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八荣八耻】以美观工整为荣,以潦草涂改为耻。
以善美积极为荣,以阴暗消极为耻。
以情韵悠长为荣,以幼稚低俗为耻。
以行文点题为荣,以偏题离题为耻。
以灵活化用为荣,以套作抄袭为耻。
以借景抒情为荣,以乏味陈述为耻。
以首尾呼应为荣,以人称杂乱为耻。
以细致描写为荣,以流水对话为耻。
【开头】昏黄街灯下的橱窗,映出一大一小两枚身影,是你,牵着我的小手,走过那条旧旧的石板路,走过我的童年岁月。
【尽量用短句,避免乏味的长句,多用修饰词,用比喻、象征、通感,会有意想不到的美感。
】【结尾】打开记忆的背囊,将这段属于我们的记忆妥帖放好,带着友情继续前进,前路纵使有风雨,有她相伴,也不会迷茫。
就这样,我们一起,慢慢长大。
【人物+ 环境= 寸寸柔情】皎洁的月当空挂起一轮温柔,云雾轻笼,月光透过这层层叠叠的轻纱,洒下丝丝银光。
小院里的一切也都有了唐诗宋词一般的柔情。
两张小竹椅紧紧地依靠在一起,我坐在外公身旁,听外公轻轻唱起熟悉的童谣……嗅着那独有的淡淡烟草味,微风拂面,心底竟是格外宁静。
【立意深刻,但不晦涩】生命最终教会我如何面对“死亡”。
漫漫人生路,我们相遇,同行,也最终将与之分别。
就这样慢慢走吧,走吧,带着对生的热爱和激情,慢慢长大。
中考作文题,继续延续前几年中考作文的人文路线和情感路线,再一次贴切考生实际,紧扣考生生活,关注考生生活,真正让考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不仅是考生,即便是老师都普遍认为这是南通市又一次在中考考场上出现的好题。
引导我们“慢慢”“长大”的“印痕”:可以是“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还可以厚积薄发玉汝于成的磨炼与坚守,战胜困难勇者无疆的勇敢与提升,换位思考眼前一亮的智慧和豁达……作文中“长大”很显然是“心灵成长与心智成熟”。
这就告诉我们,要总结自己长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反思中明析是非、辨别真伪、甄别善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
具体说来,以下内容可以参考:经历磨炼、体验情感、增长见识、提升能力、获得感悟、认识自我、担负责任等,考生可以由此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叙写自己的兴趣爱好,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抒写自己的感悟体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一词,体现了整件事的严谨性,或是几件事的有内在传承的连续性。
标题中的副词“慢慢”,意味着“长大”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状态与流程,所以,重在表现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一幅对自己心灵检阅的画卷。
一、认真审清题意题目是“就这样慢慢长大”,很显然,这个题目缺少主语,我们在审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试着给它加一个主语,而这个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比如,既可以写“我”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慢慢长大,也可以写一棵小树在“我”的细心呵护下和我一起慢慢长大。
接着是审清“这样”所指代的内容,经过分析,我们觉得“这样”指代的内容是宽泛的,学生是容易把握的。
比如,既可以写亲人的关爱、师长的教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可以写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意志等,这是“长大”的形式。
最后是必须弄清楚“慢慢长大”,应该说,这里重在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这个长大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发芽一样,需要一定的养分才能完成,所以这里长大的过程不仅是年龄的增加,身材的增高,而且应该是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长……而这一点恰恰应该是审题的重点。
二、确立写作文体很显然,从文题的题眼“慢慢长大”,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记叙的重点应该是“长大”的过程,在“长大”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就是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考生慢慢成长起来,从而日益积累起生活的积淀,让思想成熟,让心灵成长。
既然是记叙文,就应当按照记叙文的文体要求进行操作,一定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才能体现出“慢慢长大”的过程。
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但是由于绝大多数考生在材料积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从议论文这个角度去完成这篇考场作文。
三、把握材料取舍我们知道,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过不少事情,但是是不是每件事情都得写,很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一方面要受到考场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这篇考场作文所不容许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材料的取舍上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最能体现长大的那件事应该重点写,然后做到以点带面。
所以,我们在完成篇考场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从个体现象的叙述到生活的提升,一定要注意由点及面的展开,以点带面,将“面”铺开,点面结合,也就是说对事情的界定远不能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应该注重从这件事推广到这类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更有力度,也更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满分作文选评】满分赏读就这样慢慢长大太阳给了小草温暖,于是小草便慢慢地充满绿意;亲人给了我温暖,于是我快乐地成长。
——题记(用题记的形式,浓缩主旨,开启下文,形式新颖别致。
)5岁,关爱藏在奶奶的毛衣里。
“来,试试奶奶给你新织的毛衣!”于是我便飞也似的跑了过去。
“哇,好漂亮的毛衣,我真喜欢,谢谢奶奶!”穿上新毛衣,好暖和,好暖和。
我看见奶奶的眼中笑出了一朵花,灿烂地对我开放。
(奶奶眼中笑出了一朵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的兴奋、喜悦之情,表现出奶奶对“我”的关爱之情。
