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暴力PPT课件

网络暴力PPT课件


.
16
3.从社会角色看,网络传播伦理失范背后映 射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新媒体时代社会 角色担当的不足和网络公共话语的集体失 语
知识分子应是具有担当精神的社会公共角 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 知识分子,有着时代特有的人文关怀和道 义担当,但他们在网络传播上却未能作为 一个知识阶层起到应有的社会批判和价值 引领作用。公共话语的集体失语使知识分 子在网络传播领域“智识者”角色的光环 黯然失色。
.
9
2011 年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后的谣“盐” 风波引起了大规模的抢购食盐事件和民众 生存恐慌
2012 年葡萄致癌谣言导致宜春袁州区葡萄 滞销
.
10
网络诽谤则指在网上歪曲或捏造事实损毁 他人名誉的一种侵权行为,如一些网络在 线论坛、新闻组、公告板上的人身攻击、 恶意灌水、煽风点火等不良行为,不管是 否具有实质恶意,都触及到了网络诽谤的 边界。网络诽谤由于网络空间的多重特性 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远比普通诽谤严重, 因而具有实质恶意的网络诽谤被点击、浏 览、转发达到一定的量,被认定为“情节 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传播中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相关社会 角色的不平衡和缺失问题。
具体而言,社会关系上中国社会转型期由 于经济政治资源分配不平衡、权力信任危 机导致的民众的普遍性社会焦虑、社会结 构上中层组织的匮乏、社会角色上知识分 子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集体失语,是网络传 播伦理失范的主要社会原因。
.
14
1.从社会关系看,网络传播伦理失范是中国 社会转型期中下层民众普遍性社会焦虑的 新媒体镜像反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中下层民众 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转型期社会权 力、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 会结构重大变迁所造成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他们仍然感觉到社会存在诸多不平等。在单向度 的决策思维下,决策过程的不透明也引发了民众 对权力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的结构性 紧张和民众普遍性的社会焦虑。
.4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层:网络传播中的舆论暴力
网络个别事件引发网民非理性围观最终形 成网络舆论暴力的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舆 论暴力主要表现为以恶毒语言侮辱谩骂和 以“人肉搜索”等网络过激行为形成网络 舆论集结,从而对当事人进行“通缉”和 “追杀”。
.
5
2006年2月“虐猫事件”——人肉搜索的标志性事件
.
6
2010年“我爸是李刚”事件(李启铭案)
是地狱…
.
2
第一层:网络传播中的“三俗” 第二层:网络传播中的舆论暴力 第三层:网络谣言和网络诽谤
.
3
第一层:网络传播中的“三俗”
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微技术的广 泛应用,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在网络媒介的不 同样式和各种社交平台中肆虐横行,人们的日常 生活被大量无用信息层层包裹,格调低下、粗制 滥造的文字图像泛滥成灾,以文化作品传播为例, 我国数百个电视频道的网络平台,每年播放数以 千万计的文化节目,色情淫秽、娱乐绯闻铺天盖 地,理性信息的获取和传统社交方式变得困难重 重。
.
11
2014
年 “ 秦 火 火 事 ” 件
.
12
网络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
技术原因:数字技术操作上的低门槛瓦解 了精英传播的话语霸权,互联网传播的草 根性和超现实想象一开始就以叛逆的姿态 出现。
经济原因:传媒业的过度产业化和市场逻 辑。
制度原因:媒介管理领域互联网空间管理 的相对空白
.
13
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看深层原因
.
15
2.从社会结构看,网络传播伦理失范暴露出 中国社会中层组织的缺失
中国社会中层组织在数量、多样性和发展 程度上的不足,导致了社会成员与政治精 英之间有机联系和沟通渠道的缺乏,而网 络媒介的扁平化、普及化、匿名性、虚拟 性和强大的传播力使民众极易被非理性地 大量动员进同一个运动中去,网络传播伦 理失范成为必然。
网络传播伦理的失范
.
1
网络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 网络媒介场域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生活不可 或缺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网络传播伦 理失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 会知道他的一切;
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
.
7
2015年“局长开房200次”事件
.
8
第三层:网络谣言和网络诽谤
网络谣言指的是在网上传播未经证实的特 定信息的行为,近年来频发的网络谣言主 要出现在公众关注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 食品安全等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多由部分 网络“大V”恶意歪曲或捏造事实在信息网 络上散布经网络水军传播扩散而成,网络 谣言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危害社会稳定。
.
17
.
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