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学第二学期段考I教学质量检查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 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按要求填写在答卷规定的位置。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4.附加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33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邓稼先》是杨振宁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好友、赞颂好友的散文。
B、《说和做》作者是臧克家,他与闻一多先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能把这篇文章写得朴实感人。
C、《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编者是宋代郭茂倩,讲述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木兰从军。
D、《孙权劝学》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对后世的编年体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山巅.(diān) 劈.开(pī) 澎湃.(bài) B.发源.(yuán) 浊.流(zhú) 扮.演(bàn) C.屏.障(píng) 哺.育(pǔ) 构筑.(zhù) D.臂膀.(bǎng)体魄.(pò) 狂澜.(lán)3、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 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 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诘问:追问,责问。
B、粗拙:粗疏拙劣而精美。
C、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D、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会议结束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6、对下列病句进行修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去掉“通过”或“让”)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大约”与“左右”去掉之一)C、第十五届省运会即将在肇庆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删除“纷纷”)D、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去掉“不”)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比喻)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拟人)C、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排比)D、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夸张)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每空1分)(1)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3),。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4)《春夜洛城闻笛》中,作者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引起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5),。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韩愈《晚春》)(6)默写岑参《逢入京使》。
,。
,。
二阅读(37分)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9-19题。
(一)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3分)(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辞.以军中多务()(3)及.鲁肃过寻阳()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1、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惊叹赞美的态度。
B、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是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C、吕蒙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人立志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D、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表现鲁肃敬才爱才,和吕蒙情投意合,也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二)朱文公受骗(12分)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
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
”道人得诗径去。
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
亟令人寻逐道人,(a)已莫知其所往矣。
(b)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选自《鹤林玉露》)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文公有足疾(疾病)B.旋觉轻安(安全)C.道人得诗径去(得到)D.亟令人寻逐道人(寻找)13、给划线句子(a)“已莫知其所往矣”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己都不知道他的住处了。
B.已经没有人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C.自己都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D.已经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了。
14、文中划线句(b)需要三处停顿,请用“/”在句子合适位置标示出来。
(3分)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15、下面是朱文公的性格概述,其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朱文公具有责任心,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
B.朱文公具有宽宏大度,责任心强,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
C.朱文公报复心较强,对被骗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D.朱文公具有宽宏大度,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三)一窗光影(15分)包利民①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
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涵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②记得上小学时的家,是让现在的人们每每回想起来感觉特温馨的那种。
墙体中间是空的,里外两侧横钉着木条,再用剁成小段的干草和着黄泥均匀地抹上。
当泥风干后,墙上的草清晰可见,杂乱无章地把没有筋骨的黄泥连成一片,成为我们抵御风寒的屏障。
墙泥经过一年的风侵雨浸后,有的地方会成块儿地脱落,因此,每年都要补新泥。
房顶上有规律地铺着茅草,一层压一层,每当雨季来临,如珠如帘的雨滴顺着茅草从房檐上滴落。
干旱时节,偶遇一场雨时,家家都在檐下摆满脸盆水桶接水,然后将水储存在一个大大的水缸里备用,浇菜或者养花。
小时家里穷,大多数家庭都不讲究屋内装饰,天棚和墙都是用旧报纸糊的,“找字”便是我儿时常玩的游戏。
③在那个年月,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运行。
母亲的身体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
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剧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妈妈会死去,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④那时,年幼的我们远没有像现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长辈们娇宠,上下学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脚不知疲劳地丈量着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风雨兼程。
⑤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
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满了雪。
当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湿。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儿它们就被冻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手脚也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
心里又很害怕,担心手脚被冻掉。
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
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学校又远,每当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⑥那烛光一直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⑦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区里举行文艺汇演,喜欢唱歌的我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厂里的文工团。
白天上班,晚上排练。
当排练结束走出单位时,朦朦胧胧的月色静谧而安宁,仿佛一切生命都静止了,只听见自己“嚓嚓”的脚步声。
此时,月儿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如同来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门后的邻家那个俏丽的小女孩儿一般。
走着走着,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
也许是睡眼惺忪的夜风,惊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
几声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
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
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
逗得羞涩的月儿拨开云层,露出了圆圆的笑脸。
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窥视着夜色中的灯火人间。
然而,像这样富有韵味的夜景极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见路人,甚至排练时存留的热情也化作一缕微风飘散在夜的帘幕里了。
⑧归心似箭。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⑨转眼,已为人父。
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⑩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⑪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
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
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
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漆漆的就又把灯打开了。
我说:“浪费电,关了吧。
”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⑫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⑬想起了妈妈……⑭想起了妈妈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16、文章写了哪三次光影,请根据内容完成下表。
(4分)17、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
(3分)18、按要求赏折文中划线句子。
(4分)①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
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
(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②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自选一个角度去赏析)19、文章题目“一窗光影”拟得好,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好在哪里。
(4分)三、作文(50分)题目: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学会了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感恩”、“坚强”、“担当”、“思考”等。
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附加题(10分)1、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