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人类的进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于史前时代车的材料,主要有三类:实物,模型(陶制的及铜制的),图案(包括岩画)。
就目前而言,世界上最早的车出现在中东地区与欧洲。
在中东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在乌鲁克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3100年)进入文明时代。
在乌鲁克文化时期的泥版上,出现了表示车的象形文字。
从这些文字来看,当时的车是四轮的。
1974年,在叙利亚的耶班尔?阿鲁达(Jebel Aruda)发现了一只用白垩土做的轮子模型,直径8厘米,厚约3厘米,其年代也为乌鲁克文化时期。
轮子两面都有突出的轮毂。
从整个模型来看,它应当是车轮的模型,这也是中东地区最早的车轮模型。
此模型现藏叙利亚阿勒颇(Aleppo)的考古学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
此外在土耳其东部的阿尔斯兰特坡(Arslantepe)也出土过一只用泥土做的车轮模型,直径约7.5厘米,时代相当于乌鲁克文化时期。
这个车轮模型的两侧同样有突出的轮毂。
1989年,在德国的夫林班克(Flintbek)发现的一座墓冢中,有三道车轮的印辙。
从车轮的这些印痕上来推断,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为1.1米至1.2米。
这些车轮印痕的校正年代为公元前3650年~公元前3400年,属于欧洲新石器时期的漏斗颈陶文化时期(Funnel Beaker Culture)。
在波兰南部的布洛诺西(Bronocice),发现了一只高约10厘米的残破陶器,时代约为公元前3530-公元前3310年,也属于漏斗颈陶文化。
这些车的式样相同,都是四轮,独辕,辕呈Y形。
当时拉车的主要是牛。
在德国洛纳(Lohne)的一块史前墓石上,有两头牛正在拉车的场面。
这两头牛被套在轭上,轭又与辕相连,辕的末端则是D形的车箱。
此图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
在斯洛伐克的拉多西那(Radosina),发现了一只同一时代的水槽形陶器,宽约10厘米,残长也为10厘米左右。
此器表示两头牛在拉车。
在波兰的克拉兹尼克?杰拉(Kreznica Jara),还发现了一只陶制的把手,年代在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
这只把手被做成一对上了轭的动物形状(可能是牛),它们所拉的也应是车。
从上可知,欧洲早期车的基本式样是四轮,独辕,拉车的为双畜。
这种属于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的车轮模型在欧洲的匈牙利等地也有。
总之,在两河流域、中欧及东欧都发现了公元前4千年代后期的车,这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车。
车的最初发源地,大多数人认为,最早的车大概发明于上述地区内的某个地点(特别是两河流域),然后向四周传播。
也有少数人认为,车是在欧洲及两河流域分别独立发明出来的。
马车的发展马的驯养最早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东部,虽然马的驯养比车的出现要早近千年,但长期以来,拉车的主要是牛而不是马。
这是由于马与牛各自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早期的车比较笨重,适合用牛来拉,因为牛耐力强但速度慢。
中外历史表明,牛车主要用作运输货物,马车则主要用于战争、狩猎等。
从牛车发展到马车,实际上是车性能的一次重大转变,即车从以载重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高速运行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例如缩小车身以减轻重量、主要采用两轮车的方式以解决转弯问题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车轮的改进,即用辐式车轮来取代实心车轮。
辐式车轮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轮辋与轮毂是由许多根车辐连接起来的。
