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 30分钟 诊断程序: 1•问病史 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 诱发因素及程度。

2)其它症状:注意有否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3)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4)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询问、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吸烟量及时间、糖尿病、血脂情况、 家族遗传史、个人生活特点。 2. 体格检查 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注意血压、心律、第 1心音强弱,有否第3、第4心音及奔马律、肺 内啰音。

3. 辅助检查 1) 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 CRP ESR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肝炎病毒系列等检查。出院前应复查血常规、

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他的实验室检查。 2) 常规心电图检查:前 3天每天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时,出 院前1次。

3 )常规动态心电图,有异常要复查。 4)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 5)病情允许时,应做心脏彩超(心功能),必要时行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 CT 6)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 (2)病情加重可行紧急冠脉造影检查。

5. 鉴别诊断 1) 急性心肌梗死 2) 稳定性心绞痛

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4)心脏神经症:包括疼痛短暂或持续,部位变动。疼痛发生在劳累后,不是在劳累时, 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用硝酸甘油无效或起效慢,常伴有心悸、疲乏、爱大喘气、失眠 等症状。

5)肋间神经痛 6)食道疾病引起胸痛 6. 治疗原则 1 )控制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2)抗栓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4)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一)药物治疗: 1. 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 300mg日一次。3天后改为100〜150mg, 口服;②可加用

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 2. 他订类药 3. 3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患者可应用。 4. 钙离子拮抗剂: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或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预行 PCI治疗可选用。 5. 硝酸酯类:口服,反复发作者可静脉应用。

6. 可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7. 其他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用药 (二)血管重建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转归判断标准: 痊愈:无心绞痛发作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80沏上,或经内科介入性治疗后达到以上指 标。 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50〜80%

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或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死亡:临床死亡。 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的标准: 判断标准:就诊前 48小时内反复发作心绞痛,静息心绞痛 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 20分钟。抢救成功的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50〜80%静息心绞痛 ST段下移v 1mm

持续时间V 20分钟。

二、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 30分钟 诊断程序: 1. 询问病史 1 )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 素及程度。 2)发病前的先兆症状 3)其他症状:注意有否心悸、胸闷、气短、晕厥、恶心呕吐、发烧、尿量。 4)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询问同心绞痛。 2. 体格检查 1)常规体格检查 2)特别注意血压、脉搏、心脏体征,心界、心率、节律、第 1 心音、奔马律、心尖收缩期 杂音、心包摩擦音。 3)肺部水泡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小。 3. 辅助检查 1)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肝肾功能、 CRP ESR出院前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 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 ① 心肌酶、CK和CK-MB ② 肌钙蛋白 ③ 肌红蛋白 入院前 3 天,每日至少一次,第 7 天、出院前复查。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 6 小时开始,每 4 小时测定一次,达 24 小时而后同前。 3)心电图检查:常规 12导联,可疑后壁和右室梗塞加做 16 导联。前 3天每天至少 1份, 有病情变化随时做,第 7天、出院前复查。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 6 小时开始, 每 4 小时检查一次,达 24 小时后同前。 4)冠状动脉造影 ① 发病 6 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 12 小时,考虑再灌注治疗,可首选。 ② 溶栓治疗,未再通者。 ③ 溶栓再通后仍有缺血表现者。 ④ 溶栓再通后无缺血者,一周后进行。 5)出院前应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 6)必要时可行心电图向量图、放射性核素检查、 16层以上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漂 浮右心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4. 鉴别诊断 1 )心绞痛 2)急性心包炎 3)急性肺动脉栓塞 4)急腹症 5)主动脉夹层分离

