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糖行业经营风险分析报告

制糖行业经营风险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目录附表附图第一章制糖行业基本情况第一节制糖行业的定义及分类制糖行业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精炼加工各种精制糖的生产活动。

行业代码为1340,产品包括:甘蔗制原糖;甘蔗成品糖,如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红糖)、黄砂糖等;甜菜成品糖,如白砂糖、绵白糖;加工糖,如冰片糖、冰糖、方糖、精制糖浆、精炼砂糖等;桔水等制糖副产品。

不包括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麦芽糖、葡萄糖、果糖、高果糖、葡萄糖浆等,列入1391(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和糖果制造,列入1421(糖果、巧克力制造)。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4754-2002),制糖行业属于三级行业,在制造业中属于农副食品加工业范畴,无下属子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二节2010年制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为食品行业的基础工业,制糖工业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国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糖工业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中端,上游关系到种植业,对于种植区的农民增收,及早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下游为人们生产提供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工业的原材料,同时又是造纸、化工、发酵、医药等多种产品的原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起,我国制糖工业保持着快速增长,2006年制糖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了最高值%,2009年增长率最低,同比减少%。

2010年1至11月,制糖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增长率为%,高于2009年同期。

2005年至2010年期间,制糖行业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波动幅度较大,于%左右波动,2006年达到最高值%,2009年下滑至%。

表12004-2010年制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注:2007-2010年的制糖行业工业产值皆为1-11月累计额,在计算工业产值比重时换算为了12个月的产值。

表2制糖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第二章2010年制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增速比上年增长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国第二。

从带动GDP增长的三辆马车看,出口的超预期增长是带动2010年GDP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加快。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项目将逐渐铺开,从规划转变为现实,2011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较快增长。

我们维持2011年经济增长%,前低后高的判断。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速、稳定、强劲,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7年,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滑的迹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00亿元大关,增速放缓至%。

2009年,虽继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在国家诸如四万亿拉动内需等强有力的宏观政策下,经济增长实现了保八的期望。

表32001-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单位:亿元、元、%(二)工业增加值逐季回落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速比1-11月微幅回落个百分点,但比2009年加快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四季度增长%。

究其原因,2009年基数较低是其一;此外,内需的旺盛支持工业增加值的上升,消费增速屡创新高,汽车产销增速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投资的稳定增长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回升,都使得对工业品的需求增加,拉动工业增加值超预期上升。

从短期数据来看,12月份,PMI生产指数%,回落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短期节能减排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有所放缓,对工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减小;内需的旺盛仍然会提升工业生产的动力。

初步预计,201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稍低于近十年平均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2009-2010年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三)投资增速回落并趋于稳定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增长%,回落个百分点。

下半年以来,政府为防范经济增速过快下行,陆续采取了一些诸如加大西部大开发、保障性住房投资等平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调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带整顿的不利影响;此外,4万亿元投资的扫尾,也避免了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

展望未来,短期内,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无论是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年增幅高峰的%或是本世纪前10年的平均投资增速24%以上,还是从近十年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来看,投资当仁不让的成为经济增长首要推动力。

而“十二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持续政策效应与民间投资增速扔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是推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们初步预计,2011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2007-2010年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四)消费名义增速创新高,实际增速回落较多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城镇消费品同比增长%,高于乡村消费品的增长%。

热点消费快速增长。

从2010年消费增长的推动力量来看,居民收入从金融危机时的低谷重拾升势、房地产相关与汽车相关商品保持较高增速以及国家推出的系列消费刺激政策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2011年,上述几方面的因素有所强化和弱化,但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我们相对看淡房地产相关商品与汽车及相关商品的增长,两者对消费的贡献将有所回落。

当然,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和人均收入越过3000美元的现阶段,客观上存在消费升级的大量需求,2011年消费保持正常增速还是有着坚实的基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32009-201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五)进出口平稳增长,转型亟待提速2010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相对于前期高点2008年数据增长%。

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很快。

从全年看,除了因为2009年上半年数据较低引发的基数效应使得2010年上半年进出口的同比增速大幅增加外,三季度以来的进出口增速基本趋于平稳回落。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给中国外贸带来增长的动力,中国还积极拓展对非传统贸易国(巴西、南非等)的贸易往来、出口企业的逐渐转型等也是2010年以来外贸数据好于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来,2011年的国际外贸形势,要较2010年复杂一些,主要表现在主要经济体的增速放缓的程度,其中美国经济增速是加快还是放缓市场都还未得到一致性认可;汇率走势也较为复杂,对短期的进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中国这个处于从外需依赖转向内需推动的国家来说,上述不确定性的影响均有体现。

我们认为,在欧债危机不会实质性发生的情形下,更多的是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同时外贸转型带来的收益逐渐增加,预计2011年全年出口增速回落至%。

进口回落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2009-2010年12月进出口月度增速变化(六)物价压力持续存在2010年物价调控在3%左右的目标基本实现。

全年CPI同比上涨%,逐月呈现缓慢-加快-快速上升之势。

从推动CPI的动力来看,食品类高居榜首,其次是居住类,两者贡献了上涨的绝大部分。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为%;居住类价格次之,上涨%。

12月份CPI同比上涨%,环比上涨%。

2010年年末,CPI持续高涨的原因在于:第一,货币的超发使得流动性总量上向价格体系扩散;第二,因为气候原因,部分农产品出现了实际的供需缺口;第三,在国家对房地产进行持续的宏观调控后,部分资金从楼市里流出后转战农产品市场,部分食品价格上涨人为炒作的痕迹明显;第四,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对国内价格的上涨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此,快速上涨的CPI打乱了之前央行货币政策的节奏,逼迫央行提前并加快回收流动性。

从未来的情况看,在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政府加大供应以及减少流通领域中间环节甚至是价格直接干预等政策的作用下,短期CPI 持续大幅飙升的概率降低。

不过,从较长时期来看,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对于食品类、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影响在加大,与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等一起,使得2010年的价格仍趋于较高水平。

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上月回落个百分点,环比上涨%;全年PPI累计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

12月CRB指数环比上涨%,创2009年5月以来的环比最高涨幅,其中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一因素加大了工业品价格上涨压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52009-2010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变化(七)信贷与货币供应量均超预期,未来回归常态压力增大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着力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

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上月末高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个百分点。

全年净投放现金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

2010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全年本外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万亿元,同比增长%,比上月末高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个百分点。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万亿元。

全年本外币存款增加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增加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200亿美元。

总的来看,2011年货币政策稳健中体现更多的是紧缩,但是前提条件是经济的平稳增长之势得以延续,因此,央行更多的是采取“边走边看”的策略。

预计,全年加息3次左右,存款准备金上调4次左右,且大部分的政策出台将集中于上半年。

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波动加剧。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倒逼经济转型以及抗通胀方面,汇率工具将在2011年更多的动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62007-2010年1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二、国际宏观经济运行IMF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012年增长%。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欧元区、美国、日本、中国、巴西在2011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和%,2012年为%、%、%、%和%。

(一)美国2010年GDP创5年来最快增速美国第四季度GDP季比折年率上升%,好于第三季度但略低于预期,季度消费支出年升%,为06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

美国经济在第四季度加快增长,美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比折年率上升%,快于第三季度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