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

论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和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不同的两个方面,他们既有本质上的区别, 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科学技术: 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

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 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第二,文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说:" 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 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 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 。

科学技术不完全是文化, 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介质, 当这种载体和介质与文化的功能相同时, 科学技术便具有了文化的特征, 反之则不然。

文化也不完全是科学技术,但可以借科学技术的力度加大和扩展自身的功能, 发挥深远而巨大的作用。

科学技术与文化共生共存, 文化或文化产品本身就
离不开科学探索和发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不同层次科技发展导致不同的文化层次。

日本学者森谷正规曾指出:" 每一个国家的技术和制成品, 都是该国文化的产物" 。

二、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结构, 丰富和更新了文化的内容。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着的理性工具。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 推进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在文化的发展中的媒体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文化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图书等内容, 它以宣传或传播为主要特征。

科学技术与媒体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科学技术是传媒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媒体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发展。

(一)科技水平决定新闻传播的发展
1844年, 莫尔斯发明电报。

不久, 人们就用它来传播新闻。

20 世纪,美国和英国相继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传播新闻。

随着无线电技术、电视技术以及后来的卫星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新闻传播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新闻传播的重要工具。

(二)在当代利用科学技术传播手段上, 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莫过于卫星传播和网络传播
三、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文化是科学技术滋生的土壤,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考察,它开始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历史性转折, 为社会总财富的不断迅速增长,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文化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反过来又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

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虽然其开发过程本身可以看成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

具体到一个高新技术企业," 高技术"更需要靠" 高文化"来支撑。

拥有了先进的文化, 不等于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拥有先进科学技术, 也决不等于就拥有了先进文化。

因为文化是以道德文明和精神意志作用于人, 并通过人作用于科学技术。

从社会文化史的发展史来看,在近代科学技术诞生后, 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科技文化尽管经历了艰难曲折, 但却以其普适性、基础性和极富创造性的鲜明特色, 成了人类社会文化中的一支新军。

科学追求普遍化且概括的客观知识,
这与感性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方式完全不同。

通常,文化以" 形象思维"为特征,而科学则以"抽象思维"为特征; 文化主要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的感性和直观方面, 而科学则主要侧重理性方面。

恩格斯在系统考察近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哲学变革时指出:"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
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 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 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 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 这既是新的科学世界观的核心, 也是近代科技文化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和能动的创造性的体现。

事实上, 两者之间相互渗透, 相辅相成,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和文化是相通的,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