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和《伪君子》
三、人物形象
答尔丢夫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典型。作者 通过这一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十七世纪法国社会的伪 善和黑暗,指出了宗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 答尔丢夫是剧作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贪婪、 狡猾而又凶狠的骗子和恶徒。他本是来自破落贵族 阶层的流氓无赖, 阶层的流氓无赖,却给自己戴上一副假面具,装成一 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 位虔诚的信徒,一位抛弃人间一切情欲,一心向着上 帝的苦修者,他身上集中了当时教会和贵族社会的 假冒伪善和恶德败行。
►
►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 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 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天主教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 当时的法国,它又成了反动势力的代表,而伪善正是它最显 著的特点。17世纪初期,教会势力和贵族反动势力勾结在一 著的特点。17世纪初期,教会势力和贵族反动势力勾结在一 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 起,组织了反动谍报机构“圣体会”,打着宗教慈善事业的 幌子,派人混进“良心导师” 幌子,派人混进“良心导师”的行列,监视人们的言行,陷 害进步人士,更露骨地体现了宗教的虚伪性。莫里哀笔下的 答丢夫,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他把讽刺的锋芒对准了这种宗 教伪善,揭露它的罪恶本质。伪善的风气还流行于整个上流 社会,莫里哀在他的一些剧本中就曾揭露过当时法国社会的 这一特征,《伪君子》里的克雷央特说:有许多人“ 这一特征,《伪君子》里的克雷央特说:有许多人“以假虔 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 诚来配合他们的恶习”,从事罪恶活动。莫里哀的剧本切中 时弊,触到了反动势力的痛处,抨击了庞大的反动集团,正 如他自己在剧本的序言中所说:“ 如他自己在剧本的序言中所说:“这出喜剧,哄传一时,长 久受到迫害;戏里那些人,有本事叫人明白:他们在法国, 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 比起到目前为止我演过的任何人,势力全大。”几百年来。 这一形象始终保持了它的生命力。到现在,由于答丢失的形 象的高度的典型性,他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 象的高度的典型性,他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 的代名词。
►
《伪君子》集中表达了法国民众对宗教组 伪君子》 织的敌意,特别是17世纪中期法国的高级僧 织的敌意,特别是17世纪中期法国的高级僧 侣的宗教特务组织, 圣会” 这一组织监视, 侣的宗教特务组织,“圣会”,这一组织监视, 陷 害, 自由思想者。莫里哀写的《伪君 子》,表 自由思想者。莫里哀写的《 达了全社会的反宗教情绪, 达了全社会的反宗教情绪,给了宗教势力以沉 重的打击, 重的打击,因而它引起了宗教势力的猖狂反扑。 这是一部5 这是一部5幕诗体喜剧。全剧通过对达尔 杜弗的所作所为的刻画, 杜弗的所作所为的刻画,揭露和鞭挞了教会势 力的欺骗性与虚伪性。
► 第四幕
爱米尔眼看女儿将落入痛苦的深渊, 于是定下了一计。她先让丈夫躲在桌下,然 后引来了达尔杜夫,做出答应他求爱的模样。 起初达尔杜夫满怀狐疑,但后来渐渐赤裸地 露出了他狰狞的面目。此时的奥尔贡恍然大 悟,要将他赶出门 去。不料,达尔杜夫却说: “该扫地出门的是你!”因为奥尔贡的财产 该扫地出门的是你!” 已不再是他的了。
►
是作品中一个光彩夺目的形 象。她头脑清醒,机敏灵活, 言词锋利,斗争坚决。 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是作者 长期深入观察生活的结果, 也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体 现。
►
►
