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塔1.知道广
州塔的名
称由来;
2.认识广
州塔的历
史;
3.知道广
州塔的特
点跟设施,
并会表达;
4.知道具
有代表广
州的特色
岭南景色,
感受广州
的美好。
1.让幼儿知道广州塔的名字来源。
中文名为“广州
塔”。
世界大多数电视塔均以地名命名,广州电视塔也需
要使用地名命名,因为有海外调查资料显示在纯粹的老外
中,对中国城市的了解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对广州比较陌
生,时常不知广州在中国何处。
因此,广州电视塔的命名
不仅是命名的问题,应该承载向全世界传播“广州”概念
的要素。
2.教师利用家园联系在广州旅游的图片,向幼儿讲解,
广州塔的文化历史,是广州的骄傲。
3.一边播视频一边讲解广州塔整个塔身是镂空的钢结构
框架,24根钢柱自下而上呈逆时针扭转,每一个构件截
面都在变化。
钢结构外框筒的立柱、横梁和斜撑都处于三
维倾斜状态,再加上扭转的钢结构外框筒上下粗、中间细,
这对钢结构件加工、制作、安装以及施工测量、变形控制
都带来了挑战。
仅钢结构外框筒就有24根钢柱、46组环
梁、1104根斜撑各不一样。
由于广州塔中间混凝土核心
筒与钢结构外框筒材料上的差异,形成楼层梁和外框筒的
沉降不一致。
为了调整钢构件与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的正
确性,许多节点都通过三维坐标来控制钢柱本体相对位置
的精确度。
4..一起来认识不一样的广州塔,广州塔里的景观设施有:
旋转餐厅、观景平台、空中云梯、科普游览厅还有摩天轮。
5.安排幼儿制作广州明信片送给亲人。
幼儿可在上画广州
景色,或从旧杂志、报纸、包装纸上剪下他们认为广州美
好的图画贴在明信片上,并从报纸上剪下“我爱你”等字
一起贴在明信片片上。
6.结束部分
准备工作:
1、通过家
园联系,要
求家长配
合带幼儿
在家乡旅
游拍照,收
集各种名
胜古迹资
料。
2、录有广
州塔白天
跟夜晚的
视频。
3、一套各
种各样广
州塔景色
的图片。
4、广州塔
的所有资
料。
和习惯。
一张字条上,拜祭时许愿,希望自己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
4.乞巧节的习惯风俗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应巧、
兰夜针巧、种生求子、求牛求生、晒衣晒书、供奉磨喝乐、
拜织女、拜魁星、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
拜七娘妈、吃巧果。
5.制作程序画,即让幼儿按顺序排列。
根据乞巧节的故
事,画出牛郎和织女在云雀桥上相遇的图片
6.讨论: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
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
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
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
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那么小朋友们,会怎
么度过乞巧节呢?制作乞巧节相遇的画面。
三、我来做粽子1.知道粽
子的来源。
2.认识粽
子的材料。
3.了解家
乡粽子的
做法,在老
师的帮助
下主动学
做粽子。
4.课外活
动:跟亲人
一起做一
1.让幼儿知道,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
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
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到了晋代,
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2.让幼儿知道粽子的传说和粽子的材料。
PPT:粽子传说
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
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
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
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
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
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3.在一段欢快的劳动乐曲中,幼儿根据图示自制糟羹,老
师参与指导。
第一步、准备工作(洗手、戴袖套、围衣等);
第二步、自由结伴分组分工进行合作;第三步、自由结伴
分组分工进行合作;共享自己烧制的糟羹,体验劳动成功
1、做好的
迷你粽子
每人一份;
2、粽子由
来的PPT;
3、粽子包
制过程图
示;
4、原料:
火腿、咸蛋
黄、绿豆、
五花肉、瑶
柱、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