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
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
B.洞泄
C.温病
D.痎疟
E.肠氵辟
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
B.居处
C.饮食
D.燥湿
E.阴阳喜怒
3.《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
B.按尺肤,知滑涩
C.切脉动静
D.审问病情
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
4.《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
B.狭义伤寒
C.温病
D.寒湿病
E.暑病
5.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
B.肢节剧痛
C.肢节重痛
D.疼痛游走无定外
E.重痛不移
6.《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
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
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
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
7.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
B.气以度行
C.肌肉解利
D.五脏坚固
E.血脉和调
二、填空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
3.《灵枢·营卫生会》:“其者为营,者为卫。
”
4.《素问·玉机真藏论》:“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不泽,毛折乃死。
”
5.《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应中,夏应中矩,秋应中,冬应中权。
”
6.《素问·咳论》认为,肺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是,二者是引发肺咳的主要机理。
7.《素问·咳论》论及咳病刺治的取穴原则时说:“治者治其俞,治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
8.《素问·痹论》在论述痹论发生与季节的关系时说:“以冬遇此者为痹;以春遇此者为_________痹。
”
9.《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先逆而后病者治其。
”
10.《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___________;从之则治,___________。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
三、词语解释题
1.至德(《素问·五藏别论》)
2.阳道实,阴道虚(《素问·太阴阳明论》)
四、简答题
1.据《灵枢·本神》内容,简述情志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2.简述《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的含义。
2
内经选读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E 3、ACE 4、ABCE 5、AD 6、ABCD 7、ABCDE
二、填空题
1、秋必痎疟冬生咳嗽
2、上先下先
3、清浊
4、真脾黄青
5、规衡
6、外感寒邪寒冷饮食人胃
7、脏(或“藏”)腑(或“府”)
8、骨筋
9、本本
10、逆之则死逆之则乱
三、名词解释
1、至:极,最好的意思。
至德:指高深精致的医学理论。
2、属阳的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阴的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四、简答题
1、过于激烈或持久的情志变化,克导致五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1)、引起气机絮乱,如“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2)、直接损伤脏腑精气,如“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3)、引起神志异常,情志过用可直接导致神志的病变,如“怵惕思虑则伤神”。
3
2、生气,生命之气,包括阴精和阳气;通,通应;天,自然界。
生气通天,指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互通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