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一课一练附答案解析13.1分子热运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8题)1.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
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A. B. C. D.2.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 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B. 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均匀C. 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D. 端面磨平的铅块压紧后能吊起大钩码3.泉城四季,风景迥异。
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世间万物皆由大量分子组成。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A. 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 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C. 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 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4.墙内开花墙外香,能闻到花香是因为()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间有引力C. 分子间有斥力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 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C.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 以上说法都不对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7.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间存在间隙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二、填空题(共2题)9.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说明________和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10.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 深,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装在容器中的气体充满逐个容器且在容器中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氢气分子在容器中的分布是无规律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分子动理论:物体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答案】D【解析】【解答】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比在冷水中运动快,在热水中变色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快,A不符合题意;B.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C.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是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D.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快慢和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3.【答案】A【解析】【解答】花香袭人是因为花的香味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A【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答案】D【解析】【解答】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AC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5.【答案】C【解析】【解答】A、盐分子是否容易进入青菜中,与盐的多少无关,A不符合题意;B、腌制和炒菜时,青菜分子间都存在空隙,B不符合题意;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答案】A【解析】【解答】A.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B.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不符合题意;C.海绵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海绵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D.笔芯变短是由于质量变小,和分子斥力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斥力.7.【答案】B【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答案】D【解析】【解答】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A不符合题意;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B不符合题意;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填空题9.【答案】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空隙;继续【解析】【解答】据图可以看出,30日后,红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减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到彼此的分子间隔间;混合均匀后,分子仍然继续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分析】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到彼此的分子间隔间.10.【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解析】【解答】5年的时间内,两种金属分子(原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相互渗入1mm深,故说明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析】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是通过扩散现象来体现的.13.2内能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7题)1.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C.用锯条锯木头,锯条的温度升高D.在太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2.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B. 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C. 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D. 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3.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
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含的热量最少,丙含的热量最多B. 甲的温度变化最小,丙的温度变化最大C. 甲的比热容最小,丙的比热容最大D. 甲、乙、丙减少的内能相同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一零下5℃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一定增加B. 炎热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周围出现的“白雾”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在外表面D.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中吸收了热量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的大小一定相同B. 物体内能增加,其温度一定升高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物体的内能减小,一定是对外做了功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 划火柴,火柴被滑燃C. 太阳下晒干茶叶D. 寒冷的冬天,房间用暖气取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 0℃的冰和0℃的水内能相等C.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D. 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二、填空题(共3题)8.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夏天为了解凉,把饮料放进冰箱里冷冻,使其温度降低,这是用________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冰冻后的饮料瓶,在手中反复搓,可以加快冰块的熔化,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物体的内能.9.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例如腌制鸭蛋使盐进入鸭蛋中是一种________现象,烧水煮鸭蛋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鸭蛋的内能。
10.如图所示,漫画中老人和小朋友的感觉不同,但从物理学角度看,两幅图片都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内能;图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他的重力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搓搓手,手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用锯条锯木头,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摩擦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在太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用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热传递是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2.【答案】A【解析】【解答】A、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B、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食品在冰箱中,热量会由食物传递给冰箱,食物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金属勺在热汤中热量会由汤传递给金属勺,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当消耗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如果一个物体的热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使它的内能增大,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3.【答案】C【解析】【解答】A、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的过程转移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B、甲、乙、丙的温度变化量相同,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丙放出的热量最多,根据Q=cm△t知在m、△t相同的情况下Q最大c就最大,C符合题意;D、由图知丙放出的热量最多,丙的内能减少的最多,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