有的轮辋是用一根木条制成的,也有的是由两根半圆形或几段半弧形的木条通过暗榫拼成的。
实心车轮是由粗厚的原木切割而成的,而辐式车轮的轮辋则是由富于韧性的小灌木经火烘烤弯曲而成的。
因此,辐式车轮并不是通过对实心车轮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
由于轮辋是由木条弯曲而成的,所以从木条的纹理上来看,它具有最大的承压能力。
这样,与实心车轮相比,辐式车轮不仅重量较轻,而且不易破裂,更富弹性,适于高速运行。
后来,人们又在轮辋上打上金属(铜或铁)钉,或者包上金属外缘,使轮辋更加坚固耐用。
从形式上来说,辐式车轮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普通轮辐车轮,车辐的一端插在车毂上,然后呈放射状与辋相联,中国商代车就是这样的。
另一种则可称为横辐(cross-bar)车轮,或称“H形轮辐车轮”,其特征是一根厚木条横贯车轮中央,在这根厚木条上,对称地安装着几根(一般为两根,也有四根或者更多的)短辐条,以承受车辋的压力。
此种车轮在古代还是比较常见的。
在意大利的默库雷戈(Mercurgo),曾发现了一只公元前2千年代中期的横辐车轮。
在古代希腊,农用车上所安装的几乎都是这样的车轮。
古代意大利的伊特拉里亚人也有这样的车轮。
现在还无法确定辐式车轮最早发明于何时何地,所能知道的是,公元前3千年代后期,辐式车轮已经出现了。
在伊朗的希沙尔(Hissar)出土的一只印章上,就可以看到辐式车轮,而且很可能是横辐车轮。
在前苏联高加索北部的迈科普(Maikop),近来还发现了一个类似于辐式车轮的铜器。
上述这两件文物的时代都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
现在也不清楚实心车轮发展到辐式车轮的具体过程。
在意大利的默库雷戈,发现过一只年代约为公元前1800-公元前1450年的车轮,它由三块木板拼成,外侧的两块木板上都被挖空成半月形。
类似的车轮,西欧直至铁器时代还在大量地使用。
有人曾推测,实心车轮先发展为这种挖有半月形口子的车轮,然后再发展为横辐车轮,最后发展为普通轮辐车轮。
公元前4千年代晚期,双轮车就已经出现了。
前面所说的德国洛纳史前墓石上的牛车,显然就是两轮车。
但是,一旦辐式车轮出现之后,特别是它与两轮车相结合以后,马就有了用武之地。
人们很快发现,马是牵拉这种新型有辐两轮车的最佳牲畜。
同时,随着马具的不断进步,人们也能有效地控制和驾驭马匹了。
这样,进入公元前2000年,在欧洲与西亚的许多地方,几乎同时都出现了双轮马车(本文所说的双轮马车,都是指只安装辐式车轮的马车)。
编辑本段2.早期车轮结构进入公元前3千年代,在两河流域及欧洲都发现了不少车的实物。
在两河流域的基什、乌尔等地,出土了一些车,其基本型制为四轮、独辕。
车轮是实心的,一般用三块木板拼成,木板之间用横条加固。
在欧洲,主要实物有:1976年,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滨湖遗址中,发现了三只实心木轮,直径为65~68厘米,其中两只还与轴连在一起,其时代为公元前3千年代早期。
这种车轮最大的特点是,车轮正中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孔;车轴本身为圆形,但两端是正方形的,以便能插入车轮上正方形的孔中。
也就是说,车轮并不是套在车轴上转动,而是与车轴固定在一起共同转动。
每个车轮用三块约5厘米厚的木板拼成;在车轮的正面,以轮子中央的小方孔为中心,两侧各开有一条横贯三块木板的楔形沟槽,槽中安入横木条,从而将三块木板固定在一起;这两根横木条的中间,直对着轮正中的小方孔,有一根短横条,它仅位于轮子的半侧,而不是横贯整个轮子。
车轮的另一面则没有沟槽及横条。
车轮上也没有车毂。
在瑞士皮埃雷斯(Bielersee)的一个遗址中也发现了这样的一个轮子,已经残破。
装着这类轮子的车应当是四轮车。
在保加利亚的普拉奇多尔(Plachidol)遗址中,一个古墓中发现了车轮,墓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
这些车轮为一块木头加工而成的实心车轮,直径约75厘米。
车轮两面都有突起的毂,车轮中间的孔为圆形,表明它是套在一个固定的轮轴上转动的。
在荷兰,出土了十多个木制车轮,时代为公元前3千年代中期。
轮子的基本形式都差不多:整个车轮用一整块厚木头做成,轮子的直径从0.55米到0.9米不等;轮子中间则是一圆孔,直径6-8厘米;轮子中央圆孔的周围则被加工为隆起的轮毂,轮毂与轮子属同一块木头。
