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精选)《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填写内容不得超出密封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 .席勒
B .格罗斯
C .霍尔
D .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 ) A .内部动机 B .内部控制 C .直接动机 D .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 ) A .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 B .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 .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 )
A .游戏主题
B .游戏情节
C .游戏形式
D .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 )
A .玩具
B .场地
C .时间
D .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 )
A .具有教育性
B .符合年龄特点
C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D .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
.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 )
A .平行游戏策略
B .合作游戏策略
C .领导游戏策略
D .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1.游戏形式:
2. 同化和顺应:
3、练习性游戏:
4、智力游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19分。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席勒B.格罗斯C.霍尔D.拉扎鲁斯
2.“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己直接控制活动的过程与方式方法”,这说明儿童游戏动机是( B )
A.内部动机B.内部控制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
3.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
是( D )A.儿童游戏的动机分类B.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4.构成游戏的外壳是( C )
A.游戏主题B.游戏情节C.游戏形式D.游戏材料
5.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是( D )
A.玩具B.场地C.时间D.生活
6.选择玩具的最基本标准是( C )
A.具有教育性B.符合年龄特点C.符合卫生、安全要求D.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7.教师指导幼儿游戏首选的策略是( A )
A.平行游戏策略B.合作游戏策略C.领导游戏策略D.指导游戏策略
二、名词解释
1.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2. 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3、练习性游戏:又称机能性游戏。

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

它由动作构成,婴幼儿在重复的动作中获得机能性的快乐。

4、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三、简答题
1、简述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特殊意义。

答: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既有利于成人,也有利于儿童。

近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调查研究都表明,家庭的影响与教育对于儿童的认知与个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影响越明显。

其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等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倡导亲子游戏有其特殊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但是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2、强调家长权威,教育方式成人化,家庭关系紧张。

在我国家庭教育这种现实背景下倡导亲子游戏的开展,改变幼儿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课堂化的现象,把游戏引进家庭,改善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气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

2、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

(3)使儿童接触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增强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

(4)使儿童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成长。

3、请简述表演游戏的意义及指导要点。

答:意义: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题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指导:(1)教师为幼儿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文学作品。

(2)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3)帮助和支持幼儿进行游戏。

4、简述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在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游戏的内部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儿童游戏的动机和游戏性的体验,它们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动机是推动儿童游戏的内在心理力量。

游戏活动的动机特征决定着游戏活动的外部面貌特征。

正是因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直接动机支配,由内部控制的活动,游戏才是儿童积极主动的、愉快的、丰富多样的创造性活动。

游戏性体验是儿童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

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活动,关键在于儿童能否把这种活动体验为游戏性的。

游戏性体验是一种正向的情绪体验或“快乐体验”。

它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兴趣、态度等构成了游戏活动动机的连接体,对于儿童的游戏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论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答:埃里克森关于儿童游戏发展价值的主要观点是:(1)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的协调与整合,因为游戏创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并从中能重现过去,表现和更新现在,并预期未来,即使原始的本能冲动和社会的规范要求都可实现对时空限制的跨越。

所以,游戏作为自我积极主动的机能发挥的途径,以此实现身体的过程和社会性的过程的同步并达成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

(2)游戏调节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冲突,并掌握冲突中的情感危机。

(3)由于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因素的影响,儿童游戏存在性别差异。

埃里克森的理论主要是关于儿童如何通过游戏实现正常的自我发展的。

他从弗洛伊德关于创伤性事件的理论立场出发,既承认了游戏对本能欲望的宣泄作用能够,即对本我冲动的调节,又比传统精神分析理论更强调游戏对接纳社会要求,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推进自我发展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的思想,他不仅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并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了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埃里克森不仅在理论上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掌握的思想,他在肯定发展中生物本能作用的基础上,引进了社会文化因素或社会性因素,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

他运用上世纪40年代较流行的“娃娃游戏”研究技术,既注重个案分析的方法运用,也试图从中揭示游戏发展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所以,他的研究方法已介于典型的精神分析方法与统计方法之间。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