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概况

湖南概况


世界自然遗产2处即武陵源 、崀山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即长沙、岳阳、凤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镇1座即龙山里耶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即张谷英村;省历 史文化名城4座即永州、衡阳、郴州、怀化洪江黔城古城。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武陵源、岳阳—洞庭湖、韶山、岳 麓山、崀山15个;省风景名胜区桃花源、苏仙岭、猛洞河、吉首 德夯等32处。 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湿地〕、壶瓶山、八大 公山等 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洛塔、大围山、八面山等32处。国家 森林公园莽山、云山、九疑山等 处;省级森林公园35个;世界地 质公园1个即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6个即崀山等;5A景区2个即武 陵源和衡山;4A级景区21个。

全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全省旅游业已形成“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八条黄金 路线”的旅游精品格局。 一个中心是长沙市,一个龙头即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 胜区 这8条黄金旅游线路是:长沙-常德-张家界-猛洞河的 山水风光旅游线;长沙-汨罗屈子祠-岳阳的湘楚文化 旅游线;长沙-韶山-花明楼的名人故里旅游线;长沙南岳衡山-郴州的宗教文化、湘南风光旅游线;长沙 (张家界)-湘西凤凰(德夯)和怀化侗寨民族风情 旅游线;长沙-娄底-邵阳崀山-南山地质奇观旅游线; 长沙-炎帝陵-舜帝陵寻根祭祖旅游线;长沙-益阳(桃 花江)-常德(桃花源、夹山和壶瓶山)田园风光旅 游线
湖南概况
地图
湖南概况
湖南名称的由来


被誉为美丽的芙蓉国的湖南,北枕长江,南邻广东, 地处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通南北,故 简称“湘”。湘江之畔,鱼米之洲,湖南又被称之为 “鱼米之乡”。 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 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 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 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 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全省 土地面积 21.18万平方公里。湖南东南西三 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 马蹄形盆地。境内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 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主要山 脉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罗霄山及南 岭山脉。省内最高峰为炎陵县的酃峰,海拔 2122米;最低点为临湘市的黄盖镇,海拔21 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资水、沅江、 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 城陵矶注入长江。


江天暮雪——橘子洲 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 洞庭秋月——洞庭湖



渔村夕照——西洞庭桃源武陵溪
新潇湘八景

人文景观类 伟人故里(含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 炎陵觐祖(炎帝陵园) 边城栖凤(凤凰 古城) 星沙访古(含马王堆西汉王室墓陈列馆、岳麓山、岳麓书院、天心阁) 九疑文脉(含舜帝 陵、浯溪碑林、江永女书园)五溪情韵(含洪江古商城、溆水思蒙、通道侗民俗风情景观) 龙 回花瑶(含花瑶古寨、魏源故居) 桃源寻梦(含桃花源、柳叶湖、常德诗墙) 山水文化类 张家仙界(含黄狮寨、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黄龙洞、宝峰湖、天门山) 崀丹霞(崀 山) 衡岳灵秀(含南岳衡山、南岳大庙、蔡侯祠、曾国藩故居) 巴陵胜状(含岳阳楼、君山岛、 屈子祠、张谷英村) 紫鹊衔梅(含梅山龙宫、紫鹊界梯田) 莽山碧海(莽山) 酉水画廊(含红石 林、猛洞河、五溪湖) 壶瓶飞瀑(壶瓶山) 生态休闲类 湘流诗卷(含长沙湘江风光带、橘子洲) 东江击浪(资兴东江湖) 灰汤漱玉{灰汤电力温 泉) 千龙乐水(长沙千龙湖) 苏仙涌泉(苏仙岭、天堂温泉) 阳明映日 (双牌阳明山公园)梓湖 逸兴(益阳梓山湖健身休闲度假区) 水府醉月 (湘乡水府庙旅游度假区)
湖南风物特产

工艺品 土特产
工艺品

陶瓷 湖南陶瓷历史悠久,瓷 质优良,是中国陶瓷的 主要产区之一。
工艺品 雕刻 湖南著名的雕刻有浏 阳菊花石雕、洞口墨 晶石雕、桃源桃花石 雕、隆回滩头木刻年 画。
工艺品

花土 湘 阳 阳 竹 城 著 带家 西 岳 草 凉 剪 名 ,粘 蓝 州 席 席 纸 产 凤贴 印 扇 , , , 品 凰画 花 , 邵 临 益 有 银苗 布 隆 阳 武 阳 长 饰族 , 回 翻 龙 小 沙 。刺 土 花 黄 须 郁 湘 绣家瑶竹草竹绣 ,织桃刻席器, 苗棉花,,和望 族,,岳祁水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的旅游规划目标


