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长率与资金需求

增长率与资金需求

第一节财务预算概述预算(Budget)一词源于法文,原意指皮革制成的袋子(Leather Bag)或公文包。

约在1870年,Budget一词正式出现在财政大臣的公文包中的文件中,这就是预算制度的最初来源。

近代预算管理,始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就西欧国家的财政史或政治制度而言,预算的形成,与代议政体的兴起密切相关,预算管理的演进,则受国民经济发展及近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影响。

就预算制度的导入而言,首先在政府机构形成,然后推广到企业组织。

一、预算管理的发展(六个阶段)1.预算管理雏形早在公元1344年,英议会要求国王按规定用途用钱,对政府经费用途、收支进行计划,形成类似现代预算的财政计划。

2.预算管理的初期发展阶段美国政府创立时,概算编制由各行政部门完成,总统置身事外。

而财政部被指定为报送概算给国会的代表,他们的职责是将各个部门的概算汇总成册,称为“概算书”,报送给国会,财政部长、总统等各级行政首长都无权修改、参与概算预案,也不能对其适当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

各联邦机构分别向国会提出预算案。

3.传统预算管理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美政府为了控制一切开支,规定按支出用途的种类编制预算。

总统命令成立的经济效益委员会的报告,促成了1921年联邦政府制定《预算会计法案》,并以此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

这样做的功能旨在控制支出,主要是防止不正当支出,这就是传统预算制度。

4.绩效预算管理时期1936-1954年间,由于国会承认总统的领导地位,总统预算权随之增强。

预算会计法案规定总统于每年1月中旬向国会提出预算书,由预算局协助有关预算的编制,同时,科学管理强调预算编制要有计划、有效率,这种科学管理精神应用到预算管理方面,即为绩效预算制度。

此阶段的预算制度是以管理为中心的绩效预算。

这种预算从控制为中心,发展到以管理为中心。

5.设计计划预算管理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预算制度是以设计为中心的设计计划预算制度。

绩效预算是用来显示政府业务水准,经过计划完成预测成本与效益,以产出为目标指向。

但其有两个缺点:①各业务单位狭隘的本位主义滋生,因为计划的设计是以机关单位为主体,如果业务涉及两个以上的机关,就会缺乏整体性的考虑;②预算只限于一个年度,对于组织未来目标的政策设计无法做连贯性的考虑。

根据美国总统于1965年8月通令,要求各机关:①建立以国家目标与目的为基础的长期计划设计;②应用系统化的分析与表达技术,使机关首长及总统的检讨与决策,有可替代的计划为根据,以符合国家目标;③通盘考虑及比较各项计划的效益与成本;④在多个年度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各项计划的预算成本及预算效果。

这个制度将增进政府控制计划于预算能力,而不是政府被计划与预算控制。

所以,设计计划预算着重计划目标的设计,以及资源的统筹分配。

因此这个阶段的预算制度特别强调以国家目标为前提,打破机关间或一个机关内的各单位的本位主义,对资源做最经济有效的分配与利用。

6.零基预算管理时期1970年,《零基预算法》出版1974年,邓氏评论发表一篇《零基预算的困难工作》的论文,文章介绍了若干企业推行这一制度的经验。

发表后各方面反应强烈,成为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到1976年,美国已有400多个机构采用这一预算管理模式。

1977年初,美国政府以政令的方式要求全美各级政府,运用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1979年的会计年度预算。

二、预算、计划、预测三者的关系1.预测:源于经济事件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是计划和预算的前提和基础一般以销售预测为起点,预计资产、费用、保留盈余最后估计所需融资,方法有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发、通过编制现金预算预测等…2.预算不等于计划三、预算管理概念是指在企业投资计划和运营计划的指导下,为企业各项业务以及执行各项业务的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以之作为其工作开展和业绩评价的财务参照标准,从而实现公司战略、经营计划、日常业务执行紧密结合的有效管理工具四、两种基本的预算观预算观:管理当局进行预算管理和创新时所遵循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基本观念。

