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智慧校园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1.1总体需求
1.1.1一站式服务需求
学校现有的各种应用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全面。

原有模式按照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分类来投资和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

在“技术导向”的思维模式下,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建设、轻应用”偏向,不仅导致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不高,而且对促进教育改革、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育质量影响不大。

需要实现业务的整合贯通,通过统一平台,提供面向师生的一站式服务。

1.1.1.标准化需求
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整体建设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术及功能的长期规划。

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满足,各部门独立建设、独立维护,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

不利于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需要通过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

1.1.3.开放性需求
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

学校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考虑。

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需要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提供面向学校未来需求变化和扩展,通过开放性的平台进行持续改进,并能够实现更加方便的系统维护。

1.1.4.数据共享需求
缺乏数据标准,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作业务处理带来困难。

由于数据缺乏标准,现有的系统无法提供相互数据交换的功能,这使得某些数据需要跨部门使用时,还依赖于手工的传递或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半手工的传递。

这种低效率的信息共享方式无法满足各部门及时获取需要其他部门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无法进行跨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系统建设。

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1.2具体需求
本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较少、修改)
构建智慧校园,其中改造(新建)××间多媒体教室、改造(新建)××间录播教室。

所有教室均增加两台摄像机,平常做日常教学或监控使用,考试期间做电子巡考使用。

新建1间控制室,配置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多媒体教学环境管理软件、交换机、服务器、电视墙等相应软硬件设备。

每间教室更换原有网络中央控制器,可本地或远程对教室教学环境集中控制、状态监测、信号切换。

教室后端安装带云台可变倍、变焦的网络摄像机,主要用于教学管理、教学观摩评估,安防监控。

摄像支持全高清1080P,不低于18倍光学变焦。

教室前端安装定焦、广角摄像机,实现整间教室无死角覆盖。

平时做学生场景监看、录制,考试期间做网络巡查。

利用教室前端安装的高保真全向抗回音拾音器,对教室声音进行高质量采集。

通过智慧校园平台,教师在具备录制功能的教室可自行录制课堂的整个过程,便于自我教学技能的提高。

也可在控制中心按照课表集中录制,通过媒体资源管理有效共享优质师资、进行互动学习。

增加短焦投影机与电子白板,便于互动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短焦投影机亮度不低于2600流明,
普通教室的普通投影机亮度不低于3500流明,阶梯教室投影机不低于4500流明。


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实现多媒体网络集中管理、远程教学监控、教学观摩评估、高清课程录制与直播、点播、资源存储;课表联动管理(与教务课表对接)、信息播报系统、媒资管理,教学资源预约、审核等功能。

以上系统要在统一平台基础上实现单点登录,集中管理,新建的教学管理系统需无缝融合学校已建的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

智慧校园建设要求所有系统要求统一平台管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标准API接口、灵活易扩展,适应未来智慧校园的需求。

智慧校园平台要求采用人性化的图形化导航设计、功能完善、拓展性强,能充分满足智能化多媒体教学应用的需求,为现代教育提供智能化、网络化及资源自动生成的教学环境。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注重优化组合与实用功能,将现有的、成熟的先进技术以优良性价比合理地应用到系统中,实现系统的功能与应用管理实际需要相结合,并支持系统未来的扩容和升级。

根据项目需求,结合艾威康产品线及专业的项目实施经验,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