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年画》
天 津 杨 柳 青 年 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
杨家埠在山东潍县城东北。杨家埠 年画始于明代中后期,雍乾年间已 有不少画店。同治时生产规模逐步 扩大,画店遂达百家之多,进入极 盛时期,形成自我风貌。题材即艺 术形式适应了农民需要,除了小型 年画外,还开发了炕头画、窗旁、 窗顶、月光等种类。人物造型夸张、 构图饱满。印制方式为分色套版, 只在大型人物面部稍作烘脸点胭的 加工,兼有北方的质朴明快、南方 的雅致柔丽的特色。其艺术风格影 响到山东的高密、平度两地年画创 作。
河北武强
河北武强
四川绵竹
年画价格表
年代
价格
5000元~3万
数量(张)
1
明代
清代 民国
现代
300元~ 3000元 大于100元
大于20元
1 1
1
收藏木版年画必须辨伪,关键的一点是:木版年画是传统工艺,以刀代笔,设色用天 然颜料;仿印新品是平面油墨印刷,无刀痕,颜料是油制工业品,过艳过亮。传统年 画用手工宣纸印刷,仿品用机制宣纸,这也是较易辨伪之处。
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
授课人:刘博金
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 也叫“门神画”,通 过木板印制的年节装 饰画,具有鲜明的乡 土气息,反应了民间 民俗,寓意吉祥喜庆。
天津杨柳青年画
主要内容
年画的溯和发展 年画的种类 年画的产地 年画的传承
年画的溯源和发展
年画的溯源
明代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与需求、版画技术 的繁荣与进步,年画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在清代,木板年画则深入到农村、城镇的每个角 落,凭借其喜闻乐见的题材、朴素的形式、物美 价廉的特点,盛行一时。而明代后期已陆续出现 的印绘年画的作坊,由于供销两旺二扩大发展, 在清代已经形成了诺干生产能力强,行销范围大 的中心产地,它们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在风格 上相互区别,斗奇争艳。
谢谢观赏!
年画的传承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 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 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 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 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 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 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 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山东潍坊杨家埠
除了以上四大年画生产 中心外,清代后期的年 画还在河北武强、河南 晋南、陕西凤翔、四川 绵竹、福建泉州、漳州、 广东佛山、台湾等地蓬 勃兴起,虽风格相互影 响,但自产自销,各成 体系。
四川绵竹
年画种类
门神类 吉庆类 娃娃美人类 风情人物类 喜剧类 符像类 杂画类
桃花坞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城西,地处运河、子牙河、 大清河沿岸,交通便利市肆林立。天津杨柳 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 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取材内容极为广 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 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 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 《庆赏元宵》、《秋江晚渡》。以及带有时 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 《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 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 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 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 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 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显 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 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 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 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 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 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 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年画起源于古 代的门神画, 而门神画早在 尧舜时期就出 现。据东汉 《独断》记载, 汉代民间已有 门上贴的“神 荼(素)”、 “郁垒(绿)” 像。
郁垒 神荼
另一说: 始于唐代。 沿至宋代 才普遍流 行,但仍 以张贴门 神为多, 故年画可 以包括门 神在内。
尉迟恭 秦琼
门 神 钟 馗
年画的发展
年画的产地
“年画四大家”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 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
其中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悠久,可谓中国木 版年画的鼻祖和发祥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堪 称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 特点:一是线条粗犷, 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 张,头大身小;三是构 图饱满,左右对称;四 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五是门神形象众多,严 肃端庄。
朱仙镇木版年画
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是中国江南地 区有代表性的民间年画生产心,地处素质 城内偏北。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 要的民间木板年画,与天津扬柳青并称” 南桃北杨”。明弘治时,名画家唐寅(伯 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自此名扬。桃 花坞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雍正、乾隆 年间。此后江南各地受其影响,陆续开设 画坊。其作品风格艳丽,题材多样,人称 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 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内 容有故事戏文,人情风俗,时事新闻、美 人、娃娃,以至灶君、神马等 值得一提的是:桃花坞木刻年画不仅广泛 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 渡重洋流传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特别是 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很大影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7年6月8日,江苏省桃花坞木刻年画 博物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 产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