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科管理

营养科管理

营养科管理
营养科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失调及营养代谢病的患者通过营养检测和评价进行营养诊断,并负责和指导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的业务科室。

卫生部医政司于2009年11月发布《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指导和加强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营养科任务
1.从事临床营养评价、营养治疗和营养会诊;
2.负责拟订治疗饮食的种类,编制各种食谱,并进行营养成分计算;
3.负责营养治疗和支持方案的拟订及其临床随访和效果评估;
4.负责营养查房、营养咨询及营养教学工作,并结合临床开展科研;
5.对营养食堂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营养科特点
1.人员构成复杂,必须配备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医师、技师、护士、厨师、配餐员等。

2.临床营养技术人员要求高,既要有系统临床知识的学习、临床实践的培训和营养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有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和对全院治疗饮食的管理和实施的能力。

3.厨师和配餐员流动性较大,必须不断地进行岗位培训。

(三)营养科管理要点
1.科室管理
(1)人员编制:临床营养技术人员与床位比不少于1:200,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50%,有完整的人才梯队。

炊事员和病床的比例不低于1:50。

科室负责人应具备营养专业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及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2)财务管理:要求做到收支平衡,账物相符。

在满足住院患者营养需要的前提下,由营养医师、管理员及采购员共同做好成本核算。

(3)物资管理:应由掌握烹调食品卫生知识的炊事员负责食品的采购验收和物资保管的工作;应具备主食库房、副食库房、杂品库房、冷库、熟食库。

(4)卫生管理:营养科的卫生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质量和身体健康。

1)环境卫生:应采取食品卫生“五四”制中的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2)食品卫生:厨房应具备必要的设备,如防蝇、洗涤、污水排放等;操作间布局要合理,做到生熟分开,成品半成品分开,食物与杂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一般用具用碱水洗净即可,但餐具、切熟食的用具须用煮沸法或蒸汽法或电子消毒法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烧现吃,尽量不要凉拌菜,尽量不要食用扁豆。

3)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证。

(5)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事故。

2.保障膳食质量管理要点
(1)有完整明晰的膳食医嘱执行路径。

(2)做好食谱设计。

(3)有合理的膳食供应制度,配送食物有保温措施,在盛装后能在40分钟内送至病房。

(4)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1)服务质量检查:住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90%,患者对医院膳食满意度≥85%。

2)膳食的质量检查:建立食物尝检制度。

3)卫生质量检查。

3.临床营养质控标准管理要点
(1)工作效率目标
1)治疗膳食完成率:各种治疗膳食配送的符合率均应达到100%。

2)营养门诊:每周不少于2个单元。

3)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率:完成住院患者需营养治疗者达到100%。

4)住院患者就餐率达到80%以上。

5)患者对医院膳食不满意率小于20%。

6)医院膳食种类大于14种。

7)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种类不少于10种。

(2)业务管理目标
1)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如查房、会诊制度及值班、交接班制度,食品卫生相关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与考核制度等。

2)对各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3)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为住院患者提供适合其治疗需要的膳食。

4)营养医师应定期查房,参与临床病历讨论,书写重点患者营养病历记录,对住院患者实施营养评估,开展营养风险筛查,负责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

5)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

开展出院患者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

6)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重点患者全程营养诊疗服务的监控管理,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