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外语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现代外语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传统观点)
•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 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 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 度的评价;
•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 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 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 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 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 感兴趣到感兴趣。”
《南京市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讨论 稿(2002)
“无效教学”定义,评价中评为D等,60分以下即视 为无效,表现为:
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迂腐乏味,令人无精打采, 学生是教师或教材提供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学 材料的呈现方式是许多学生接受不了的。学生参 与的各种活动(个人或小组)似乎只是“为活动 而活动”。课堂教学缺乏目标,或者缺乏对概念 发展的联系。知识和能力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没 有落实在质量上。
•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 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 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
•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 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 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 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 发展。
素质)亟待提高。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兴意精意视 趣志神识野
情感态度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他们的学习需求。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有效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理 念
二、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
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 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 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 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 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 野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 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 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 有收益。
现代外语教育理论与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个及其复杂的研究领域
哲学
认知语言学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外语学习 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与教学研
生态学
社会学
究
人类学
神经学
统计学
信息技术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师们面对众多的教学法流派,常常无所适从。而理 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在外语教学中,并不存在 能一种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八十 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国外外语教学研究所达成的共识 认为,最有效、最现实的做法是采用务实的折中(衷) 主义教学法,即 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的的教 学方法(Olagoke, 1982)。 • 但折中的观点既未指出教师以何种准则来确定教学 中的最佳方法,也未提供任何原则或例证供教师参照 (Stern, 1992), 因此,全凭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可 能导致“教不得法”,甚至“南辕北辙”。折衷主义 虽然立足反‘方法’,提倡中庸之道,但并没有跳出 教学法的圈子(Widdowson, 1990)。
研究对象从客体逐渐过渡到了主 体
语言学家的注意力已逐渐转移到了语言学习过程 和学习者客逐渐过渡到了主体。客体是指语言本 身,主体就是学习者。不同的教学环境下,不同 的教学对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学语言的目的有 所不同,因此,不能指望某种所谓理想的方法能 适用于一切外语学习的环境。每种学习环境必须 自己决定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的结合对自己的情 况最有效、最现实。
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计成本的浪费现象, 费时低效
满堂灌 one-man band
•
chalk and board
•
学生不会学习
•
被动接受
• 举例:listening
•
chant
“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密不可 分。“有效教学”应包含三点, 第一,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 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 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 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 学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 促进积极的课堂互动(Interaction)。教学过程应当为学 生提供有意义的互动,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即培 养更加自觉自愿的学习者。
• 提高语言意识。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性,理解语言的 意义联系。同时,还要了解包括语法和词汇在内的语言形 式及其功能。
不论外语教学如何发展,其核心的问题都将是教 师的问题。 从外语教学法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方法 都来源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也必然就适合于那 个环境中的学生和教师。而每位教师所处的教学环 境都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因此,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所有教 师。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实现的,是在教 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完成的,而教师的实践离不开自 己对教学环境、本人的素质、学生的需求、社会的 条件以及课程的要求的认识。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当前英语课程存在主要问题
• 实效问题: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实效仍然不高, 即学生在每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未能 达到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最大潜能。
• 实施问题:在英语课堂上,还有不少教师关注 自己的教多于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的情感和 兴趣关注少,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少;教 师控制课堂多,给学生实践和思维的空间少。
• 师资问题:存在客观工作环境和个人专业能力 两方面问题。大班教学,工作量繁重、资源不 足、语言环境欠佳,个人语言和教学能力均有 待提高。
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 相当数量的观摩课表演性过强,师生交流 不够自然和真实。课堂生成少。
•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教学 (如词汇 教学,阅读教学)
• 课堂评价形式化,忽视评价的实效性 • 教学资源利用的实效有问题 •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师的综合
(四)强调学习过程、 倡导体验参与
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 提倡采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体 现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五)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能力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程的两个为了
•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时间
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 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 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 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 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 方式和精神。
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 规定“发展”。
宏观教学原则
• 使学习机会最大化(Maximize Learning Opportunity)。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要创设一种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 机会的环境和教学过程。教师的角色即是为学生创造这种 机会。
• 最大限度地缩小教与学的差距。教和学的过程不一定完全 吻合,教师的作用即在于尽量使这种差距缩小。
Kumaravadivelu, 1994;2001)
宏观教学原则(续)
• 激发学生本能的发现力。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 • 发展综合语言技能(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语言教学必须是综合性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听 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语言技能。 • 力求语言输入情境化(Contextualize Linguistic Skills)。在一定的语境下呈现语言,而不是孤立 地去呈现语言语法规则和词汇。教师要创设一定的 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语言。 • 确保语言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使教学过程符合学 生的思维能力、社会生活经验和年龄特征。 • 提高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 不开文化。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培育学生的文化敏锐 性和鉴别力等方面足够的关注。
(三)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如上面饼图(pie chart) 所示,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 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 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并以 学生“能做某事”的形式具体描述各级别 的要求,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 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过程,保证英语课程 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虽说教学“教无定法”,但教学法及其与 之相关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外语教学界最 关注的话题之一。纵观国内外现代外语教 学法的研究和发展,学者们已经把其发展 分出“方法” 时代和“后方法”时代 (method--post-method)。
从关注教学法转向关注教师
从关注教学法转向关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