5.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 卧床 2. 吸氧:鼻塞给氧 3〜5L/min。 3. 心电、血压监护至少 3 天。 4. 饮食:第一天控制饮食,而后逐渐流食、半流食。 (二)药物治疗 1. 建立静脉通路 10% Glucose 500ml + NG 40mg, 5〜 10ug/min 开始, 40ug/min 维持,平均血压不低于 80mmH,g 3〜4 天后可改用消心痛或长效硝酸盐口服。 2•阿司匹林:0.3g/日 三日后100mg/日口服或氯吡格雷 75mg每日一次口服。 3. 开搏通(前壁梗塞) 12.5mg Bid 口服,根据病情可加量。 4. 镇静、止痛:杜冷丁或吗啡。 5. 通便药:适当应用,第 3 天未大便者可应用开塞露或 50%甘油灌肠。 6. 3受体阻滞剂:前壁心梗、心率快、血压高、无 Q波心梗、梗塞后劳力性心绞痛 氨酰心安: 6.25〜25mg Bid 口服 美多心安: 25〜 50mg Bid 口服 7. 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8. 他汀类药物。 9. 可用血小板n b/川a受体拮抗剂。 (三)冠脉再通疗法 1. 直接PCI (首选),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术。 适应症:①心脏缺血性疼痛 30分以上硝酸甘油不缓解。 ② 发病时间〉6小时或者6〜12小时疼痛进行加重。 ③ ECG下壁导联2个或前胸相邻2个导联S-Tf> 0.2mv。 相对禁忌症:①其它重要器官严重病变。 ② 急性心包炎和夹层动脉瘤。 ③ 出血性疾病。 2. 次选静脉溶栓 适应症同PCI,年龄V 70岁。 禁忌症:①近期手术、外伤、活动性出血及出血体质。 ②难控制的高血压》160/110mmHg ③心肺复苏后 ④ 急性心包炎和夹层动脉瘤 ⑤半年内有脑血管病史 ⑥其它严重脏器受累 药物首选:UK10A 150万U+ 100ml生理盐水半小时内静脉注入,监测再通指标,有条件可 以冠造。溶栓后静脉应用肝素。 其它药物可选: rtPA 、SK。 3. 补救PCI:静脉溶栓失败无禁忌症者可行 PCI。 4. 立刻PCI :溶栓再通后仍有心肌缺血者可行 PCI。 5. 择期PCI:梗塞一周后。 6. 紧急搭桥术:冠脉病变严重有机械并发症( USD、MI)。 (四)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1. 心律失常 ① 室早,室速v 160次/分,无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 Lidocain 1mg/Kg iv 5 〜10分后可 重复,总量v 4mg/Kg,有效后改维持量 1.5〜2.0mg/min,次选胺碘酮。 ② 室速> 160次/分,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室颤,首选电复律。 ③ 房颤、房扑、室上速(> 24h)首选西地兰0.2〜0.4mg iv,次选胺碘酮、心律平、异搏 定;室率> 180次/分或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首选电复律。 ④ AVB 第一度AVB第二度I型 AVB可观察。 第二度n型和第三度 AVB如室率〉40次/分和/或QRS宽、伴低血压、心衰、心搏骤停,应 安置临时起搏器治疗。 2. 泵衰竭 理想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指导治疗(监测动脉压、 PCWP、 RAP、 CO) ① 扩血管药 首选:口服开搏通:12.5〜25mg 日二次口服 硝普钠(SNP静脉:初始剂量 0.2ug/Kg min , 10ug/min 有效剂量 0.5 〜3ug/Kg min , 30〜180ug/min 次选:压宁定 ② 正性肌力药: 首选:多巴酚丁胺 2〜10ug/Kg min (Af 时慎用) 次选:米力农、西地兰 0.2 〜 0.4mg ③ 利尿剂:速尿 20〜60mg iv 3. 心源性休克 ① 泵衰治疗 ② 补充血容量:根据 PCW调整,严密监测 PCWP PCWvP14mmH:g 30〜60分补液 500〜750ml; 右室梗时 1000〜1500ml 达到 PCWP 15〜 18mmH;g PCWP1 〜18mmHg 15 分 100ml PCW>P 18mmH:g 不宜扩容 扩溶液体:生理盐水、低分子、糖。 ③ 血管活性药:维持 SBP9卜100mmH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