桃丽娜是剧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她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在奥尔恭家里。她最 早识破答丢夫的伪善外衣和他贪图金钱、女色的本性。为了 彻底揭穿这个伪善者,擦亮奥尔恭的眼睛,桃丽娜把奥尔恭 一家人动员起来、一方面与答丢夫的伪善作斗争,另一方面 又与奥尔恭的专制作风、封建观念作斗争。桃丽娜是真正具 有自由思想的人,她看不惯奥尔恭的封建观念和专制作风。 她认为:“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强作主的” 她认为:“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强作主的”,“谁要把 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她所厌恶的男子,那么她将来所犯的 过失,在上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 过失,在上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她甚至不怕吃 耳刮子,与奥尔恭唇枪舌剑,积极支持年轻人争取婚姻自主、 个性解放的斗争。莫里哀把桃丽娜放在反封建、反宗教伪善 的重要位置上,并且把她与多种人物形成对照,从中显示出 这个劳动人民形象的优秀品质。比起奥尔恭的愚蠢、达米斯 的急躁、玛丽亚娜的懦弱、克雷央特的无能来,桃丽娜的聪 明、机智、勇敢、灵活更显得突出了。莫里哀塑造出这样一 个生动、美好的劳动者的形象,可以说是他民主主义进步思 想的具体表现。
克雷央特
►
克雷央特是古典主义戏剧中常见的“ 克雷央特是古典主义戏剧中常见的“代言 人”的形象,作者用他的嘴来发表自己的意 见,而人物本身对剧情的发展不起重要作用。 克雷央特也属于反答丢夫一派,但是他却希 望答丢夫“能痛改前非而改正自己的生活” 望答丢夫“能痛改前非而改正自己的生活”。 这里反映了莫里哀的思想局限。
莫里哀
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 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 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 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歌德 ——歌德 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 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法兰西戏剧院 ——法兰西戏剧院
人物介绍
莫里哀和《伪君子》 莫里哀和《伪君子》
► 莫里哀(1622—1673) 莫里哀(1622—1673)
► 第一幕
一个有钱的人奥尔贡,在前妻遗下二 子去世后,又与年轻善良的爱米尔结婚。此 时,有一位穷困,潦倒,有如乞丐的宗教家 达尔杜夫,要求寄居奥尔贡家。奥尔贡与他 的母亲不但答应,而且还让他过舒适的生活, 将他视为圣人、君子。每当奥尔贡从外地返 家后,必先探视达尔杜夫的生活起居,而后 才问候家人。不论别人如何批评他的行为, 他也无动于衷。
►
第二幕 笃信宗教的奥尔贡,阻止女儿玛丽安与 其爱人的婚事,而欲将女儿许配给达尔杜夫。正当 玛丽安悲伤不已时,女仆德琳怂恿她违抗父母。 第三幕 后母爱米尔为了女儿的婚 事,来请教达 尔杜夫的意见,没想到达尔杜夫居心卑劣,企图一 染芳泽。此时儿子达米斯识破达尔杜夫诡诈之居心, 出面阻止,将真相告诉父亲,结果不但不被奥尔贡 所采信,反而受到了处罚。达尔杜夫的狡辩不但使 达米斯受苦,也使奥尔贡将大部分的财产给了他。
►
奥尔恭的形象也富有典型意义。这个源自黎富商是 王权的支持者,在国内几次变乱中,他都帮助过国 王,表现得十分英勇,但是对于宗教虔诚却表现得 异常地狂热,以至于受到答丢失的欺骗而变得十分 愚蠢。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害怕自由思想,惟恐因 此会惹出什么灾祸。另外,此人还有专制家长的作 风,刚愎自用,顽固暴躁,为了维护“一家之主” 风,刚愎自用,顽固暴躁,为了维护“一家之主” 的地位,总想“煞一煞全家人的狂妄气焰” 的地位,总想“煞一煞全家人的狂妄气焰”。这些 都是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特征。莫里哀在 都是17世纪法国上层资产阶级的特征。莫里哀在 《乔治·党丹》和《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嘲笑过资 乔治·党丹》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产阶级的这种狭隘性和妥协性,劝导他们要认识其 危害。在《伪君子》 危害。在《伪君子》中,奥尔恭几乎被答丢夫害得 家破人亡,莫里哀对他有讽刺也有同情。莫里哀的 基本态度是希望资产阶级能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 再受害。
