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含油气沉积盆地[24-27]。

盆地北以阴山为界,向南经陕西,
至北秦岭;西与六盘山、贺兰山毗邻,向东延伸,至山西吕梁山[7]。

盆地横跨内
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五省份,总面积约33×104km2。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研究区范围
2.1.1 大地构造背景
从大地构造背景来看(图2-1),鄂尔多斯盆地地块北隔河套盆地与内蒙地轴
相望,南与秦岭褶皱带相接;西与北祁连褶皱带为界,至东部鄂尔多斯地块[28]。

图2-1 鄂尔多斯盆地及其邻区构造格局图(据陈刚,1994)构造区划:Ⅰ鄂尔多斯地块;Ⅰ1天环向斜,Ⅰ2东部斜坡,Ⅰ3东南部挠褶带;Ⅱ贺兰断褶带;Ⅲ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Ⅲ1六盘山-鄂尔多斯南缘过渡带,a 六盘山弧形逆冲构造带;b 南北向构造带;c 鄂尔多斯南缘冲断带;Ⅲ2 祁连—北秦岭带:a 北祁连构造带;
b 中祁连构造带;
c 南祁连构造带;
d 北秦岭带;Ⅳ阿拉善地块(阿拉善隆起);Ⅴ山西地块;Ⅵ伊盟隆起;Ⅶ内蒙加里东海西褶皱带;Ⅷ内蒙隆起。

主要断裂:①离石断裂;②桌子山东断裂;③贺兰山东麓断裂;④地块西南缘边界断裂:(4a)龙首山—查汉布鲁格断裂,(4b)金塔泉—马家滩断裂,(4c)惠安堡—沙井子断裂,(4d)草碧—老龙山—口镇圣人桥断裂;⑤青铜峡—固原断裂;⑥地块南缘过渡带与祁连—北秦岭构造带分界断裂:(6a)北祁连—海原断裂,(6b)宝鸡—洛南—栾川断裂;⑦(华北)地块南缘构造带与南秦岭构造带分界断裂:(7a)临夏—武山断裂,(7b)商县—丹凤断裂。

图例说明:1、祁连—北秦岭变质杂岩(Ar-Pt1),2、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断裂,3、二、三级构造单元分界
2.1.2 研究范围
根据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地层分布(图2-2),将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西缘逆冲带、天环坳陷、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伊陕斜坡这六个一级构造单元[29]。

论文研究范围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部,北到吴起,南到淳化,西至平凉,东到莲1探井,面积约为3.8×104km2。

主要研究对象为区内20多口天然气探井,根据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研究区涉及伊陕斜坡、渭北隆起、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四个一级构造单元(图2-2)。

图2-2 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图
1、伊陕斜坡:是一个西倾的平缓单斜构造[31],占据着盆地中部广大范围,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以后。

2、渭北隆起:是盆地南部一个东西向构造单元,其在中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为一向南倾斜的斜坡[32],之后早古生代中期—早石炭世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一起隆起遭受剥蚀,到晚石炭世海水入侵,渭北隆起以东沉积了地层,西段同期处于隆起状态,中生代隆起接受剥蚀、新生代盆地边部脱离地块,形成了渭河地堑,渭北地区进一步翘倾抬升,形成了现今构造面貌。

3、天环坳陷:是一个坳陷带,古生代为一西倾斜坡[33],中生代坳陷开始形成,新生代坳陷进一步发展。

4、西缘逆冲带:古生代处于贺兰海的东部,三叠纪中晚期及中侏罗世属于
陆相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侏罗世挤压冲断活动强烈,形成南北向构造变形带断裂。

早白垩世以来分化解体,新生代晚期,挤压冲断活动进一步加强,构造格局基本形成[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