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燃气输配-01第一章-燃气的分类及其性质
燃气输配-01第一章-燃气的分类及其性质
T——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温度(K); C——混合气体的无因次实验系数,可用混合法则求得。 单一气体的C值可以查表得到。
液态碳氢化合物的动力粘度随分子量的增 加而增大,随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减小。气态碳 氢化合物的动力粘度则正相反,分子量越大, 动力粘度越小,温度越上升,动力粘度越增大, 这对于一般的气体都适用。
式中:
M——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 y1、y2……yn——各单一气体容积成分(%)
M1、M2……Mn——各单一气体分子量 混合液体的平均分子量可按下式计算: M=
式中:
1 (x1M1+x2M2+……+xnMn) 100
M——混合液体平均分子量 x1、x2……xn ——各单一液体分子成分(%) M1、M2……Mn——各单一液体分子量
当Pr <5.6, Tr=1.0~2.0
气体的压缩因子Z与对比温度Tr、对比压力Pr的关系
所谓对比温度Tr,就是工作温度T与临界温度Tc的比值,而对 比压力Pr,就是工作压力P与临界压力Pc的比值。此处温度为热
力学温度,压力为绝对压力。
例: 有一内径为900mm、长为115km的天然气管道。当天
然气的平均压力为3.04MPa、温度为278K,求管道中的
沸点(℃) (101325Pa) 162.6
88.5
42.1
0.5
10.2
103.7
47.0
6.26
3.72
0.88
6.9
36.2
气化潜热 (KJ/kg)510Leabharlann 8485.7422.9
383.5
366.3
481.5
439.6
391.0
416.2
405.7
394.4
355.9
七、容积膨胀
液态碳氢化合物的容积膨胀系数很大,约比水
yi——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子成分(等于容积成分)
x—— 该组分在液相中的分子成分。 i
相平衡常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组成的气液平衡
系统中,某一组分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混合液体蒸
气压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并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
液两相达到平衡状态时,气相中某一组分的分子成分与其
液相中的分子成分的比值,同样是一个常数。
如图所示是随着丙烷、正丁烷混合物的消耗,当15℃时 容器中不同剩余量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变化情况。
(a)气相组成的变化
(b)液相组成的变化
相平衡常数 概念: Pi xi Pi
Pi yi P
式中:
Pi y i ki P xi
k i ——相平衡常数;
P ——混合液体的蒸气压;
Pi ——混合液体任一组分饱和蒸气压;
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则取22m3/kmol。
混合气体平均密度还可按下式计算: 1 ( y1 1 y2 2 ...... yn n ) 100 燃气通常含有水蒸气,则湿燃气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0.833 w ( d ) 0.833 d
式中 :
w——湿燃气密度(kg/m3)
xi Pi yi P
2.当已知气相分子组成,需确定液相组成时,也是先确 定系统的压力,即
yi P xi Pi
yi xi 1 1 xi Pi P P P
P
1 yi P i
1 yn y1 y 2 P1 P2 Pn
例:已知液化石油气由丙烷C3H8,正丁烷 nC4H10和异丁烷iC4H10组成,其液相分子 组成为=70%,=20%,=10%,求温度 为20℃时系统的压力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气 相分子组成。
几种气体的液态-气态平衡曲线
气体的临界温度越高,越易液化。气体温度比临
界温度越低,则液化所需压力越小。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Pν=ZRT
式中: P——气体的绝对压力(Pa) ν——气体的比容(m3/kg)
Z——压缩因子
R——气体常数[J/(kg· K)] T——气体的热力学温度(K)
当Pr <1, Tr=0.6~1.0
工程上,常利用相平衡常数来计算液化石油气 k 值可由图1—8查得。 的气相组成或液相组成。
1—甲烷 2—已烷
3—丙烷
4—正丁烷 5—异丁烷
6—正戊烷
7—异戊烷 8—乙烯 9—丙烯
图 1 —8
一些碳氢化合物的相平衡常数计算图
液化石油气的气相和液相组成之间的换算还可按下
列公式计算: 1.当已知液相分子组成,需确定气相组成时,先计算系 统的压力,然后确定各组分的分子成分,即
式中:
——混合气体或混合液体的运动粘度(m2/s)
s) ——相应的动力粘度(Pa·
——混合气体或混合液体的密度(kg/m3)
四、饱和蒸气压及相平衡常数
饱和蒸气压概念:
液态烃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就是在一定 温度下密闭容器中的液体及其蒸气处于动态平衡时蒸
气所表示的绝对压力。
注:蒸气压与密闭容器的大小及液量无关,仅取决 于温度。温度升高时,蒸气压增大。
——t1至t2温度范围内的容积膨胀系数平均值 对于混合液体:
V2 V1k1 1 1 t 2 t1 V1k 2 1 2 t 2 t1 V1k n 1 n t 2 t1
八、爆炸极限
概念:
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而引起爆炸 时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在这种 混合物中当可燃气体的含量减少到不能形成爆 炸混合物时的那一含量,称为可燃气体的爆炸 下限,而当可燃气体含量一直增加到不能形成 爆炸混合物时的含量,称为爆炸上限。
天然气
凝析气田气
矿井气
低发热值约为48360 kJ/m3
低发热值约为18840 kJ/m3
焦炉煤气 固体燃料干馏煤气 连续式直立炭化炉煤气 立箱炉煤气 固体燃料气化煤气 压力气化煤气
人工燃气
油制气
高炉煤气
水煤气
发生炉煤气
重油蓄热热裂解气
重油蓄热催化裂解气
二、按燃烧特性分类
国际煤气联盟(IGU) 燃气分类 分 一类燃气 二类燃气 L族 H族 类 华白指数(MJ/m3) 17.8~35.8 35.8~53.7 35.8~51.6 51.6~53.7 典型燃气 人工燃气 天然气
yi t d 55 cP 1 a i
六、液化石油气的气化潜热
气化潜热就是单位质量(1kg)的液体变成与其处 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吸收的热量。
部分碳氢化合物的沸点及沸点时的气化潜热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正丁 烷 异丁烷 乙烯 丙烯 丁烯1 顺丁烯 -2 反丁 烯-2 异丁 烯 正戊 烷
三类燃气
71.5~87.2
液化石油气
§1.2 燃气的基本性质
一、混合气体及混合液体的平均分子量、平均密度和相对密度 二、临界参数及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三、粘度
四、饱和蒸气压及相平衡常数 五、沸点和露点 六、液化石油气的气化潜热 七、容积膨胀 八、爆炸极限 九、水化物
十、液化石油气的状态图
一、混合气体及混合液体的平均分子量、平均密度和相对密度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可按下式计算: 1 M= (y1M1+y2M2+……+ynMn) 100
n
式中:
、
——混合气体在0℃时的动力粘度(Pa•s)
g1
g2
g—— n 各组分的质量成分(%)
1
2
—— n 相应各组分在0℃时的动力粘度(Pa•s)
t(℃)时混合气体的动力粘度按下式计算:
273 C T t T C 273
式中
3 2
s); t ——t(℃)时混合气体的动力粘度(Pa·
混合气体平均密度和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M VM
S= 1.293
M 1.293 VM
式中: ρ——混合气体平均密度(kg/m3) VM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容积(m3/kmol) S——混合气体相对密度(空气为1) 1.293——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kg/m3)
注: 对于由双原子气体和甲烷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 状态下的VM可取22.4m3/kmol,而对于由其他碳氢化
《燃气输配》
《Gas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第一章
燃气的分类及其性质
§1.1 燃气的分类 §1.2 燃气的基本性质
§1.3 城镇燃气的质量要求
§1.1 燃气的分类
一、按气源分类
天然气 人工燃气
液化石油气
生物气(沼气)
纯天然气 石油伴生气
低发热值约为33360~36300kJ/m3 低发热值约为41900 kJ/m3
混合液体的动力粘度可以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1
式中:
1
xn
x1
2
x2
xn
n
x1 x 2
、
……
——各组分的分子成分(%);
1 2
、
……
n ——各组分的动力粘度(Pa•s);
——混合液体的动力粘度(Pa•s)。
混合气体和混合液体的运动粘度为:
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101325Pa、273.15K)的体积。已
知天然气的容积成分为甲烷97.5%,乙烷0.2%,丙烷
0.2%,氮气1.6%,二氧化碳0.5%。
三、粘度
混合气体的动力粘度可以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g1 g 2 g n gn g1 g2
1
2
(三)含有氧气的混合气体爆炸极限
L L 100 y Air
T
nA
yCO2
yC H = 例:已知燃气的容积成分为 y =5.7%, yCO = 8.4%, y H = 20.93%, y O =1.7%,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