一、精心打造3个国际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 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 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 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 二、科学构筑5个特色旅游区,促进旅游业全 面发展。五个特色旅游区是:
①长株潭旅游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重点突出历史 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等特色,主要建设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 品,带动专项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湖南旅游中心作用。 ②大湘西旅游区。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重点突 出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休闲度假和专项 旅游产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产品。加强与鄂西南、渝东南、黔东、 桂北各旅游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西部旅游市场。 ③环洞庭湖旅游区。包括益阳市、岳阳市和常德市。重点突出水 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 适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进行区域 合作,努力拓展我国中部市场。 ④大湘南旅游区。包括郴州币、衡阳市和永州市。重点突出宗教 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休闲 度假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专项旅游产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努 力拓展我国东部和南部市场。 ⑤湘中旅游区。包括邵阳市和娄底市。重点突出历史文化、民俗 文化和自然风光等特色,加强建设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适度开发休 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强泛珠三角等地区的区域合作,努力拓展我国南 部和西部市场。
傩堂戏

民间小戏剧之一,由巫师还傩的酬神鼓舞发展 而成。
古潇湘八景
潇湘八景,相传为满湘一带的湘江流域八处住 胜。为宋沈括《梦溪笔谈· 书画》中所描述。 历代皆有才子追和。 潇湘夜雨——永州城东 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 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 山市晴岚——湘潭与长沙接壤处的昭山
瓜果干菜

著名产品有湘莲、黄花菜、玉兰片、隆回龙牙百合、 武陵源岩耳、宝庆朝天椒、醴陵辣椒、湘粉、新田陶 岭三味辣椒、江永三香、雪峰蜜橘、安江香柚、浏阳 金橘、湘西猕猴桃、靖州木洞杨梅等。
茶叶
湖南省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品种较多。名品有长 沙的高桥银峰、麓山毛尖、茉莉花茶、南岳云雾茶、 岳阳的北港毛尖、洞庭春、君山银叶、君山毛尖、安 化黑茶、安化松针、娄底金银花茶、新华蒙山茶、古 丈毛尖等。
1.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 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 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 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 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 等。
湖南花鼓戏 湖南最有影响的地方声腔小戏,它是由各地农
村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对子戏等发展起来的。 根据地方.声腔课分为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等。著名的曲目有《刘海砍樵》. 《补锅》等。
巴陵戏

巴陵戏,原称“巴湘戏”,因艺人都出自巴陵 和湘阴而得名。又因它的形成和主要活动地区 是岳阳(旧岳州府),民间称为岳州班。
祁剧

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 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清末又名“楚南 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广泛流行于 湖南省的祁阳、衡阳、邵阳、零陵、郴州、怀 化等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州、桂林、 平乐、柳州和赣南、粤北、闽西一带。


三、深度开发8条旅游精品线路,构筑旅游的 大动脉。 四、努力拓展9条旅游跨省通道,加强与周边 省市的区域联合。,形成“南北贯通、东西呼 应”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湖南交通


湖南铁路交通较为发达。 湖南公路网络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 湖南拥有长沙黄花机场 和张家界荷花机场2个国 际机场,常德桃花源机 场,永州零陵机场,怀 化芷江机场3个国内机场, 湖南水路总长11968千 米。
织 绣 编 织
工艺品

烟花爆竹 浏阳花炮是驰名中外的 湖南传统特长和主要出 口商品之一,工艺精美, 质量优异。
土特产品

水产禽肉 瓜果干菜 茶叶 副食品 调味品类 酒类
水产禽肉

著名产品有岳阳洞洞庭 湖银鱼、君山金鱼、郴 州东江鱼、衡阳湘黄鸡、 临武鸭、武冈铜鹅、攸 县麻鸭、益阳松花皮蛋、 宁乡花猪、宝庆猪血丸 子、腊肉等。
湖南文化艺术
湖南民歌

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 腔”3种 《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 乡》、《小背篓》、《 浏阳河》 、 《辣妹子》 等。
湖南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

戏剧有昆剧.常德高腔.湘剧.巴陵戏等。曲艺有 常德丝弦。民间音乐有桑植民歌.靖州苗族歌 鼟等。民间舞蹈有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 舞.湘西土家族茅古斯舞。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 然保护遗产和“新潇湘八景”之一。我国乃至 世界罕见的大型丹霞地貌区。 崀山六绝为:天下第一巷、琼鱼闹海、辣椒峰、 骆驼峰、亚洲第一桥、扶夷江与将军石。
湖南省旅游资源
湖南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 100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180多处。 有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及其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岳阳洞 庭湖和岳阳楼、南岳衡山、常德桃花源、株洲的炎帝 陵、宁远的九嶷山和舜帝陵、石门的夹山寺和闯王陵、 郴州的苏仙岭、娄底的湄江、韶山毛泽东故居等都久 负盛名。 新开发的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堪称世界天然 大奇观,融峰林独特的造型美和大自然原始野趣于一 体,尽显奇、险、幽、秀、野之特色,已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生活在湘西的土家、苗、侗、瑶、白 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保留了许多独特的传统风俗。 湘西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