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

互联网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

互联网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目录二、项目投资额 (6)三、合作期限 (7)四、收费方式 (7)五、项目建设时间计划 (7)六、产权归属 (7)七、合同约定 (8)八、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10)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学院“互联网+”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项目背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105.49亩,现有建筑物40余幢(其中学生公寓17幢,见下表),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536人;“十三五”期间预计学生人数达到1.5万人,教职工达1200余人。

3、需求分析目前我校校园网络仍然为建网初期的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模式,覆盖范围包括实训1、2、3号楼、办公楼、5号教师公寓(东招西招),体育部办公室、后勤办公楼、图书馆等,网络出口带宽为102M。

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需求:将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上,即共用校园网络的光纤链路和带宽;部署覆盖学校主要建筑物和学生活动密集区域的无线网络,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需求以及改造现有的有线网络;中心机房建设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要满足有关的规定和办法;核心网络、汇聚网络、接入网络、综合布线、安全设备、系统管理、实时管理等基础性设施一次性投资建设;要有足够的网络出口带宽和同时能满足网络和实时监控的光纤链路;投资建设的项目需要征求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功能需求,收集有关的业务应用资料,如电子邮件、数据库、虚拟存储、桌面云办公、网络学习空间、多媒体教学平台等。

4、建设目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该项目将建设覆盖全校范围内的基础网络环境,办公、实验、图书馆及有关业务场所等的有线网络,覆盖全校范围内的无线网络,构建基础云环境,提升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的承载和支撑能力。

建立云服务模式: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校园云模式。

提供存储、网络、安全认证等基础服务,推动云办公、云存储、云教学等应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自我学习能力。

建设广播、监控设施:该项目将建设覆盖校园主要办公区、学生活动区和校园主干道路的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覆盖主要建筑物的出入口、学校南大门、东大门、以及校园主干道路的网络监控系统等。

建成后的网络平台将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先进、稳定的校园网络,更好地为我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提供服务。

5、项目建设原则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项目首先要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需求,还要承担教职工生活和学习服务,满足学生公寓上网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视频监控的实时性,所以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

在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开放性和标准化。

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终结。

一个阶段建设完成后,为了保证下一阶段的建设中,不同设备的兼容性,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必须采用开放技术,支持国际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通性,保证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的产品与不同厂商的不同设备无缝连接和互操作的能力。

具有高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

在网络设计时,应以万兆以太网技术为核心,在满足现有的网络用户和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要求设计的关键网络设备具备扩展能力和必要的扩展接口等,以及要保证对新技术的支持。

另外还要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以及设备的扩展和升级等。

6、建设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 )《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7、建设主要内容本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活动密集区域内的校园数字IP广播系统和建设主体设施和关键位置的校园监控系统。

(1)基础设施中有线网络要求:万兆骨干网覆盖到全校的所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以及教师公寓等,以及满足招标方在合同期内提出新的有线网络的需求。

(2)基础设施中无线网络要求:校园95%以上覆盖范围,包括办公楼、教学楼、阶梯教室、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楼、食堂、运动场、生活广场以及校园内各交通主干道等设施和范围。

(3)校园广播要具备手动广播、定时广播、临时广播、建立节目库等功能,支持各类自制的语音教学课件点播,对区域范围内可以安排语音播放及教学有关素材,实现单点广播,即某部门需要广播不必去机房,而是根据授权在自己的办公室即可实现,还应实现分区域、多区域独立或组团广播,真正实现无人值守,系统服务器自动运行,不同时间播放不同节目等;(4)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数字高清图像传输方式,全部用高清网络摄像机,数字视频信号进入交换机后通过万兆骨干网络方式传输;实现24小时,30天高清晰度录像,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中留存30天。

设备的选择根据监控区域不同,选择也不一样,一般选用高清红外半球摄像机和高清红外枪型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控,选用高清红外球型摄像机对大范围区域进行巡视和重点监控。

