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集体备课计划

幼儿园集体备课计划

幼儿园集体备课计划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各学科备课组,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编写教案、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常规教研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入实践新课标、新理念,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教研水平,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

在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加强备课管理,开展备课改革,切实提高备课效益。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让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思考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这次集体备课的开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作性:同学科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实效性:备课改革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

3、创新性:要解放思想,用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备课,摒弃陈旧的教学结构,探索既符合教改精神又适应实际的教学模式。

4、研究性: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整个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三、集体备课目标:
1、规范教师备课行为。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

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及特点,集体探讨一种学业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学会反思、创新,通过循环往复的自我反思、总结、实践,形成螺旋式的提高深化过程,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实践的"思考者"和"研究者"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四、组织形式:
1、教研组长是该组备课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本组教师都是集体备课组的成员和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和执行备课任务;
2、采用"以集体备课为主,个性补充为辅"的思路。

五、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必须坚持"四定"、"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

(2)、五备:备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互动。

(3)、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4)、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集体备课时,组长要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给组员作好分工,确定各主题
的中心发言人。

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听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要体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性、创造性:
(1)学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始前,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级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在此基础上备课组讨论确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主题备课,是在每个主题教学进行之前的备课,拟出一个主题的教学计划,
目的在于从整体出发,明确每一个活动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明确应该培养目标。

4、集体备课必须有记录(记录包括说课、评课、课后反思、课件及流程图等),作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考评的重要依据,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情况作为对教师个人考评的依据。

5、教师必须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

6、每一教案后面都要有附栏,使用该集体教案的教师,必须在附栏上补充个性化的设计,不能机械的使用集体教案。

六、教学反思:
1、每一位教师,在使用了集体教案后,都要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记录
在案;
2、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教研组活动中要有详细的记录,并由该单元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教科室存档。

四、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讨论补充--实施教学――课后反思"
几个环节进行。

1、备前研讨
备课前的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前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

集体备课前须进行教材
内容分析,要从教者、读者、编者的角度作深入的分析;讨论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2、形成教案
相关内容的中心发言人将集体讨论的意见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教案设计。

为减轻教师负担,可以给本组成员每人复印一份有附栏的集体教案。

3、讨论补充
全组教师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毫无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补充适合本班学情的个性化设计。

4、实施教学
各成员利用集体智慧和个性特征相结合教案实施教学,关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5、课后反思
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该教案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认真反思,并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并由该内容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交张红伟老师存档。

七、管理措施:
1、教科室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详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

2、教案附栏中必须有教师个性化的补充设计,如果没有,视为没有备课,按相关奖惩制度执行。

3、对与集体备课中,态度不积极主动的教师,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

2015年3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