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金融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二)弗里德曼等从价值贮藏的角度定义货币 (三)简要评述
西方金融理论
尽管给货币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既无必要也不太
现实,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西方学者还是倾
向于把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
就货币本质观而言,从传统的狭义的货币定义 转变为相当广义的货币定义,其理论基础是在强 调货币价值贮藏观,而不是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 的功能,因为除狭义的货币M1外,其他流动性资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 • • • • 甘末尔(Kemmerer) 费雪 马歇尔 庇古 凯恩斯
西方金融理论
费雪
• 通货包括货币与存款 • 货币的购买力不是决定于货币价值与商 品价值的比例,而是由货币所能购买的 其他商品的数量所表示 • 货币购买力是物价水平的倒数,研究货 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是一回事 • 费雪所谓的货币量M,就是现金交易数 量。“现金交易数量论”
西方金融理论
第四节 传统的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 ——与政策相关
• 金块论争——金块论与反金块论 • 通货论争——通货主义和银行主义 (1)货币和通货的概念 (2)通货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3)通货数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1844年颁布了基于通货主义的“比尔法案”, 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开始。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3 管理通货论主导地位的确立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职能并不仅限于充当交换媒介, 货币还具有另一项重要职能,即贮藏财富,而 且这一职能对经济运行发挥着重大作用。 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不是由于自身有价值, 而是由于货币的特征所致。 凯恩斯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建立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也进一步阐释了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
西方金融理论
(一)货币金属观
重商主义以威廉· 斯塔福德、托马斯· 孟等为代表。认为,货币
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和实质价值,不能被其他所代替。货币是
惟一的财富,流通是增加财富的惟一源泉。
以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在货币本质观 上主张,货币必须是金银,必须有十足价值,反对伪造货币 (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
西方金融理论

布莱克采用“思想实验”的办法,设想如果 实行一种完全不受政府干预的竞争性市场机制, 则社会的支付体系将不存在任何外在货币,支付 将以各种方式进行。在多种流通手段并存的情况 下,流通手段按记账单位标价,而不是用流通手 段的单位来定义记账单位。这样,“货币”的价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分离开来。 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货 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西分别承担, “货币”将会被取消,货币的性质将会因此而发 生很大的改变。
西方金融理论
第八章
• • • • • • MM定理 金融结构 金融深化 金融压制 货币增长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与经济发展
西方金融理论
第九章
• 成因 • 利弊
金融创新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第十章
• • • •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持久收入 生命周期
储蓄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第十一章
• • • • • •
西方金融理论
维克塞尔
(一)时代背景 (二)累积过程理论 • 理论前提 • 利率理论: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 • 货币均衡理外生性 货币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 消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 济行为,而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因而 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是取决于经济 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因而货币当局 对货币供给量是能够进行有效控制的。
西方金融理论
利率结构理论
• • • • • 市场预期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 区间偏好理论 随机过程理论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四章
通胀和通缩理论
• 通胀成因 • 通胀与经济成长 • 通货紧缩
西方金融理论
第五章
• • • • • 目标 工具 传导机制 实际操作 有效性
货币政策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4 货币定义之争与货币本质观的进一 步发展
“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之间的“通货论争”。
通货学派认为,只有金属货币及其代表——银行券才构成一 国的货币,而银行券以外的其他各种信用形态都不能算作 货币; 银行学派则认为,不仅金属货币和银行券是货币,而且由于 活期存款等信用形态同样发挥着交换媒介的作用,因而也 应该属于货币。 (一)佩塞克等从交易媒介的角度定义货币
第一章
传统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 • • • • • 凯恩斯 费雪 萨缪尔森 弗里德曼 卢卡斯 新凯恩斯主义
西方金融理论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穆勒 马克思 边际主义 马歇尔
第一节
货币本质理论
• 1. 早期货币本质理论 • (一)货币金属论 • (二)货币名目论
西方金融理论
2. 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和发展
