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类
————————————————————————————————作者:————————————————————————————————日期:
第2讲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
1.(2011年高考重庆卷)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
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
右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
2.(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右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3.(2011年高考山东卷)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
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
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下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2: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
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1)据材料1,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4.(2011年高考浙江卷)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
据此,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单位:%
年份煤炭电力油气纺织其他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5.(2011年高考福建卷)
右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第2讲
1.【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两地在原料、燃料、水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浦项的钢铁工业布局在资源缺乏的地区,说明资源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增强。
【答案】(1)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2.【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不难看出,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第(2)题,根据影响企业(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所选取的城市或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3.【解析】(1)汉阳是武汉市的组成部分,位于长江与汉江汇合处,水运十分便利,可利用廉价的水运从附近运入煤和铁矿石;武汉市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对钢铁的需求量大;武汉市比大冶更具有科技和人才优势。
(2)钢铁企业是大型企业,污染较严重,钢铁厂的规模很大,如果在汉阳铁厂的原址建武汉钢铁厂,那么随着武汉市规模的扩大,武汉钢铁厂就会逐渐位于市区的位置,因此会出现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问题。
【答案】(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2)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4.【解析】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描述乙市的工业结构,从图1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图上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
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
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
5.【解析】可从R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R河中上游多流经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科技水平低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