1.任务导向预算观关注点:预算体系所应支持的工作或任务表现:一整套预算指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目标下达 2.结果导向预算观关注点:企业最终价值的创造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表现:接纳来自价值创造基层部门的意见参与式预算和上下结合的预算制定方式 五、预算管理基本环节 1.预算编制(4个步骤)目标编制 各责任中心编制预算期预算目标目标下达 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各责任中心预算目标预算管理委员会确认预算初步目标并下达责任 中心草案编制 各责任中心根据下达的预算目标编制预算草案并逐级上报执行编制 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预算草案2.预算执行 在各级责任中心的协助下,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执行值;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并下达预算执行值;业务实际执行过程以预算为标准进行监控3.预算调整 需增或减预算执行值的部门填调整申请,有关责任中心处理4.预算分析及考评 预算归口管理部门针对本期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并针对不同业务按照既定考评原则对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评价六、预算的分类1.按预算功能分经营预算 高层次、宏观、全面、以综合财务指标为主管理预算 低层次、微观、具体执行、有财务和非财务指标2.按预算期间限制分期间预算 以时期为编制预算的范围,有中、长、短三种 项目预算 针对特定问题的活动预算3.按预算控制的内容分全面预算 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的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应完成目标出发预算 指标分解各责任中心的工作目标特定预算又称具体预算,有业务、财务、筹资等..4.按预算编制方法分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5.按预算编制程序分强加式预算、参与式预算第二节增长率与资金需求企业发展导致销售增长,从而需要更多资金。

从资金来源上说,企业增长有3种方式:1.完全依靠内部资金增长(特别是小企业)2.主要依靠外部资金增长(包括债务和股东投资)3.平衡增长(保持目前财务结构和与此有关的财务风险;按股东权益增长比例增加借款,支持销售增长;一般不消耗企业财务资源)了解销售增长和融资的关系:一、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销售增长→融资需求→外部融资需求假设成正比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外部融资额占销售增长的百分比假设:可动用金融资产=0,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可推导如下:外部融资额=(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外部融资额=(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1+销售增长率)×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两边同除“基期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得出: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 ×(1-股利支付率)该指标反应:销售额每增加1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资额。

举例说明:例题:某企业08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预计09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假设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为66.67%,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为6.17%,计划销售净利率4.5%,股利支付率30%,则该企业09年外部融资额为?解答:则 外部融资额=(4000-3000) ×47.9%=479万 同理,如销售增长500万,即500/3000=16.67% 带入公式可得 外部融资额=192.15万元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的两种应用: a.在销售增长率较低时: 假设:销售增长5%,则这说明:该企业当年有剩余资金=3000×5%×5.65%=8.475万元 可用于调整股利政策等。

b.通货膨胀时:假设,通货膨胀率10%,若公司销售增长5%,则销售额名义增长率=(1+10%)(1.5%)=15.5%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37.03%(将15.5%代入公式) 则企业外部融资额=3000 ×15.5% ×37.03%=172.2万元 此时,设销售增长率=0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25.85%需要外部融资=3000 ×10% ×25.85%=77.55万元2.外部融资需求的敏感分析%9.47%30133.33%33.33%14.5%-6.17%-66.67%=-⨯+⨯=)(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65.5%3015%%514.5%-6.17%-66.67%-=-⨯+⨯=)(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影响外部融资需求的另外两个因素:a.股利支付率(↑),外部融资需求(↑)(正比方向)b.销售净利率(↑),外部融资需求(↓)(反比方向) 举例:上例中,当股利支付率=30%,外部融资=479万元 假设:股利支付率=100%,则外部融资 =1000(66.67%-6.17%)=605万元 股利支付率=0.则外部融资 =1000(66.67%-6.17%)(4.5%(1.33/0.33) =425万元举例:上例中,当销售净利率=4.5%,外部融资=479万元 假设:销售净利率=10%,则外部融资=605-10%×4000×(1-30%)=325万元 销售净利率=10%,股利支付率=0则外部融资=605-10%×4000=205万元由此我们可以用下图反应外部融资需求和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之间的关系:二、内含增长率销售增长→资金需求→融资途径股利支付率205 融资需求(万元)605 479 425 内部保留盈余外部融资举例说明:例题:当外部融资=0时,如上例,有:0=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 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 ×(1-股利支付率)当销售净利=4.5%,股利支付率=30%得 销售增长率=5.493%=内含增长率 三、可持续增长率 (一)概念:指不增发新股、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假设:当前为目标资本结构并打算维持; 当前为目标股利支付率并打算维持;不愿或不打算发新股并考增加负债筹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水平并可以涵盖负债利息 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水平。

当上述假设成立,销售实际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三者总是平衡增长两点说明:a.上述5个假设基本符合大多数公司情况,大多企业也不能随时增发新股。

国外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平均20年售一次新股,我国也要有一定间隔期同时,改变经营效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和财务状况(增股或改变负债率和股利支付率)对一个理智的企业是非常重大的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