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素养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素养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素养
当今中国社会已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显是我国当前社会最为鲜明的变化。

教师只有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学生;教师只有创造自己,才能造就学生。

新课改首先挑战教师的教学观念,挑战教师的知识结构,挑战教师的能力结构。

为此,我们提出教育必须要真正践行“人”的教育。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取代的,同时也对“谁能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能研究者
教师每天都和学生交往,都要研究教材和教法,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经验和体会。

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有修养者
身为教师,应当追求完善,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教育的本质,这是一个不断加强修养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其次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修养。

三、有真知者
何为“真正的知识”,在这里我们理解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能促进他们发展、完善的一类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代新人,就要懂得这些“真知”,成为一个“有真知者”。

四、负责任者
教师面对的是生命,对生命要珍爱、敬畏。

对于成长发展中的
学生更是要负起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非常认真负责,要有永不满足的精神。

我们应该承认,教学总是有缺憾的,但要在弥补缺憾中提升。

五、爱学生者
爱学生,应知教育教学无小事,教师的一点一滴皆是教、爱学生,总应时时处处为其着想,要尊重他们,尤其是人格上的尊重。

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有时能给教师以启悟,教师也可以试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制订教学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六、高标准者
对于各种能力的人来说,学习都应当是一种积极的体验。

这就明确了教师的作为和努力的方向,力求实现自我:首先,把当教师看成是能实现自我的事情,因为教师的教,实质是学。

其次,当教师切忌“急功近利”,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做到“心无旁骛”。

最后,就是教师要具有个性,并能发扬个性,上课要有“台风”,应不断地修炼形成个人风格,而且要自信。

七、要有专长者
“术业有专攻”应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当然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和发展自我的关系,一定要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做无用功,不做重复工,重质量,腾出时间读书。

八、能创新者
当下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这种人
才的培养者——教师,必须自身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包括创造性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指导学生好好学习,懂得学什么和怎样学。

九、善于开发者
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使课堂上有思想的碰撞和交锋,在“碰撞和交锋”中产生新的问题,力求开展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在教育改革深入的当下,教育如何适应当前的发展,怎样转型,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当上位的课改宏观要求明确中,关键是处于下位的一线教师在微观上的操作执行问题。

因为一线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最直接的引领者,指导者、帮助者,他们的教育理念、态度、策略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

总之,教育是人的事业,它既包含了学生也包含了教师。

要让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就不能有心灵扭曲的教师;要让学生的创新素养得以滋养,就不能缺少教师智慧灵性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是在当今新形势、新时代下教师的职业更要体现“以
人为本”,率先践行“人”的教育。

参考文献:
马岳勇.感悟课程与教学.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县第二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