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卫生与健康教案

三年级上册卫生与健康教案

第一课: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尊敬老师。

二、重点:掌握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难点:坚持礼貌行为,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教学过程小实验:拿一根小竹子,请一个同学折断。

然后再拿一大把相同的竹子让他折,折不断。

为什么一根竹子容易折断,一把竹子不容易折断呢?这就是竹子“团结”起来的结果。

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一个班级,如果团结有利于大家的生活,学习也有利于使成员性格健全,心理健康,有利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

否则,会出现互相争吵甚至打架。

2、礼貌,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

(1)礼貌用语:“您好”、“早上好”、“谢谢”、“麻烦你了”、“对不起”、“请”、“再见”等。

例如:不小心碰了别人,应说声“对不起”。

别人帮了自己,应当说“谢谢”。

(2)行动上:①自己学习成绩比别人好,不要趾高气扬,沾沾自喜。

②有同学犯了错误,不要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思考?你能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吗?第二课:人体的结构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为学习其他涉及人体生理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重点:人体各部分结构的位置。

三、难点: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具体功能。

四、教学过程:请一位学生指出人体结构中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四个部他。

各部分结构及功能:头部:包括头颅和颜面。

颅骨内有脑子,通过神经指挥和协调人体和一切活动。

颜面长有眼、耳、口、鼻、分别负责视觉、听觉、进食和味觉、呼吸和嗅觉。

颈部:由颈椎、肌肉和肌腱、血管、神经组成,是躯干支撑头部的支柱,也是心脏和肺向脑供血、供氧和食物,空气进入胃及肺的通道。

躯干:由脊柱支撑。

躯干前面上部称为胸部,下部称为腹部、躯干后面上部称为背部,下部称为腰部。

心脏负责全身血液循环,肺负责肌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

胃肠负责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粪便排泄。

肝脏有制泌、贮存、排泄尿液、胰腺分泌液。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就是手,包括胳膊、前臂和手掌,负责劳动;下肢就是脚,包括大腿,小腿和脚掌,负责行走和支持整个身躯。

思考:人体分为哪两大部分?第三课:保护视力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力的概念和保护视力的具体方法。

二、重点:掌握视力正常与视力不良的知识。

三、难点:培养保护视力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请一位近视的学生现身说法,近视前后看东西有什么不同?以前是否注重用眼卫生?要保护好视力,就要经常做到:1、不要用浅色铅笔写字,字迹要清楚工整。

2、每次看书、写字半小时左右,就要休息几分钟。

3、写字时光线应从左前方或左前上方射入。

4、读书写字要掌握“三个一”。

5、坚持做眼保健操。

思考?保护视力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第四课:眼保健操一、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做眼保健操,培养学生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二、重点:教会学生正确地做眼保健操三、难点:做眼保健操的正确方法,准确穴位,适宜力度。

四、教学过程:教师准备好眼保健操穴位图(附图),并应熟练掌握手法、节拍、穴位、力度,才能成功地做好眼保健操。

1、眼保健操的作用:眼保健操,能帮助眼睛消除疲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过程:通过按摩刺激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强眼周围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大脑疲劳和眼球内过度充血。

达到消除眼睛疲劳的目的。

2、眼保健操需注意的事项:(1).保持双手清洁、勤剪指甲。

(2).用力适度、轻柔、缓慢。

(3).找准穴位、自始至终在穴位上按揉。

(4).做操时轻闭双眼,做完后闭眼1分钟。

(5).第四节轮刮眼眶时,不要触及眼球。

(6).坚持天天做,每天不秒于两次。

思考题:1、眼保健操有什么作用?2、做眼保健操注意的事项?第五课: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教学目标:教导学生懂得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重点:让学生懂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具体内容。

三、难点:教会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过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要做到以下8点:1、勤洗头、勤洗澡。

2、勤换衣。

内衣宜每次洗澡后更换,外衣可2~3天换一次。

3、勤剪指甲,每周剪一次指甲。

4、勤理发,男同学每20~30天剪一次头发,女同学要每天梳理。

5、饭前饭后要洗手,避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卵通过脏手侵入身体引致疾病。

6、不偏食,少吃零食,避免营养素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发育。

7、早晚洗脸刷牙,保持脸部,口腔、牙齿清洁,防止蛀牙。

8、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防止传染皮肤病及胃肠道传染病。

五、小结六、思考题: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哪些内容?第六课: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从小养成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良好品德。

二、重点:让学生了解公共场所与健康的关系。

三、难点:培养学生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美德。

四、教学过程:首先举个例子:在公共场所人群较多,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如果自己卫生意识差,将会怎样?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说明了卫生的重要。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需要做到“五不”:(1)不随地叶痰。

痰、鼻涕落到地上,经晒干或风干,细菌、病毒漂浮空中,会传染给别人。

痰、鼻涕要吐在痰盘里。

或吐在纸巾里丢进废物桶。

(2)不乱丢果皮纸屑、废物。

乱丢果皮、纸屑、废物,有碍环境美化,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3)不损坏公物和乱画乱刻,影响公共场所环境美化。

(4)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中带有许多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会传染的。

(5)不践踏和采摘花木。

五、小结六、思考题: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与健康有什么关系?第七课:饮食卫生习惯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营养发育和预防“病从口入”有密切关系。

二、重点: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三、难点:让学生养成并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四、教学过程: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利于身体摄取必需的各种营养素,满足身体发育和各种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健康。

1、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1)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既要定时,又要定量。

三餐分配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2)情绪会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所以,吃饭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和精神专一,吃饭时看书报、电视或情绪激动悲伤等,都是不卫生的。

(3)经常吃零食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腐败变质食物带有致病细菌;偏吃会导致营养不良;用水和汤泡饭,稀释了胃酸,易引致消化不良,都是要纠正的不良卫生习惯。

(4)多吃冷饭食品会致胃粘膜血管收缩,供血不足,容易引致消化不良,都是要纠正的不良卫生习惯。

(5)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招致消化不良、胃肠炎等‘五、思考题:为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第八课:通风和采光照明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环境的通风、采光照明。

二、重点:了解通风、采光、照明与健康的关系。

三、难点:注意和掌握通风、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

四、教学过程:新鲜的空气含有充足的氧气,人身体更加健康;如果通风不良,室内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脑供养不足,会感到头晕脑胀,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身体、学习都不利。

充足的采光和照明,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提高教学效果。

自然光通过窗户进入室内叫采光。

照明,一般指人工照明。

教室要有适应的光度,要不会影响视力。

五、思考题:教室通风的意义是什么?小结第九课:游戏与安全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二、教材分析:重点:游戏时的安全观念。

难点:游戏时具体的安全内容。

三、教学过程:小学生的生理,心理还处于发育和末成熟阶段,游戏晨容易冲动,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安全常识和应变能力,故易在游戏中受伤或伤及他人。

所以,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游戏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所,不要不分场地、时间,随意游戏。

游戏时,要注意“四不”:1、不要在马路上踢皮球或追逐打闹。

马路上人多车多,踢球或追逐打闹,容易被过往的车辆撞伤,或撞伤行人,损坏别人物品。

2、不要拿尖锐物品玩需。

拿着竹竿、木棒、铁条、剪刀、小刀等尖锐物品,稍不注意,会损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3、不要玩火柴、打火机或燃放烟花爆竹。

玩火柴,打火机,会引起火灾;燃放烟花爆竹,可能损伤眼睛或使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伤残,在一些大城市还会因违反严禁放烟花,爆竹条例面受罚。

4、不要攀爬树木和工地棚架,以免堕落,引致伤亡。

四、思考题:1.游戏时为什么要注意安全?2.游戏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