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调研分析报告摘要——该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半导体光电器件企业765家,从业人员38250人。

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半导体光电器件产值153887.21万元,较2016年128582.23万元增长19.68%。

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5065.09万元,较去年66049.35万元同比增长13.65%。

......经过长期追赶的沉淀和积累,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只有部分领先行业可比肩4.0。

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依然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应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需要着力做好的重要工作。

2、从前三季度的指标来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今年1月至9月,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1%,与2017年同期相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与2017年同期相比,提高1.8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25.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宏观产业政策1、加快推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是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保障。

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是深入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支撑创新型国家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继续深化产业专利协同运用、支撑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需要。

标准制定是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已经成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加快建立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标准管理水平,建立规范、透明、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之一。

2、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

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

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

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

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逐渐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8.4%,高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1%的比重。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表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在就业方面,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0%。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今年定下“6.5%左右”这个目标很实在,不仅没有“拔高”经济目标,反而继续主动“下调”。

这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留了深化改革、持续调整经济结构的空间。

GDP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它并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

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转化成流通的财富,一味地追求GDP的高增长意义不是很大。

GDP增长的速度备受关注,是因为其增长速度与就业等民生问题关系密切。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GDP增长为6.7%,2017年为6.9%,均实现了1300万以上的就业增长。

因此,今年增长6.5%,对我国实现增长就业没有太大压力。

2、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等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具有高度的战略关联性和目标协整性。

这些方针和任务立足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要求,又与主要发达国家应对工业4.0的举措形成战略呼应。

从要素利用方式、生产流程变革、能源管理潜力及其效果来看,以创新为支点,绿色化与智能化互为条件、相互融合,将共同支撑中国工业整体素质的改善和全体系再造。

为此,《规划》将《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方针任务细化落地,进一步提出“实施绿色制造互联网,提升工业绿色智能水平”。

推动互联网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是大数据时代两化融合的提升和深化。

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分享经济等智能技术和模式,不仅为绿色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提供新的研发理念、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而且传统产业绿色改造、资源回收利用方式的绿色化创新同样需要丰富优质的数字资产和信息平台做支撑。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本地区生产总值349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6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73亿元,增长8.86%;第二产业增加值2167.92亿元,增长10.73%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99亿元,增长6.0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5亿元,同比增长8.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2.35亿元,同比增长6.85%。

国税收入315.63亿元,同比增长8.01%;地税收入亿元71.85,同比增长7.27%。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8%。

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76%,衣着上涨0.63%,居住上涨0.6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0%,医疗保健上涨0.9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67%,交通和通信上涨1.16%。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66.5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8.63%。

规模以上AA、BB、CC、DD(含半导体光电器件)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85.65亿元,增长9.47%。

AA完成增加值474.13亿元,增长11.99%;BB完成工业增加值389.69亿元,增长11.01%;CC完成工业增加值250.64亿元,增长8.99%;DD完成工业增加值155.87亿元,增长8.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3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20%。

实现利润总额3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7.26%。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9.21%。

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886.21亿元,增长 5.8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9.94亿元,增长8.93%。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20.81亿元,同比增长8.4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356.27亿元,同比增长5.5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39.07亿元,增长10.58%。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44.15亿元,增长5.79%。

民间投资3107.03亿元,增长11.57%。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75.80亿元,增长6.70%。

重点项目1238个,完成投资2099.79亿元,增长5.89%。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4%。

城镇实现零售额1029.26亿元,增长8.87%;乡村实现零售额594.45亿元,增长11.4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455.62,增长8.70%。

实际利用外资68668.79万美元,同比增长57.83%。

外贸进出口总值370.62亿元,同比增长59.57%。

其中,出口总值240.90亿元,同比增长58.23%;进口总值129.72亿元,同比增长52.51%。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将大力实施“六大升级”工程,不断增创首府新优势,加快建设“四个城市”,勇当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的排头兵。

补短板,突出发展现代工业。

近年来,南宁积极实施“工业强市、产业旺市”战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当地已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现拥有研祥、富士康、丰达电机、弘信等行业龙头企业,软件企业的数量、技术水平和实现收入均居全区之首。

今后将继续以“互联网+”、“北斗+”为驱动,大力引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加快打造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当地电子信息产业中,研祥是一支主力军,研祥集团全资投资南宁研祥智谷,总投资逾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一期园区17.3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二、三期已于2016年12月开始同步动工,最后第四期也预计在今年年内动工,目前与南宁研祥智谷意向签约企业已达18家,其中已有十多家企业落户。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当地目前已引进了源正新能源汽车、中国中车、申龙汽车、广发重工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7大产业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以邕宁新兴产业园、经开区等为平台,围绕中重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成套设备制造业和以铝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特色装备制造业,打造区域性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当地已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项目。

目前,修正药业、海王集团、神冠集团、老百姓、海南葫芦娃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相继落户,今后将重点引进现代中药、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为主攻方向的国内外大型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当地将围绕机器人、石墨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态产业等新兴技术产业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