二、情节梗概
►
流落巴黎的破落贵族答尔丢夫由于贫穷潦倒,便借宗教谋生。他伪装虔 诚,骗取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并打入了他的家庭。奥尔恭对他崇拜得 五体投地,不仅以优厚的吃住条件供养他,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 有虞性命的秘密都告诉他。不料答尔丢夫利令智昏,进而想占有奥尔恭 年轻漂亮的继室。当奥尔恭的儿子向父亲揭露这一事件真相时,答尔丢 夫以退为攻,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恭反责怪儿子侮辱圣 徒,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庭,并立下字据把全部财产赠送给答尔丢夫。 答尔丢夫卑劣的行径给奥尔恭一家带来了严重的不幸。女仆桃丽娜、奥 尔恭的妻子、妻舅及子女们一道向答尔丢夫展开斗争。奥尔恭的妻子设 下巧计,让丈夫躲在桌子底下窃听答尔丢夫调戏她的无耻自白,奥尔恭 方猛醒过来,怒不可遏地责令答尔丢夫马上滚蛋。不料恶人先下手,答 尔丢夫早已掌握了致奥尔恭于死命的刀把子,他向国王揭发了奥尔恭的 窝藏罪行,并利用字据威逼奥尔恭搬家。眼看奥尔恭一家面临绝境,幸 好王爷英明,早已洞察实情,奥尔恭因过去勤王有功,得到了宽恕,伪 君子终未逃脱逮捕法办的下场。
奥尔恭
►
剧中的奥尔恭刚慑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 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 专制家长;他轻信迷信,对达尔杜弗的伪装虔 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圣人” 诚深信不疑,把骗子当“圣人”膜拜。他的愚 昧导致引狼人室; 昧导致引狼人室;他的偏狭几乎祸及全家。虽 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幡然悔悟, 然他最后在事实面前幡然悔悟,但若非英明的 君主出面解决矛盾, 君主出面解决矛盾,奥尔恭一家定会是悲剧结 局。
女仆桃丽娜
►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 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 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个性格 十分鲜明的形象。她眼光锐 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达尔 思维敏捷, 杜弗的险恶用心; 杜弗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 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 穿达尔杜弗嘴脸。在同达尔 杜弗的斗争中, 杜弗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 系胜败的关键人物。在她身 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
► ►
一、《伪君子》问世前后 伪君子》 《伪君子》是一出切中时弊的讽刺喜剧,代表莫里哀创作的最高成就。 伪君子》 剧本写于一六六四年。十七世纪中叶的法国社会充满着伪善,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其反对统治,依靠虚伪的宗教愚弄人民。当时以皇太后为首的 一帮反对势力组织了一个“圣体会”,他们披着“良心导师” 一帮反对势力组织了一个“圣体会”,他们披着“良心导师”的外衣, 千方百计混入教民家庭,刺探隐情,监视有异端思想的人。其间利用特 权强夺别人家产,奸淫人家妻女的事例屡见不鲜。莫里哀十分痛恨这个 组织,《伪君子》 组织,《伪君子》就是为抨击他们的罪恶而作的。这部作品锋芒毕露, 有强烈的揭露性,首次在宫中演出就被视为洪水猛兽,横遭抵制,第二 天就被禁演了。莫里哀据理抗议,先后给路易十四上了三次陈情表,又 多次修改剧稿。从一六六四年五月一直斗争到一六六九年二月,终于争 得了上演权。《伪君子》 得了上演权。《伪君子》在斗争中千锤百炼,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 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人统计,有法兰西剧院成立后的五十年 内,《伪君子》 内,《伪君子》共演出二千二百六十二场,历演不衰,它成为深受世人 欢迎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