)我每天都穿着这件毛衣,每天都能感到幸福的味道,感受到被宠的滋味,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奶奶的毛衣中慢慢地长大。
8岁,关爱藏在爷爷的招手里。
每到放学,跟着队伍走到校门口时,我就开始急切地寻找爷爷,他在哪儿?突然我看见有人在招手,在那儿,那是爷爷!我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爷爷一脸慈祥地对我笑着。
以后每天放学,爷爷总在人群里向我招手,使我能很快找到他,在那挥舞的手臂里,我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意。
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爷爷的招手中慢慢地长大。
14岁,关爱藏在爸爸的鸡汤里。
“来,尝尝这鸡汤怎么样,好不好喝?”说着,一股浓浓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
“嗯,真好喝!”止不住的赞美之情流露出来。
“是吗?那以后常烧给你喝!”爸爸乐得开心地笑着,又一头钻进厨房里忙碌着。
我分明从那鸡汤中喝出了温馨,喝出了关怀。
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爸爸的鸡汤中慢慢地长大。
(后一个“钻”字写出了爸爸为我后勤工作忙得不亦乐乎,表现出爸爸对“我”的关爱之情。
)而今天,关爱藏在妈妈的叮嘱里。
“要细心,不要紧张”“要认真看清每一道题,先易后难”……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却放出了太多华丽的色彩。
妈妈送我到校门口,不再多说,但我分明感觉到身后有热切的目光。
我知道,我知道那是妈妈的目光,是充满关切的目光,在这目光里,我感受到期待,感受到力量。
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妈妈的叮嘱中慢慢地长大。
(校门口妈妈不再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有了太阳光和热的付出,小草才显得生机盎然;因为有了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我的心中才有着永不停息的动力。
亲人们给了我温暖,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希望,在我前进的征途中,默默地为我加油,为我鼓励。
我快乐,我自豪,我就是这样在亲人的关爱中慢慢长大。
(呼应题记,首尾圆合。
点晴之笔。
)描写生动,层次清晰文章选取了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四位亲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考生在亲人的关爱中慢慢长大。
行文中,考生精心选择了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方法,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读来如在眼前。
考生的选材也颇为精心:5岁时奶奶给“我”织毛衣,8岁时爷爷接送“我’’上学,14岁时爸爸为“我”熬鸡汤,中考当天妈妈叮嘱“我”考试要细心,四幅画面紧扣一个中心,犹如一粒粒珍珠,用考生“就这样慢慢长大”这根主线串联起来,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就这样慢慢长大繁花落尽,只留下子规哀啼;岁月匆匆,却留下半腹经纶。
(化用名句,展示丰厚的积淀,提升了文章的品味。
)曾几何时,总有一些莫名的问题萦绕着我那颗童稚的心。
王勃的滕王阁与李白的凤凰台究竟谁更富丽堂皇,谁更具艺术之美?范仲淹的岳阳楼与杜甫的祠堂,究竟谁更厚重地凝聚历史的伤感?志南和尚的杨柳风、杏花雨是否打动白乐天西子湖的早莺絮柳……一切的一切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那样的新鲜。
少年的我试着去读一些唐诗宋词,便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这一连串的疑问。
(紧承上文,炫示“半腹经纶”的深厚素养,表现考生广博的阅读积累。
)随着年龄的增加,爸爸书橱里的书被我读过的日渐增多,累积的知识之间相互碰撞,也让我慢慢地明白了一点:原来特别让自己苦恼的那些所谓问题只不过是自寻烦恼,它们之间何尝有过什么可比性?曾百思不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意思,因为懵懂的我根本不能读懂动物的情感世界。
渐渐地,生活和阅历的累积让我体会到了爱究竟是什么,其中阅读积累尤其功不可没。
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我明白了深沉的父爱,原来父亲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那真挚的爱。
(这些诗文名句,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挑细选,表现了动物的情感世界。
)曾费解毛泽东为何能写下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
为什么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又为什么埋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遨游在茫茫书海里,渐渐地,看清了戎马倥偬、豪情万丈的他。
“越千年,观世事纷纭沧海横流;展宏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所思,唱江山如画志在千里”,毛泽东那博大的胸怀、过人的胆识、高瞻远瞩的目光让我折服,令我倾倒!(“越千年”等三句,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高度概括了毛泽东豪情壮志及其丰功伟绩,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曾不知……每每在历史间徜徉的我,静下心来想一想历史,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人生就像一列快车,往返于不同车站的站台之间,即使路线没什么变化,可每天车窗外的景色却是新的,在人生的旅途上,欣赏自然,欣赏历史,欣赏文学,不都是一种成长吗?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我就这样在阅读与思考中慢慢长大。
(结合主题与主体,巧妙收篇。
)底蕴深厚。
思想深刻考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慢慢长大”的背景定位于“书香的熏陶”中考生首先将历史文化名人王勃、李白、范仲淹、杜甫、志南和尚、白居易等组合到一起,全面展示了自己广泛的阅读面和知识积累。
接着考生又展示了一组体现动物情感的名句,让人惊艳不已。
最后解读一代伟人毛泽东,可谓气度不凡,令人折服。
另外,文章语言老到,思想深刻,如文章开篇“繁花落尽,只留下子规哀啼;岁月匆匆,却留下半腹经纶”,给人以出“首”不凡的第一印象。
主体部分写出了自己阅读与思考的结合,质疑与解读的交锋,思想成熟,境界高远。
最后的画龙点睛,短促有力。
无论是词语的运用,还是语气的传达、情感的推演,还是言词的意蕴,都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好。
就这样慢慢长大爆米花物语:压力够了,玉米粒早晚有一天会长大开花的!(以物语的形式提炼主旨,新颖别致,夺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