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1、人问题
联合国人口司宣布,1999年10月12日定为60亿 人口日。这就是说,在20世纪末地球上的人口 将突破60亿。 值得注意的是,这60亿人口中,有45亿是在20 世纪增加的。更准确点说,20世纪初全球人口 只有15亿,在100年时间里,人类数量净增45亿, 比过去的几百万年的增长还要多出3倍。而在 1650年,地球人口才不过5亿。
人工自然的形态划分
从人工化和人的参与程度可分为: 初级型
再造型 创造发明型
常态人工自然
按与人的价值关系可分为: 异态人工自然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辩证关系
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 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服从于同一物质运动规律。 人工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 1、从存在形式上看,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是两种性质 不同的自然存在物。 2、从遵循的规律看,人工自然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的双重制约。 3、从演化速度看,人工自然特别是那些人工化程度较 高的过程和创造物,都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变化着,人 工自然是按加速度规律以几何级数发展的。 4、从所起的作用看,在现代社会人类更多地依赖人工 自然的构建和发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
时代→电气时代→原子能时代,今天的电子 时代、信息技术时代。
第三节 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人对自然的改造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大为改观,人 工自然的加速度发展为人类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人类的过度干预和控制导致自然对人的异化,引 发生态危机。(集中体现为人口问题、资源问题、 能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人在自然面前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能 动性是一种制约 2、能动性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 的生产劳动来完善、发展自己,提高对受 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
第二节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1、天然自然 天然自然是指尚未打上人的意识的烙印的客观物 质世界,主要指尚未认识和改造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包括在空间上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 外的那个无限的宇观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下的未 知的微观领域;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中 尚未被人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及尚未探明 的规律和特性。 天然自然具有无限性、客观性和规律性。
2、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是指人类科学知识已经达到的可观 测的,但还未对之进行改造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化自然可以看作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通信 系统——由自然科学史表征。
3、人工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自 然环境和自然产品的总和。人工自然可以看作人与 自然之间建立的调控系统——由技术史表征。 人工自然是人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现,是“物化智 力”。人工自然的内容包括人控制、改造自然的手 段,人创造的自然产品,人所影响和改造的自然环 境。
第一节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人的二重性:受动性和能动性 1、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机体 2、人依赖自然界的物质资源进行生活资料 的生产 3、人依赖自然界的原材料创造精神产品 ……………………
(1)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都是自然界存 在的化学元素 (2)构成人体的大多数元素同地壳中相 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3)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要依赖自然界来 获得生活资料
全球生态问题
全球生态问题是全球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 是人与自然关系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恶化, 自然界平衡进一步被打破并严重危机到人类自 身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问题, 资源问
题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范围的困扰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全球性生态问题。
目前全球人口正以每年9000多万人的幅度增长, 世界人口20世纪已达到60亿,到21世纪中期将达100亿。 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每年流 失土壤约240亿吨。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达1000 多万吨,重金属几百万吨,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 水中的病菌和污染物每年造成约2500万人死亡。全球 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比20世纪 初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 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大量增加。全世界 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 有140种生物消亡等。
人口增长为何如此之快
依据人口学的研究,人口增长疾徐速缓的原因 很多,而健康、卫生和医学革命则首当其冲。 回望20世纪科技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历史,我们 不难发现,科技昌明确确实实助长了人口增长。 一方面,医学科学在本世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 突破和进展,在短短100年里完成了医学史上 95%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使导致人口大量死亡 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抑制。
譬如,青霉素和各类抗生素的发明,使许多急 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防治。在1940年,因感染 而死的人,占所有死亡人数25%;今天因感染 而死的人,比率还不到3%。猩红热、脑膜炎、 梅毒等不再使人闻之色变。而曾给人类造成不 尽灾难的天花在20世纪更是遭到彻底灭绝。
另一方面,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使人类找到 了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 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在20世纪 前半叶的中国,死婴率高达20%,多半母亲体 验过失去婴儿的酸楚。到1960年死婴率便降到 了15%,至1990年已减少到3%,孕妇的死亡率 到80年代已减到9.5%。在非自然死亡率下降的 同时,人口平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在一些发 达国家,人的平均寿命已经从1900年的40岁, 延长到目前的70多岁。
第四章 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类的未来
人是大自然自组织演化的产物。人
一旦产生出来,就出现人和自然的关 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由人组成的 社会的关系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 的演化和发展。
二、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 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为自己创 造新的生存条件,表现出对自然界的能动 作用。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指人制造和使 用工具,通过自觉的、有目的的劳动实践, 变革自然界。 人类的劳动是历史地发展的。(生产工具 是衡量劳动水平的重要标志) 人类劳动是社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