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杨胜刚)

第6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西方货币金融理论,杨胜刚)


货紧缩是一种价格下降和货币升值的过程。它是
和通货膨胀相对的。”莱德勒根据价格总水平的
持续下跌来定义通货紧缩,这是西方经济学界主
流的观点。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8.2 关于通货紧缩的心理因素分析 6.8.3 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 6.8.4 波特尔和加利· 西林的实体经济因素论
6.8.5 曼德尔:通货紧缩不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5. 2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是一种疾病
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可以是非中性的, 这是由于人们对价格的适应性预期存在时滞以及货 币幻觉的存在,货币数量的增加不是直接表现为物 价水平上涨而是通过公众的支出和资产价格上升, 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生产扩大,进而使实际产 出和就业增加,但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繁荣是短暂的。 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会引起物价 水平的变化而不是影响实际产出与就业,货币在长 期是中性的。政府如果长期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不 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只会加剧通货膨胀并带 来灾难性的后果。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5.3 理性预期学派的通货膨胀中性论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 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总会被人们预期到,用通货膨 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 策是无效的。
6.5.4 弗莱堡学派的主要观点
弗莱堡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有害的,所以他们 反对凯恩斯主义者采用通货—膨胀的手段来刺激 经济发展的做法,认为高通货膨胀不可能换来高 经济增长和高水平就业。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三)弗里德曼认为通货紧缩有害但不是难 题
里德曼认为,温和的通货紧缩对经济不完 全是有害的,而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肯定是 有害的。
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8 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通货紧缩理论观点 6.8.1 莱德勒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
美国货币主义代表人物莱德勒在《新帕尔格 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通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5.5 哈耶克的分析
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只可能在 一段时间内吸收有限的失业人员,但从较长时 期来看,失业不仅不会避免,而且会更加严重: 通货膨胀是一个连续的、加速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通货膨胀可能会通过破坏货币金融制 度来破坏整个社会经济。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二)奥地利学派的解释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通货 紧缩是一种派生的过程。他们认为,通货紧缩 并不是独立形成的,而是由促成经济萧条的生 产结构失衡所引起的。没有因投资过度而出现
的经济结构失衡,通货紧缩就绝对不会发生。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三)债务通货收缩理论对通货紧缩成因的解释
6.8.6 芩克尔:没有理由害怕通货紧缩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4.1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胀”解释的微观化 6.4.2 新剑桥学派的“滞胀”理论 6.4.3 哈耶克:“滞胀”是滥用需求管理政策的苦 果
6.4.4 货币主义:”滞胀”是政府过度干预的恶果
6.4.5 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4.6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解释 (一)泰勒的交错调整工资论对“滞胀”的解释 (二)效率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引发“滞胀” (三)“局内——局外人模型”对“滞胀”的解释 6.4.7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 供给学派着重从供给的角度来解释“滞胀”的形 成,认为通货膨胀是高税收政策产生的“税收 制动器”抑制生产发展的结果。
6.7.2 关于通货紧缩原因的分析
(一)凯恩斯的分析
西方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有三种。一是认为,通货紧缩 就是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地下降,这是主流的观点。二是认 为,通货紧缩是货币供给增长率过低不适应货币需求而出
现的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
币表现形式。凯恩斯实际上主张第一种观点。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3 50—60年代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
6.3.1 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视角从需求面扩
展到供给面
6.3.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理论的深化:结构
性通货膨胀理论 6.3.3 开放条件下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的发展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4 究
70年代后西方理论界对“滞胀”原因的研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6.2 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的发展
(一)货币主义学派对付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主
张:实行浮动汇率制
( 二 ) 斯堪的纳维亚模型的结论:开放小国通货
膨胀来自国外的传递 ( 三 ) 林德伯克:小国通货膨胀既受外部影响也 可输出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7 西方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进展 6.7.1 20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通货紧缩的历程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主讲人:杨胜刚 博士 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第6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6.1 20世纪前20年的通货膨胀理论 §6.2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6.2.1 凯思斯对货币与物价关系认识的转变
6.2.2 凯思斯对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及 政策主张
2004年10月
凯恩斯对通货紧缩是持否定态度的,凯恩斯
认为,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不利于生产者。凯
恩斯还认为通货紧缩会提高实际利率,加重借债 人的负担。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二)奥地利学派对通货紧缩持温和的态度
奥地利学派不像凯恩斯那样对通货紧缩持 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暂时 的温和的通货紧缩有助于恢复货币中性和经济 均衡。
这种理论将通货紧缩与债务联系起来,从过
度负债和债务清算引起货币信用紧缩来分析通
货紧缩的原因。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四)庇古对通货紧缩的认识
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庇古对通货紧缩的原 因也有过分析,但他对通货紧缩问题的探讨, 着眼点不是要从理论上去解释二三十年代通货 紧缩的成因,而是要从理论上去否定资本主义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六)伯纳克对通货紧缩成因的分析
伯纳克在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的基础上,
于 1983 年提出信贷中介成本理论,从信贷中介
成本的角度去解释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关系。
从而对货币主义的通货紧缩理论进行了补充。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7.3 关于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一)凯恩斯的通货紧缩有害论
经济会发生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五)货币主义关于通货紧缩的理论
凯思斯对通货紧缩的分析比较重视实体经济
因素的影响而相对轻视货币的作用,这种研究
倾向在 50 年代末受到了货币主义理论的挑战。
弗里德曼主要从货币金融的角度去探讨了通货 紧缩的定义、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2004年10月
2004年10月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5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6.5.1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观点 新古典综合学派促进论的理论渊源是凯恩斯 的半通货膨胀理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也要求以促进论 作为政策的理论依据。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托宾、海勒、奥 肯等人提出了“增长性赤字财政货币政策”, 旨在促进经济增长。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不论在 经济萧条时期,还是在经济高涨时期都可以成 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
§6.6 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的其他主要观点 6.6.1 关于通货膨胀的不同定义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 30年代,特别是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通货膨胀一般被定义为货币的过度发 行从而使单位货币购买力下跌和物价水平上涨。 第二个阶段是从 20世纪40年代到60 年代中期,西方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不是决定价格水平 的主要因素。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现代货币主义学 派在西方经济学界地位上升;经过长期理论探索和实 证分析,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的直接关 系被理论界部分接受,现代货币数量论东山再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