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航海”游戏分配角色时,大多数幼儿都想当“船长”,这时王老师让幼儿回想自己曾看到或听说过的有关航海的情况,告诉他们,除了船长之外,船上还有很多有趣的职业,如船长助理、船员、无线电话报务员、领航员等,他们肩负不同的任务。
讨论后,大家觉得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吸引力,在协商中完成了角色分配。
游戏过程中,王老师发现“船长”主意多,会支配别人做事,但态度生硬,就以航海督察的身份提醒他说:“这个船长真能干,要是说话和气些,大家干活就更有劲了。
”游戏结束时,教师进行了简短的评价,指出了游
戏的不足之处,表扬了游戏中的高水平的表现。
请结合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的理论,分析王老师在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答: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包括以下几点: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3)在游戏中关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4)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5)是而愉快的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
王老师在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严格按照了角色游戏的指导理论,合理的分配游戏的角色,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来。
在游戏当中,教师还学会了运用婉转的语言引导幼儿做的更出色。
游戏结束时教师采用了感情式评价,鼓励幼儿、赞扬幼儿,使得角色游戏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
二、根据以下对儿童游戏的描述,分析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并指出如何利用该因素促进儿童游戏的发展?
观察表明,给孩子一个娃娃和给他几个娃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当孩子只有一个娃娃时,倾向于玩“过家家”游戏,而有多个娃娃呈现在孩子面前,他就可能会玩“托儿所”或“上课”等游戏。
答:根据以下对儿童游戏的描述,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是物理环境因素中的玩具的数量。
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玩具相互搭配放在一起,构成一定的知觉场,影响着儿童游戏的性质和主题。
玩具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儿童游戏产生不利影响:过多会降低儿童的感知反应水平,也更易出现不珍惜玩具的倾向,过少则不利于游戏内容的丰富和多样性。
玩具在搭配上注重系列化、联系性对儿童游戏及其治理发展更有效。
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和内容产生了影响。
玩具材料的提供与儿童游戏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给儿童提供许多玩具,儿童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时就表现出更多的发散式思维特征,儿童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玩法。
如何利用该因素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包括以下几点:
(1)利用玩具的数量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观察力。
同时,观察力也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
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与求知是很重要的。
(2)利用该因素培养幼儿游戏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因此,我们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把自己想象成“假装”的人物,模仿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的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
(3)利用该因素培养幼儿游戏的创造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
(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
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
与其他游戏相比,更加突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题地位,它通过调动幼儿所有的感官,运用肌体动作直接作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改变游戏材料,从而使幼儿获得新的发现,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这种动态中,幼儿能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形成完整的活动经验。
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为了让儿童学会分辨几种动物的叫声,某幼儿园小班设计了《听听谁在叫》的有规则游戏。
请一个儿童站在前边,由教师给他戴上一个动物头饰,其余儿童按动物头饰发出该动物的叫声,由戴头饰的儿童猜自己头上戴的是什么动物头饰。
戴头饰的儿童不能看头饰,其他儿童只能发出动物的叫声,不能说出动物的名称。
猜对了得胜,可戴着头饰回到座位去。
请回答:
(1)结合案例说明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
答: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是:
(1)游戏的任务。
(2)游戏的玩法。
(3)游戏的规则。
(4)游戏的结果。
其中规则是核心,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
(2)分析如何对该有规则游戏进行指导。
答:对有规则游戏进行指导时,必须符合其结构。
(1)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有规则游戏。
首先,要根据教育任务和儿童的发展水平确定游戏的任务。
其次,选择合适的玩法和规则。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开展游戏。
在开始一个新的游戏之前,要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示范,帮助幼儿学会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
幼儿学会后,要鼓励其独立地、积极地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要注意督促幼儿遵守规则。
四、联系实际,谈谈在我国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答:在我国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有一下几点:
(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2)家长应当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
(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
(4)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鼓励与支持儿童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
五、结合我国幼儿园教育实际,分析游戏的觉醒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价值。
答:游戏的觉醒论,把研究延伸到了游戏的生理机制这样一个更微观的领域。
它提出了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的原理,启发我们应当重视幼儿园环境的科学创设、合理组织。
刺激过少或过多都是有害的。
过多的刺激使机体觉醒水平增高,超过最佳范围,不仅会抑制游戏行为,而且会使防御性成分增加。
所以,对做好新生入园的适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当新生入园时,新环境增加了觉醒水平,孩子紧张、退缩,这是教师应当安排一些插拼图形之类的游戏或者认知性较高的安静活动。
如果安排诸如社会性表演游戏,则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