(一)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 现代货币名目论的主要代表是克纳普、彭迪生和 艾斯特。 (二)威克塞尔对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发展 (三)近代货币数量说拓展了货币名目论的理论 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近代货币数量说坚 持货币名目论的货币本质观,但在货币的定义与 职能的认识上拓展了货币名目论的理论。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三节 传统的信用理论
(一)信用媒介论
• 银行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作媒介,必须在先接受存 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 • 银行一手接受存款,一手放款,媒介信用供求。
(二)信用创造论
• 银行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超过它吸 收的存款额进行放款,而且能够用放款的办法来创 造存款。 • 银行提供的信用完全是由银行通过放款自行创造的 ,银行并不存在媒介信用的功能。
西方金融理论
(二)货币名目观
货币名目论者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便
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 价值符号。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 价值,而只是名目上的存在。 名目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本、贝
克莱、孟德斯鸠、斯图亚特等人。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都只是从货币的某些个别 职能来认识货币的本质。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二章
• • • • 凯恩斯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货币学派
货币需求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
• 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 • 货币供给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三章
• • • • •
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罗伯逊的可贷资金理论 法博齐的均衡利率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IS-LM)
产一般不能作为交换的媒介,这些流动性资产的
出现,倒是为人们贮藏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西方金融理论
5 “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与职能 研究的新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布莱克、法马、霍尔等 为代表的货币理论家创建了“新货币经济学”理
论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以这三人命名的
“BFH”体系)。他们认为,在未弄清货币的性质 之前,货币不应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因为 把整个理论框架建立在一个有争议的“货币”概 念之上是不妥当的。
西方金融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学科体系
一 个 国 家 微观
宏观 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 数理金融学、金融工程 (宏观)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两 个 国 家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教材
《西方金融理论》,闻岳春、严谷军 ,2006 ,商务出 版社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李翀,2005, 经济日报出版 社
《金融学文献通论》 陈雨露, 汪昌云,2006,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数量论的发展
• 从一个单纯的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 的理论发展为以货币为中心的综合经济 理论 • 早期:名目论与金属论 • 纯粹金属货币 • 金属货币与纸币并存 •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中性论和非中性论 货币中性论和非中性论是有关货币在经济中作用 问题的一种特定分析理论,重点是分析货币与经 济变量的关系,即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否引起济中 的实际变量的变动以及引起变动的传导机制。
西方金融理论
信用创造论
(1)纸币与金属货币一样是财富,银行信用 可以产生财富 (2)信用就是资本,信用能形成资本 (3)银行的本质在于创造信用,贷款不是存 款的转形,而是银行的信用创造;贷款不受存 款限制;银行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就可以贷 出数倍于存款的金额——货币乘数 (4)信用能促进生产。熊彼特。
西方金融理论
信用媒介论
• 斯密:银行券发行的原理 • 李嘉图:资本转让,利润率平均化 • 穆勒:为有才干的产业人才提供条件,影响物 价 • (1)货币只是交换媒介,对经济过程没有实 际影响,没有必要通过银行信用创造更多货币 • (2)信用不能创造新的资本,只能转移资本 • (3)负债业务决定资产业务
金属主义从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认识货币,认为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 忽略了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被 不具有实质内容与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所代替,排除了 可以由不足值的金属以至由完全没有价值的纸币来代 替金属货币流通的可能性。 名目主义则从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上认识货币本 质,认为货币本来就是一种符号,是由国家权威规定 的计量单位,忽视了货币在执行其他职能时必须具有 实质价值,割裂了货币与价值的内在联系。
西方金融理论
马歇尔
• 为了探究支配货币流通速度的原因,必须考察一国 公众以货币形态保持的购买力数量 • 资产以货币形态保存只占收入的一定比例 (1)储存货币(2)消费(3)投资 • 货币价值取决于一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的实 物价值与该国同期现有的货币量之间的比率 (1)货币量不变而实物价值改变 (2)实物价值不变而货币量改变 • 由实质余额决定的现金余额(即人们愿意保存的备 用购买力)是影响货币价值和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 素。“现金余额数量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