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构成主义
① 其一是以塔特林和罗德钦柯为代 表,主张艺术走实用的道路,设计倾向于 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治服务。 ② 其二是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 强调艺术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 纯粹性,不愿为政治目的服务。 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 但由于观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
六、主要代表人物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 马列维其 李西斯基 罗钦柯 维斯宁三兄弟
二、背景
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 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 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 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 一大胜利。革命之后,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 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
四、主要特征
① 简单、明确,采用简单的纵横版面编排为基础,以简单的几 何形和纵横结构来进行平面装饰。 ② 强调几何图形与对比。通常直接展示结构,直线、直水平。 构成主义不仅是一种风格,而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 范外在世界的基本结构,是视觉实用主义。高效的信息传达需要构 成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五、两股潮流
俄国构成主义
Constructivism一概念构成主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至20年代。 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 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 (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 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 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 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 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
七、作业 ① 拍一组生活中的构成图片(要具有 鲜明的形式感,不下于6张); ② 运用各种几何形图形将其表现出来
(方式不限)。
三、基本原则
构成主义的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内容决定形式” 的原则,其立场是“形式决定内容”。构成主义认为技术和艺术 是不可分割的,“结构”是设计的起点,这一观点成为现代设计 的起点,也是构成主义对包豪斯影响的主要表现。
构成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技术性、肌理、构成。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肌理代表对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构成象征视觉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