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统计学第13章-调查设计

医学统计学第13章-调查设计


“连续调查的抽样设计研究”项目中,将苏州大学新校 区的学生划分为本科生、研究生2层,每层均采用单纯 随机抽样抽取二十分之一的学生调查其身体健康状况, 具体操作如下: 1.分层 因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年龄、学习、体育锻炼、生 活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些因素都与健康状况有关,故 将学历层次作为分层的特征; 2.抽本科生 在15000名本科生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取学生750 人,具体操作同单纯随机抽样。 3.抽研究生 在5200名研究生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取学生260人, 具体操作同单纯随机抽样。
四、确定样本大小
• 抽样调查中确定样本大小时,应考虑所调 查指标的变异度、参数估计的精度及可信 度等影响因素,按有关统计学公式估计, 详细内容参见第十八章。
缺点:当总体例数较多时,对观察单位一一
编号不易操作。
操作:
07年随机抽取苏州大学新校区的部分本科生与 硕士研究生,调查分析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 成绩、考试作弊、生活消费、婚前性行为等指标。 苏州大学新校区共有硕士研究生5200名,采用单纯 随机抽样从中抽取800名调查其婚前性行为。采用常 调查的抽样设计研究”的项目中,将苏州大学新 校区的学生以班为群,采用整群抽样从中随机抽取38个 班,对这38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考试作弊情况的调查。 具体操作如下: 1.编号 苏州大学新校区共有448个班,进行统一编号: 1,2,…,448; 2.随机抽号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448个编号中随机抽取38个编 号,操作同单纯随机抽样。 3.确定样本 这38个编号所对应的38个班构成调查样本。对抽 中的38个班的全体学生进行考试作弊情况的调查。
2. 选定调查指标
①指标要具体 ②指标要精选 ③指标要客观,尽量不用或少用主观指标。 ④指标的精确性要高 ⑤指标的特异度高(误诊率低)、灵敏度高(漏诊 率低。
• • ••
• • • •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1.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即明确调查总体的同质范 围。在例2-3的调查项目中,总体的同质范围(也即调 查对象)是2005年安徽省18~70岁的全体农民。农村上 学的学生,近年以外出打工为主的民工不列入此次调查 的总体范围。 2.确定观察单位
调查总体或样本由观察单位组成。观察单位也称个体, 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病例、一个家庭、一个群体
• 例13-3的调查项目采用五阶段随机抽样。 观察单位明确如下: • ①县为一级观察单位; • ②乡为二级观察单位; • ③村为三级观察单位; • ④农户为四级观察单位; • ⑤农民为最基本的观察单位。
三、选择调查方法与技术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方法:将总体按照某种与研究指标无关特征划分为k 个“群”组,每个群包括若干个观察单位,然 后再随机抽取k个群,将抽取的k个群中的全部 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 缺点:当样本含量一定时,抽样误差一般大于单纯随 机抽样。
(一)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一般来说,若目的在于了解总体特征,可采用现况 调查方法;目的在于研究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探讨 病因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方法;调查总 体不大时可采用全面调查、一阶段单纯随机抽样调 查和系统抽样调查;调查总体较大时可采用整群抽 样调查或多阶段抽样调查;总体观察单位间变异程 度很大时可采用分层抽样调查。
四、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方法: 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几项特征,将总 体分为若干类别(即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 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优点:(1)抽样误差小于前三种方法。
(2)便于对不同的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3)便于对各层独立进行分析 缺点:操作麻烦。层内差异较大、层间差异较小时, 抽样误差增大
3.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个 (或某些)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结局,并 比较两组人群发病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 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回顾性队列研究
回顾性地收集人群既往暴露于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 度,再随访不同暴露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是将病 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多阶段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分别抽出 一个级别的单位,最终组成样本,称为多阶段抽样。 在以上的项目中,采用分层三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抽样步骤如下: 1.分层 将苏州大学新校区的全体学生划分为本科生、 研究生2层; 2.第一阶段 分别在本科生、研究生层内采用单纯随机 抽样各抽取4个学院(一级观察单位,或称大群); 3.第二阶段 分别在各层各抽中学院采用单纯随机抽样 共抽取80个班(二级观察单位——小群); 4.第三阶段 分别在各层各抽中学院各抽中班采用系统 抽样共抽取2000名学生(三级观察单位),调查他们的 月生活消费。
