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及计划

三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及计划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级的教学,在通读教材和了解了该阶段三年级学生的情况后,我发现:《人、自然、社会》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是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数学后,使学生开拓视野,以便更好的接触和认识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

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能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让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通过认真的组织教学,学生一定能喜欢人、自然、社会这门课。

据了解该三年级段学生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涉及了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5个主题的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我选取了:《大禹治水》、《秦始皇游会稽》、《卧薪尝胆的故事》、《天气和我们》、《贺知章的故事》、《梅雨时节》、《毕生和活字印刷》《美丽的浙江》、《讲究卫生》、《快乐的秘诀》等内容安排在课内进行学习,其他内容安排学生自学。

三、学习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

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四、教学措施:(一)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二)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的理论和新视野和新观点。

(三)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六)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八)加强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教材中的不少内容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少先队、学校活动等是有紧密关联的,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与有关课程加强联系,整合相关内容,以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九)、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和教学进程。

教学课时基本设计为每课一课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各课的教学时间和进程。

五、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进度表1.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教学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抗洪治水”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二、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思考并讨论: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三、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2.秦始皇游会稽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1.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活动。

(1)你到过绍兴吗?(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学习这个故事。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名说说这个故事。

3.投影,出示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吴国和越国所在的位置。

4.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5.还有一些人物在吴越争霸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来认识他们。

伍子胥、文种、西施三、总结全文1.听配乐故事。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教师小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4.毕昇与活字印刷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

2、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橡皮小刀教学过程:一、简介毕昇生平。

二、学习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后,先组织交流各自了解了什么,然后再请学生提问,教师补充内容。

2、在师生讨论中,重点指导理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3、活字为什么都做成反向的?4、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泥活字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三、实践活动。

我们来做小毕昇。

把橡皮当成泥块,用小刀刻上凸字,然后涂上墨水,在纸上印出来。

5.贺知章的故事教学目标:了解贺知章的事迹,知道他是萧山名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与贺知章有关的图片、小故事教学过程:一、读诗引入学生齐读古诗《咏柳》。

请生介绍自己知道的贺知章事迹。

二、看书了解1学生阅读书中故事,思考并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贺知章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知道“金龟换酒”的故事吗?能讲讲别的与贺知章有关的故事吗?3贺知章不仅是大诗人,也是大书法家,让我们欣赏他的书法艺术。

课件演示。

三、拓展激情从古到今,萧山出了不少名人,你知道的有哪些呢?〖重新品赏古代诗人的故事〗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

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

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

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1]。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

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2]。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

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

其间他们拜访了贺知章。

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

读了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读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了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

”(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3]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

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

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

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

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

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

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

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

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1]。

而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醒人事了。

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

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

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

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

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

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

正月五日,将归会稽。

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

”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

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

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2]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