摄像机的选择、选址和安装必须符合GB50348、GB50395的相关规范以外,同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公共区域:不应出现监控盲点,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宜安装具有转达和变焦放大功能的摄像机和多台摄像机,通过监控屏幕应能辨别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财务、重点实验室、保密室等重要部位安装的摄像机,应能清晰辨别显示区域内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情况,涉及机密场所的监控图像按相应保密等级管理;安装与主要通道、交叉路口的摄像机,其监控图像应能清晰显示进出口人员的体貌特征;机动车出入口、停车场、南大门附近以及其他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应选用低照度带强光抑制功能的彩色固定摄像机和自动光圈镜头,应能清晰辨别出入人员和面部特征和机动车牌号;摄像机安装角度宜减小监控图像俯视程度;室外摄像机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及安装场所设备所需的防护等级的要求。

二、项目投资额学院“互联网+”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1000万元,全部费用由投标方承担;三、合作期限双方的合作期限拟为10年。

四、收费方式收费只能由运营商负责实施;收费的范围是学生的上网费及未来开展的业务费用;收费标准要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优惠幅度为当地资费标准的5%。

教职员工使用网络不能收取费用,办公、教学和科研等区域内上网不能收取费用,学生访问校内资源全部免费。

五、项目建设时间计划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集中完成校内有线、无线网络建设;建成后1个月内组织试运行,试运行21日后招标方组织验收;合格后正式运行。

六、产权归属项目完成后形成的相应资产(包括设备、光纤线路及辅材设施、有关的配置信息、程序文档、图表有关技术资料等)在合同期内归属学校但不能自行处置(投标方违约除外),合同期满后由学校自行处置。

七、合同约定(一)项目管理该项目由投标方协助招标方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及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等的管理和维护;投标方负责培训学校有关的网络技术管理人员、广播、监控系统的管理人员并使校园管理人员能独立管理教学、科研、实验等场所的网络基础设施,能独立管理广播、监控系统;投标方主要负责学生公寓的网络管理、维护等。

(二)管理制度该项目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同时也必须遵守学校有关的管理制度,如有不一致地方应以更为严格的规定为准。

(三)信息安全该项目涉及所有的信息系统(包括软硬件、数据、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要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特别是确保域内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等各类保密信息的安全。

(四)软硬件升级合同期内,投标方负责投资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和必要的更换,以及相关配套软件的升级维护等;合同期内,学校负责校园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验收之日起的下一年度以后的成本性维护费用。

(五)网络流量监控计量要有实时的网络流量监控界面,包括网络出口流量监控、各接入信息点的流量监控,以及核心网络设备的监控界面,各接入点能查询实时的流量使用和剩余情况;严格规范的使用认证、计费软件系统,避免出现流量被“偷”现象;在节假日、校庆纪念日等特殊日子要适当的进行赠送流量等优惠活动。

(六)网评本项目建设必须确保学生的利益不受到任何侵害,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为学生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合同期内拟定期开展网评,网评的主要内容是无线上网的速度、网络流量的使用和计量以及网络维护服务等方面,网评满意度至少达到60%以上,项目方可继续进行,同时要做好上网速度和上网流量的计量等的普及和引导工作。

(七)其他1、投标方按照项目建设时间计划进行实施。

2、无线AP的数量不限于方案设计数,实施过程中按实际需求提供,直到满足招标方提出的建设目标。

3、投标方须安排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

4、项目建设完成后,投标方需要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广播和监控系统等的整体运行细节和技术资料给招标方。

5、投标方能根据招标方相关要求,及时进行互联网行为管理及互联网访问限制;能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和安全部门要求,提供互联网出口的上网行为审计和日志查询。

6、在合同期内,未尽学校许可,投标方不得在用户终端植入广告或从事盈利性的广告经营活动;不得植入低俗广告并且必须保障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以及域内的网络安全。

7、在合同期内,因不可抗拒原因(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该合同必须终止,因此造成的损失由投标方自行承担;所有设施应保持当时的原状,更不允许投标方拆除。

8、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投标方不得向学校提出额外的要求,如由于新的IT技术出现而造成投资资金的增加等。

投标方负责对投资的网络设备进行软硬件的升级和更新,以保障学校网络、广播和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合同期内,投标方负责现有的有线网络(办公楼、实训1、2、3号楼、东招西招、图书馆、体育馆办公室、后勤办公室等建筑物节点)的升级改造以满足招标方的需求。

在合同期内,因招标方有新的建筑物(如3号教学楼、实验与科研大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等)而产生的有线、无线网络等建设费用都由投标方按照万兆以太网及802.11AC以上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追加投资资金以满足招标方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