与上述瑞士的车轮不同,荷兰出土的这种车轮是安装在车轮上转动的,车轴则固定不动。
至少有四个实例说明,荷兰的这种车轮是安装在两轮车上的,而不是装在四轮车上。
在黑海北岸的乌克兰及南俄草原上,发现了250座埋有车(包括陶制模型)的墓葬,时代从公元前4千年代晚期到公元前2千年代早期都有。
车有四轮的,也有两轮的。
车轮为实心,有的用一整块木头做成,也有的由二块或三块木板拼合而成。
车轮正中有圆孔,圆孔周围有突起的毂(毂与车轮属同一块木板),车轴固定,车轮套在车轴上转动。
在伏尔加河下游一个叫特里布拉特(Tri Brata)的地方发现的车陶模表明,当时的车厢上面是有车篷的。
超级跑车集锦(20张)这样,在欧亚大陆的西部,早期车轮的形式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车轮是与车轴固定在一起的,车轮中间的孔呈正方形,车轮与车轴一起转动。
此类车轮主要分布在瑞士及德国西南部,在地中海及大西洋沿岸也有发现。
第二类车轮被安装在车轴上转动,车轴本身则是固定在车底下不动的,车轮上的孔呈圆形。
此类车轮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东欧草原及欧洲西北部。
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一类车轮出现得更早一些。
有人正是根据这两种车轮的不同技术特征,提出了车轮是在不同地区独立发明的。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第二类车轮更加普遍,是发展的主流。
就第二类车轮而言,无论它是由一整块木头做成的还是用几块木板拼成的,都是套在车轴上转动的,这样,车轮的孔眼就要承受极大的摩擦力。
为了加固孔眼,人们将孔眼周围加工成突起的轮毂。
早在公元前4千年代,轮毂就已经出现了(如耶班尔?阿鲁达和阿尔斯兰特坡的车轮模型)。
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早期的轮毂与车轮属同一块木板,因此,这种轮毂虽然提高了车轮孔眼的抗压能力,但是,由于车毂的木头纹理与轮子本身是一致的,都垂直于车轴,所以,当压力增大时,车轮及车毂都容易破裂。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只要在车轮的孔眼中另外插入一个木头纹理与车轴平行的车毂,就可以使车轮与车毂的破裂问题得以解决。
不知道这种另外插入车毂的方法最初产生于何时何地,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在3千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车轮已经在使用了。
1880年到1883年,在德国的格鲁(Glum)发现了四只埋在一起的车轮,其时代约为公元前1570-公元前1450年。
车轮直径约70厘米,用厚约10厘米的独块桤木做成。
车轮的中心有个直径约14.5厘米的孔眼,孔眼中插入了管状车毂。
车毂用桦木做成,约26-28厘米长,毂中是个直径为7.5-8.5厘米的孔,以便套在车轴上。
这种装有管状车毂的车轮在欧洲许多地方都有发现,或用单块木头做成,或用几块木板拼成。
外插管状车毂的出现,是车轮制造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
编辑本段3.马车的出现3.1马车的发展马的驯养最早发生在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东部,虽然马的驯养比车的出现要早近千年,但长期以来,拉车的主要是牛而不是马。
这是由于马与牛各自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早期的车比较笨重,适合用牛来拉,因为牛耐力强但速度慢。
中外历史表明,牛车主要用作运输货物,马车则主要用于战争、狩猎等。
从牛车发展到马车,实际上是车性能的一次重大转变,即车从以载重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高速运行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例如缩小车身以减轻重量、主要采用两轮车的方式以解决转弯问题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车轮的改进,即用辐式车轮来取代实心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