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在数学课堂上
让快乐在数学课堂上“飞翔”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盘县响水镇中学:张仁考(553505)
【内容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深刻的指出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能力的训练,把学生的“要我学“转变“我要学”。
在初中学教育中,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也正是基于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引了人们起更多的关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障碍、激趣、乐学
数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却学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心理障碍。
例如畏惧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偏重结论、自卑自谅心理、厌学心理等,这些心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
《平面镶嵌问题》时,我播放了中央二台的节目“交换空间”的节目片断——处理旧地板砖的情节作为引入,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欲望,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基础。
在讲《概率问题》时,我安排学生模拟街上商家搞的摸乒乓球凑数字的游戏,体会概率印象,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
当然,具体用哪种方式的情景引入,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视教学内容不同而各显神通。
但不管是哪种方法引入,都要以激起学生兴趣为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去动口念、动口说、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
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是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有力武器
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忙着听、忙着记,长此以往怎会不厌?就连我们教师听公开课都会
有人睡着,更何况是学生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使课堂形式多样化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媒体教学,令教学交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满足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计算》、《解方程》等相对枯燥的内容时,我尝试采取分组竞赛,模拟“开心辞典”节目方式、有奖抢答等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超级女生风靡全国时,我也模仿超女PK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涌上讲台抢题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同时也激起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让学生体味快乐数学的重要平台
由于学科的特点,我们的课堂肯定不可能天天热闹,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不可能节节有趣,以往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更多的思考怎样让学生听懂会用而忽略了学生愿不
愿意听,有没有兴趣听。
尤其是初中生,天性好动,学习自觉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沉闷的课堂气氛更容易让他们昏昏欲睡。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的主导者时不时的给课堂添点“料”、加点“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相关资料也证明有幽默感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
这就对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要善于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学习中要充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语,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方面。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对称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起学生对美兴趣和自己动手动脑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
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事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由此引
申到人的镜面对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查的和谐美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发展了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学生的兴趣。
四、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快乐的最佳途径
中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的兴趣不浓,有很大原因是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数学学习枯燥乏味。
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的参与到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我在进行《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学时,将学生带到操场,师生合作测量旗杆高度后,再分小组测量指定树高,第二节课统计数据归纳总结;在学习利率问题时,我先把学生组织到商场和银行,实地调查,体验了解相关知识后,再回到课堂以讨论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为灵活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学生对教室外的数学课
堂非常欢迎,只是课堂秩序控制要预先安排好,否则只放开而收不拢,当然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
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的涟漪,点燃学生的创造的火花。
让学生想学、乐学,进而会学,在学习中获得能力提升,是教育目标的关键。
在数学学习中实施自主性学习,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创设和谐氛围是基础,激发兴趣、教给方法是重点,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能力是关键,教师必须努力开启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以上观点仅是笔者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的几点体会,但愿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
的师生朋友参与到轻松快乐学数学的探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