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布莱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贝斯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社会学研究方法戴维·K·希尔德布兰德等:《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诺曼·K·邓津:《定性研究》1、2卷,重庆大学出版社艾尔.巴比(Earl Babbie):《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德尔伯特·C·米勒《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分层与流动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炫耀性消费2、社会排斥3、工业主义4、区隔5、流动表分析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简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2、简论1949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分化。
三、论述题(共40分)社会分层研究方法述评。
(提示:可就社会分层研究方法的使用做一般性论述与评价,也可就某一方法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但都要写出自己的观点。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分层与流动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社会经济地位指数2 二元劳动力市场3 权力精英(米尔斯)4 失范5 基尼系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2 简述韦伯有关开放的于封闭的社会关系的论述。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试从社会阶层或阶级的角度对目前中国“农民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2 试论制度背景对中国社会流动的影响。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分层与流动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职业地位2 净(纯)流动率3 结构二重性(吉登斯)4 社会空间(布迪厄)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什么是“社会流动性的趋同趋势”?你对这一观点有何评价?2 社会技术变迁如何影响社会分层?三、论述题(40分)近年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进行了研究。
1.试对这些研究作一简要的评论;2.谈谈你自己对目前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特征的看法。
( 提示:1.可以对上述研究进行全面的评论,也可以就一、二种观点进行深入评论;2.请务必写出你自己的观点。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一、解释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符号资本2、公共领域3、互惠4、变异系数5、配额抽样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论述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并指出其特有的现代化之路的?2、卡尔.马克思同时代或稍后时代的许多社会学家,如F.滕尼斯、G.齐美尔、E.涂尔干、M.韦伯、K.曼海姆,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就以上社会学家任选一人,具体说明其理论建构在哪些方面和怎样深受马克思学说影响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请阐述实证主义社会学主张在社会研究中要在事实与价值之间做出区分的理由,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2、下表的回归统计表是分析农民工的收入和城市职工相比是否存在差别。
样本量共有1764人。
其中因变量是月工资收入,自变量中年龄和受教育年是单位为年的定距变量,“农民工”是虚拟变量(农民工=1,参照组城市职工=0),“男性”也是虚拟变量(男性=1,参照组女性=0)。
模型1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回归132495996.5 3 44165332.2 36.1 0.00 残差2154038353.8 1760 1223885.4合计2286534350.3 1763模型2 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回归345499276.8 4 86374819.2 78.3 0.00 残差1941035073.5 1759 1103487.8合计2286534350.3 1763问题:(1)、请分别写出两个模型的回归方程公式,并对结果加以解释;(2)、两个模型在统计结果上有何变化?你对此变化的解释是什么?(3)、如何判断哪个模型更好?理由是什么?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历史与方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除魅(M.Weber)2、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E.Durkheim)3、共同体与社会4、方差齐性5、总体和样本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何谓知识社会学,为什么说马克思是这一学说的真正奠基人?2、发展社会学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3、什么是模型的决定系数?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其计算公式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决定系数越大,模型越好”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分析社会分层理论中的功能主义观点的得失。
2、试论扎根理论的研究取向。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社会不平等2、《定县社会概况调查》3、文化多元主义4、虚拟变量5、整群抽样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全球化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表现在何处?2、央视调查机构和新浪网对2006年央视春节晚会的观众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你认为:(1) 央视调查机构的数据(85%的观众满意)准确,(2)新浪网的数据(20%的观众满意)准确,(3)两者的调查数据都不准确。
请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的解读,马克斯.韦伯与马克思虽有许多共同之点,但却存在“重要的视角区别”。
请回答:这种区别是什么?其思想文化的根源如何?不同视角对现代社会秩序的建构具有何种影响?2、试述以统计性调查检验某一社会学理论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这样的检验是证明吗?它的有效性何在?其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是什么?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入学考试题一、解释以下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民族国家(nation-state)2、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3、置信度4、偏相关5、多层分析(multilevel analysis)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涂尔干(E.Durkheim)所说的分工与古典经济学所说的分工在基本理论论题及结论上有何不同?2、众值、中位值和均值可以分别估计或预测何种测量层次的分布?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关于未来国际政治秩序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是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另一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请你叙述这两种观点的基本论点和理论视角。
2、试对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方法(请任选其中之一)的应用作一综述和评述。
(提示:可以是对整个学科研究的综述和评述,也可以就某一具体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和评述)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理论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公共领域2、符号资本3、治理术(福柯)4、乡村建设理论5、风险社会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西方社会理论看待社会变迁的一个基本预设就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行二分法,试例举五位有代表性人物的观点。
2、“超现实(hyper-reality)”(J.鲍德里亚)3、请问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谈论中国的“双轨政治”的?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1、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二者之间关系的?2、后现代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股思潮是“文化泡沫”,还是一场新的范式性冲突和纷争的体现?谈谈你的理解。
3、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经典社会理论,是怎样讨论“资本”这一概念的?当代社会理论家所说的“社会资本”又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什么样的联系?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双轨政治(费孝通)2、异化(马克思)3、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涂尔干)4、治理术(福柯)5、立法者与阐释者(鲍曼)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现象学社会学形成的意义及其对传统社会学问题的挑战。
2、为什么涂尔干说孟德斯鸠和卢梭是社会学先驱?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请问韦伯与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旨趣及其关注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两者有何差异?2、莫斯通过“社会总体事实”这一概念,奠定了什么样的社会研究新传统,在针对具体经验问题的研究上,具有怎样的意义?请举社会生活中的一例加以说明。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学研究方法三、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因子分析2、设计效应3、参与观察4、同期群分析5、个案研究四、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适合不同测量层次变量的统计检验分别是什么?2、已知某城镇居民个人月收入的总体标准差为30元,现在要进行一项有关该城镇居民收入的抽样调查,希望抽样误差控制在总体方差的5%以内,请分别设计出在置信度为90%、95%、99%条件下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量,并写明计算过程。
3、简述什么是扎根理论与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1、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研究目的是检验一个特定的假设,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低于0.05是可以的。
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2、请论述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邮寄式调查、互联网调查各自的特点,并评价其优劣。
3、试论社会学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异同及二者间的关系。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题系别:社会学系专业:社会学考试科目名称:社会学研究方法四、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焦点组访谈2、置信区间3、偏相关4、大样本5、二分变项五、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相同与差异。
2、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六、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1、以社会流动研究为例,试述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2、试比较所谓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不同特点。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入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测量层次2.列联表3.标准正态分布4.前置变项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标准差和标准误差?写出它们的数学关系式。
2.什么是甲种误差和乙种误差?简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