二、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方法: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分成n个部分, 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取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 相等间隔,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 样本。 优点:(1)理解,简便易行; (2)得到按比例分配的样本; (3)得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其抽样 误差一般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缺点: (1)有周期趋势或单调增(减)趋势的总体,容易 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 (2)按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估计抽样误差,是近似 值。
(二) 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
敏感问题的随机应答技术需要设置一随机化装置,下 面以二项选择敏感问题Simmons随机应答技术为例介 绍随机化装置如下:
对敏感问题A(如:同性恋倾向),1号小球上写 有:“你具有特性A吗?” 对无关非敏感问题B(如:上过大学),2号小球上写 有:“你具有特性B吗?” 将若干数量的2种小球按数量比例混合放入袋中。其中, 要回答敏感问题的1号小球所占比例为P 。具有无关非敏 感问题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R已知或通过专门调查获得。 没有旁人在场时,每个被调查的对象有放回地从袋中随机 抽出一个小球并按小球上的提问回答“是”或“否”。
【问题13-1】 1.例13-1中采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 2.例13-1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 3.例13-1中采用的是何种调查方法?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和类型
一、调查研究的特点
(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2)不能随机分组 (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 (4)研究结果若有差别,即使排除了抽样 误差,也不能轻易得出因果关系。
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调查准备阶段
选择调查方法与技术 确定样本大小 编制调查表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调查实施阶段 调查人员培训方案 确定资料的收集方式 问卷的接受与核查计划 调查总结阶段
调查资料的计算机录入计划
资料的分组及统计分析计划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
1.明确调查目的
①了解参数(总体的指标),用以说明总体特征 ②比较事物,用以优化方案或探索影响因素 ③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于预测或控制
(二)根据时间划分
1.横断面(又称“现况”)调查 (cross-sectional survey)
调查总体某时点断面上的情况,通常是针对一个 人群的描述性调查,目的是估计该人群一组变量 的代表性水平,了解该人群的现状。
2.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以患所研究疾 病的病例和未患该病的合适对象为对照,分别调查 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 度,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 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根据调查的抽样比例划分(调查范围)
1.全面调查
对研究课题所规定的“总体”一个不漏地进行调查 。 适用范围是:(1)发病率较高,病程不太短的疾病; (2)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的检测或诊断手段, 且检测方法便于操作、易于接受,具备普遍实施的 条件。
2.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 样本资料的信息对总体进行研究。 (1)概率抽样调查 即在抽样过程中必须保证总体中的每个观察单位都 有已知的概率被抽到样本中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 来推断总体特征。 (2)非概率抽样调查 即当总体不明、为特殊调查目的或无法进行概率抽 样时,常常采用典型调查、方便抽样、雪球抽样、 配额抽样等方法获取样本,此时每个个体被抽中的 概率是未知的或无法计算的。
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第三节
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例13-3】 安徽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医科 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于2005年联合开展了安徽省农 民心血管疾病相关行为因素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采 用5阶段随机抽样调查,寻找出了安徽省农民心血 管疾病的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表在《中 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6年第三期。 【问题13-3】 1.例13-3的研究项目中,调查设计应包括哪几个 基本步骤? 2.调查设计有哪些基本内容?
• 【例13-1】 苏州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于2006~2008 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敏感问题的调查设 计研究”(项目编号:3057162)。该项目于2007年 每月随机抽取1周,抽中周每日9点至次日3点,调查 上海市区随机抽取的10个男同性恋活动场所的全部 (各对象该周内只调查一次)同性恋者的年龄,学历, 职业,经济状况,户籍地,性行为的方式、频繁程度、 安全套使用率,每月更换性对象的人数,性病、艾滋 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是否从事同性性服务及收费情况 等,并对调查对象免费检测艾滋病病毒。
病例组:暴露频率p1=a/(a+c), 比数=p1 / (1-p1 ) = a/c 对照组:暴露频率p0= b/(b+d), 比数=p0/(1-p0 ) =b/d a b ad 二者之比称“比数比” :OR c d b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