自我表现,而是表现着作曲家的情感想象。
对于作曲家来说,音乐是一种符号形式,通过音乐,他可以了解并表现人类的情感状态。
二、音乐的情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
音乐所表达的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本性,它潜藏在人们的意识深处,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
音乐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和传达着人类情感的本质特征,音乐的真正价值也正在于此。
20世纪情感语言理论的倡导者戴里克·库克(De巧ekeooke)指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常常产生的那种并非由重要的诱因而引起的,存在于心灵表层的情感,而是那种深刻的、持久的、意味深长的情感,它存在于人们意识的深层。
”在这里,库克所说的“那种深刻的、持久的、意味深长的情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扎根于作曲家下意识之中的情感,它不是表面的日常生活的反映,而是作曲家深刻的、持久的自我情感世界的表达,是其基本人生观的反映;第二层含义是指对于作品来说,这种情感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通过音乐作品,能将人们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识表现出来,这种潜意识中的思想意志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
例如:我们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时所感受到的那种悲剧性,也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常常体验到的某些东西,尽管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已经找到了同柴科夫斯基完全不同的解决方式。
同库克一样,德国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阿图尔·叔本华(Arthursehopenhauer)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指出了音乐是表现带普遍性、本质性情感和精神的艺术。
他说:“音乐决不是表现着现象,而只是表现一切现象的内在本质,一切现象的自在本身,只是表现着意志本身。
因此音乐不是表现这个或那个个别的,一定的快乐,这个或那个抑郁、痛苦、惊怖、快乐、高兴或心神的宁静,而是表示欢愉、抑郁、痛苦、惊怖、快乐、高兴,心神宁静等自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抽象的、一般的表示这些情感的本质上的东西,不带任何掺杂物,所以也不表示导致这些情感的动机,然而在这抽出的精华中,我们还是充分地领会到这些情感。
”他还说:“音乐不是现象的,或正确一些说,不是意志恰如其分的客观的写照,而直接是意志自身的写照。
所以对世界上一切形而下的来说,音乐表现着形而上的,对一切现象来说,音乐表现着自在之物。
”尽管库克的情感语言理论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都各自存在着局限和不足,但是他们所认同的音乐所表达的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的理论,对于音乐的情感特征的研究来说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
此外,音乐所表现的普遍的人类情感同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情感本身不是凭主观臆断产生的,它是具有特定世界观和生活经历的人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反映的产物,这种情感一经进入艺术便抽掉了具体内容,成为呈现着人类内心生活的情感生命。
进一步说,音乐在反映人类思想意识和生活现实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间接的。
由于音乐采用的是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声音手段,决定了它不能象语言那样直接表达明确的概念,也不能象造型艺术一样为我们直接地提供视觉的因素,但它可以通过感情的流露,间接地反映支配这种感口破破百醛〕口..口..期(总第67期)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学术经纬JOURNALOFJILINCOLLEGEOFTHEABTS·ForumofAeadeITlyNo.42004(V ol.67)情的思想意识。
我们知道,《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对法国大革命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思索、判断,溶人了他深刻的情感体验而成就的作品,然而我们在听这首乐曲时所体验到的那种英雄人物高尚的、强有力的情感,并没有在想象中把我们引到拿破仑身上去。
由此可见,音乐的情感是源自现实在作曲家心理中的折射,是他对感觉到的事物的本质的洞察,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事物和事件本身,而是事物和事件的感情色调—正如迈尔所说:“音乐,在伟大的作曲家笔下,用纯属他个人的表现方法最完善地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感情。
”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语言”,原因就在于此。
想象的作用“情感原本就以某种方式蕴含在每一种想象形式之中”。
想象是音乐的情感得以产生、表现,以及被听众所接受的重要媒介。
想象是人类思维所具有的基本能力,音乐艺术恰恰是借助这种能力产生出来的,而当音乐被创作出来之后,它又反过来直接作用于想象力,音乐和想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在音乐创作中,作曲家通过想象(当然还包括娴熟的创作技巧和技能)将凝聚于内心深处的客体的运动形态,以及人类的情感动态转化成音响的动态结构,从而实现了从心灵表象到纯粹精神的高度的飞跃。
当然,作曲家的想象并非凭空、随意产生的,而是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的。
其想象的源泉来自于作曲家对现实生活和对于艺术的体验、生活阅历、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历史经验都在空间上(指其存在的空间)为作曲家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后作曲家又运用他丰富的艺术经验,将其选择、提炼、优化、组合,通过技术和创造性的想象力,把这些杂多的情感的思绪统一于其音乐形式之中,从而赋予有限的音乐以无限的情感生命。
贝多芬创作的《热情奏鸣曲》时的想象力正是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而他赋予《田园交响曲》的想象力则源于他与大自然的广泛接触。
其次,在音乐表演中,想象在表演者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表情达意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表演者把音乐作品包含的情感思想传达给了听众。
在这里,表演者所面对的是已经蕴含了音乐情感的音乐作品,他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怎样正确诊释作品的内涵,另外就是如何将这种内涵于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
问题的解决是清楚的,除了要求表演者要具备精湛的演奏技艺以外,还离不开想象的作用。
首先表演者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意义有所了解、领悟和把握,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才能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想象,将自身的情感投人到音乐的意境中去,最终实现其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的转化。
这样做的同时,还能够使表演者运用这种自身的富于感染力的想象激发起听众的想象力。
最后,在音乐欣赏中,听众能否领悟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要依靠想象得以实现,通过想象,能使音乐情感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