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阅读方法指导:一、确定阅读方向这个环节由教师在阅读前做好准备,以便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1、定向阅读(专题阅读)这种方式是课本的延伸,是探究的深入,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具体做法是:教师结合课本某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或某个知识点,搜集与此相关的课内外读物,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行探究创造,最后交流探讨,归纳总结。
例如,在学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阿长与〈山海经〉》后,组织学生定向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再如,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单元的说明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种种奥秘。
学完课文后,学生仍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就应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定向阅读自读课本中与之有关的文章,如《水的怪脾气》、《海水里的宝藏》、《地图的魔术》等科学小品文,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自然,关注自然,探索自然,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自由阅读以各种期刊、杂志、报纸等内容为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环节,有效拓展思维空间,扩大知识面。
在阅读活动中,我主要向学生推荐了《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适合于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另外,还把教学大纲中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的篇目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节约的零花钱买书,以备自由阅读时人人都有书可读。
这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开放了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深受学生的欢迎。
3、比较阅读可以同类比较阅读,可以是异类比较阅读,也可以是反向阅读。
比如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可以阅读的《苏州园林》,比较其中的写法及写作角度、语言等方面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进行读法指导“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读书的本领”,而“读书重在结果,读法重在过程”。
教师的任务决不只限于教学生去读一篇篇文章,理解一个个主题,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适用于不同目的、不同内容的读书方法。
因此,在学生阅读前,应集中进行了读法的指导,把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方法介绍给学生,速读、默读、朗读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选择,重在教会学生阅读,掌握阅读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读会变为会学会读,培养其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
三、分层次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把阅读品味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只做一个向导,及时地为学生的阅读"导航"。
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我在阅读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阅读要求,让每一个人都有阅读的任务和目标,可以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的层次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层:心有灵犀。
即要求边读边记,找出感点,遇到与自己的心灵有交汇的地方,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备交流。
这一层次适应于写作感悟能力很强的学生。
B层:读书偶得。
即要求边读边想,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加一两句评语,写在读书笔记上,以便及时抓住灵感的火花。
这一层次适应于能力较强的学生。
C层:最佳眼光。
即把自己喜欢的名句佳篇积累起来,整理到集锦本上,作为写作素材,以备查阅。
这一层次适应于能力一般的学生。
以上三个层次的不同的阅读要求,能有效的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使阅读活动开展的生机勃勃,充满激情。
四、读书报告会这是学生最有激情参加的环节,也是教师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环节。
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读书内容、读书目的随机应变,灵活把握。
我在这一环节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尝试,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不断有新的体验,新的激情,新的收获。
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我在具体的活动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形式:1、自由论坛在阅读过程中,不要给学生任何心理暗示,让学生尽情地放松地阅读,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或收获。
无论是思想内涵,主题情感,人物形象,还是语言特点,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即可,遇有不同的见解,可以互相辩论。
教师充当主持人,穿针引线,激发同学们踊跃参与的激情。
最后评选出最有见地奖、最佳发言人,加分以资鼓励。
2、质疑问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难点,可让学生随时进行记录。
在阅读质疑课上,每个学生都可亮出自己的疑点,请求援助。
其他同学讨论、探究,帮助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在学生无法解答时,教师可参与讨论,和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最后评选出最有价值问题、最富挑战性问题、最完美答案,加分以资鼓励。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从不同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遐想空间不少文学作品的结尾总是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思考空间。
这样的作品也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契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的去想象,去探索作品留下的遥远的回味空间,让学生在燃烧的创作激情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想象能力。
4、群英争锋阅读前,由学生自由组合,全班分成四大组,各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为本组命名,有“天使组合”、“英豪小队”、“智慧之星”、“快乐精英”等等。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项阅读,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集思广益,每组读后出一份题(包括抢答题、必答题、风险题、拔高题),交给老师,由老师择优录取,形成竞赛题目。
接着,每组推出四名代表,其余同学组成“智囊团”,必要时为代表献计献策。
准备工作做好后,教师作裁判,班长作主持人,举办“阅读知识大赛”,让四组同学各展风采,成绩最佳组为冠军组,评出最佳选手,由最佳选手从智囊团里抽取“幸运之星”,加分以资鼓励。
这样,不但巩固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体验,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了阅、思考、学习和竞争,落实了“面向全体”的要求。
5、紧急应答适用于内容较短、寓意较浅的文章。
课上教师把钟表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在五分钟内读完一篇文章,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思考题目,由学生抢答,答对者有奖,答错者也不批评。
这种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挑战的激情,在紧张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6、写作一隅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读完文章后,已欣然领会其主题思想,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启示。
此时应让学生拿起笔来,抒写自己心中所思。
在这方天地里没有丝毫限制,学生可以海阔天空地遐想,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有的文章语言优美,可让学生摘抄;有的文章情节离奇,可让学生大胆仿写;有的文章主题深奥,可让学生改写或续写。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既可以积累写作语汇,又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步骤:(1)每周一古诗。
每周一晨读时间布置一首,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初步读懂大意,双休日巩固,下周班会前诵读两遍。
(2)每日一诵读。
每节语文课前两分钟集体背诵《三字经》亦或《弟子规》。
(3)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
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为经典诵读课,语文教师分年级推荐经典诗词美文,师生共同品读赏析,集中训练,读出意境,诵出韵味,提高师生的整体诵读水平。
语文教师进行阅读赏析与诵读指导,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一要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如: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
二要指导阅读和背诵的方法,努力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的氛围。
(4)每周一名言警句。
各班按顺序将学生编号,提前选找自己喜欢并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古今格言,周一写在黑板的右上角,抄写者做简要解释,其他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用以警示自己,教化别人,并随时温习,强化积累。
(5)每学期一校级经典诵读赛。
每学期组织一次经典诵读赛,我们提倡全员参与,坚持层层筛选,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每次比赛前两周先是班级选拔,人人备稿,人人上台,语文老师、班主任把关,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集体评出优胜者参与学校比赛,这样以优带差,提升学生的整体诵读水平。
(6)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
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老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
(7)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8)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名著阅读实施步骤: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㈠、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引读”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
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㈡、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4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
每周设计作业如下: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并做简单点评;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不少于500字;3、开展课前3分钟诗文诵读或“说”名著活动(可以介绍名著内容、讲情节、讲心得等均可),并由学生点评;4、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少于500字。
(考虑到学生差异,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
)本阶段,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安排1课时,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最终理清整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5、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㈢、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指导学生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开展以“我眼中的×××”或“走近--------”为题的作文竞赛,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查找资料,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比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每班选出三篇优秀作品,经评选后集中在学校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