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经济1102 顾文博 111114022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步成为家庭出行 的主要代步工具。我国汽车制造业经过了 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 模。到目前为止,汽车制造业基本能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多品种车型。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研发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国 产汽车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 汽车行业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但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落后, 还无法与世界汽车强国竞争。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产量、 企业分布、技术 以及零部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技术水平低、出口秩序混乱、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并对我国汽车 制造业向新能源、小排量汽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问题 措施 引言:从50年代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到如今我国已经有 120多家

整车生产厂,33家轿车生产厂;从第一辆汽车下线到现如今年产量达到 1800多 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国家, 显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 车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 展,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厂纷纷来华投资与国内汽车制造业合资办厂, 合资企业在 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业进入了飞速发展 的时期,汽车4S店的出现,标志着全新的销售模式的诞生, 为汽车提供终身的, 更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汽车业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我国汽车起步晚,因此我国 汽车整体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汽车强国, 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国 际市场不景气。产品研发水平低和缺乏先进技术、 管理人才是我国汽车制造业发 展的难题。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高汽车生产水平, 现已有显著成效。随着国际对环境、资源问题的重视,节能减排汽车和新能源汽 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 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 品。一直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稚嫩产业,国际竞争力 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比较好的产业 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1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 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汽车工 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很快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布 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1841.89万辆,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我国汽车 产销量居全球第一。

我国近十年汽车销量图

图一 2002年到2011年我国汽车销量统计图 2011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430.75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 84.95 万辆,出口金额109.51亿美元,同比增长56.74%。出口数量和金额均超过2008 年,创历史新高。

辆卓里销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23456789 10

年份

-年份 厂销量(万辆) 二、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1、技术水平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我国汽车产品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所有轿车厂家都不具备 开发国际90年代水平整车的能力。我国的微型车、中型货车、以及部分轻型货 车、轻型客车和部分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但是质量性能与国外相 差较大。

开发能力薄弱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已成为制约汽车工 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缺乏有经验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2)基础研究不够,资料、经验积累不够; (3)开发、试验设备少,种类不全。

总之,开发能力不足是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是全行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开发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经验的、 掌握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制造人才。

2、 零部件生产技术低 除极少数合资企业产品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品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比整 车落后,直接导致整车产品质量提高缓慢。其原因有四: (1)缺乏专业的、掌握 先进技术的零部件开发制造人才;(2)从我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到生产线等各层次 均未达到各自的规模经济水平;(3)各企业分头引进不同国家的同类车型, 汽车 整车未达到规模经济要求,而且零部件还没有实现国际上通行的通用化、系列化 和标准化;(4)零部件配套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严重影响了零部件经济规模的 形成。

3、 出口秩序混乱,打着低价牌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进入国外市场 但由于缺乏适当的引导以及一个固定的出口规范 ,因此在国外市场出现了一个很 稀奇的现象,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居然经常进行内战, 彼此之间互相压价。这是 我国汽车出口价格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这对我国汽车进口的发展也造成了 极大的影响。因为这会使我国的汽车在进口方面两败俱伤。 为此,迫切需要我们 制定一套治理方法来避免我国各汽车公司进行内讧。 自主品牌成为我国汽车出口 的主力军出口最大的奇瑞第二是吉利,第三是夏利。 2010年上半年我国交车出 口达3.45万辆。

汽车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引发无序竞争,品牌危机汲渠道劣势,低价出 口已陷入知识产权纷争。

三、我国汽车制造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 我国汽车已经经历有60多年的发展,但汽车产品然陈旧,品种不齐,水平不高,质 量较差,这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汽车产品多种需求很不适应。因此,迅速提高国产 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的主要任务。 有选择地从国外引进先进适用 的技术和装备,是增强自力更生.逐步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对汽车 工业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开发产品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降低成本,改进质 量,争取高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 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 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 合作 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汽车产业的升级。

2、 规范管理模式,提高零部件生产技术 汽车制造企业应提拔了年富力强的领导, 对集团内部的机构进行了一系列重大 改革,使得机构和人员大大减少。同时,对企业内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组。 例 如一汽集团在1998年成立了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其最终目的是仿效美国 通用公司将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从一汽集团独立出去,让其独立面对市场。

汽车零部件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因此这方 面的竞争我国还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所以我国汽车零部件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汽车零部件出口居前列的零部件品种为: 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悬架减振器、 车轮和车身附件。但同时也要加强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改进, 首先应加大汽车零 部件产业的科研投入,提高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在要害汽车零部件领域逐 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同时保持传统零部件领域的产品优势,积极与 IT行业、 整车行业开展跨领域合作,大力建设自主品牌,打造“成本、品质、高新”的市 场品牌。其次是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努力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在 稳定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全球零部件采购竞标, 围绕国外汽 车生产企业做大配套市场。再次是加强行业自律,整顿出口秩序。鼓励出口高附 加值产品,避免低端产品大量、重复出口造成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行为。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杜绝假冒零部件流入市场,维护国产汽车零部件在国际 市场上的形象。

3、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整顿出口秩序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减员增效等方面多下功夫, 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内部整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在科研开发上的 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自身的销售网络,强化服务手段。要从策略上充分利 用自己对国情的了解,避免同国外厂商的产品直接对抗, 在车型选择方面,要针 对广大市场,发展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性车型, 如发展车型小、附加功能少, 价廉的“准轿车”等。在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 施来解决出口秩序混乱的问题。我们应该借助政府的力量,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规定,从 2007年3月1日起,对汽 车整车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治理, 对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也实行出口资质治理, 对 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企业授权治理。

四、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不在是特殊地位人的象征,越练越多的家庭已拥有 汽车.我国能源相对紧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能源供给压力剧增,环境 空气质量恶化日趋严重,以及近年来世界油价不断上涨,使很多家庭买的汽车但 开不起车,节能减排和发展小排量汽车是将是我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