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学习诗歌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一)多朗读反复读
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一直提倡个性化的解读,一刀切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这一
点上国外教学比我们做得好。
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
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
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
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
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质疑问难。
有的提出“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
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
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
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
(二)适度讲重感悟
讲解过程中应该是教师的讲解为辅,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为主,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
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感悟,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将课堂还给孩子。
适度讲解:
如在结束《古风》的教学时,适度讲解:此诗题目也作《悯农》悯有哀怜的意思,还作忧愁解释。
作者李绅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对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诗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这种关心百姓的感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三)重想象讲意境
诗歌中意象和意境对于鉴赏诗歌非常重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所以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综上所述,诗词的积累从小学阶段开始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研修诗歌教学方法以及背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