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基本情况 (1)二、项目业主简介 (1)三、编制依据 (2)四、研究内容 (3)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六、简要结论 (4)第二章项目研究综述 (5)一、研究背景 (5)二、研究目的 (5)三、改造实施基本原则 (6)第三章工程实施必要性 (8)一、**经济发展现状 (8)二、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现状 (26)三、**市铁路网现状 (28)四、拆迁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29)第四章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38)一、**市铁路建设规划 (38)二、环境评价 (42)三、建设内容及占用土地 (60)第五章征地拆迁方案 (61)一、概述 (61)二、基本情况 (61)三、征地拆迁补偿方案 (65)五、相关意见 (99)第六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经济效益评价 (100)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100)二、项目财务效益评价 (103)第七章社会效益评价 (114)一、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114)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15)三、社会评价结论 (115)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116)一、主要结论 (116)二、项目建议 (116)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二)建设地址:项目涉及到14个区县及地区。
(三)项目建设业主:**市地产集团(四)项目建设内容:该项目将对兰渝铁路(含铁路枢纽站用地)、遂渝二线、南涪铁路、襄渝二线、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利铁路沿线等相关地区进行征地拆迁,涉及土地总面积35264亩。
(五)项目拆迁进度安排设想:2008年7月-2009年12月(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816910万元;项目资金由业主自筹264449万元,通过银行贷款552461万元。
二、项目业主简介**市地产集团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渝府[2002]211号文)的事业单位,注册资本金20亿元,实行企业化管理。
**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渝编[2003]10号文批复**市地产集团内设机构9个部,核定事业编制88名,其中领导职数8名(2正6副),处级领导职数19名,经费渠道自收自支。
集团的主要宗旨是为政府的土地储备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和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提供服务。
具体工作是:负责建设用地的征用,进行土地收购储备和开发整治,集中统一供应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办国家和市级土地整理项目,为实现全市范围的耕地“占补平衡”提供耕地资源;办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成立地产集团对**市主城区的土地进行统一储备整治,有利于完善土地储备机制和土地供应方式,增强市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确保土地出让中的政府收益;有利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市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利于完善新一轮旧城改造的运行机制,实施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三、编制依据(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市铁路交通总体规划;(四)《关于加快**铁路建设问题的会谈纪要》(2005、2008);(五)业主提供的区域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土地、自然条件等基础性资料;(六)该项目适用的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法规等。
四、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在拆迁控制性规划方案基础上,编制、比选和优化项目建设方案;(3)制定详细的投资发展计划,统筹项目的资金平衡问题;为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配合工程的实施进度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在满足项目实施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金成本最小化;(4)求解工程的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并针对关键因素对工程财务指标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从而有效地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5)在工程效益评价(含经济、社会、环境评价等方面)的基础上,总结工程投资的可行性,对工程整体实施提出建议。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六、简要结论项目投入总资金816910万元,资金由业主自筹264449万元,银行贷款552469万元,资金来源充足,贷款条件符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项目市场好,风险低,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本工程实施后能使**的铁路交通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为**和周边地区的人才和物资流通提供便利,还能扩大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工程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拆迁后居民的安置问题和拆迁中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合理的拆迁维护了拆迁居民的基本权益,同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第二章项目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市正在向西部及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发展。
**市要在未来8年中用944亿元加大交通基础建设。
目前,**市已进入铁路建设高峰期,加快铁路建设对于强化**对外运输大通道,提升**铁路枢纽地位、促进沿线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市内陆续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南涪铁路等6条铁路项目,以上项目沿线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将成为工作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在项目启动之初,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简要之,包括:全面策划项目的建设过程;对项目建设进行SWOT (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制定、比选和优化多种建设方案;通过筛选最优的建设方案,继而分析项目的投入产出关系,研究项目现金流的平衡问题,降低项目的资金风险;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通过投入产出估算,设计项目的融资方案,从而指导各阶段的建设工作。
基于上述目的,本报告将对**市铁路建设征地拆迁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地策划,通过分析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现金流平衡、经济效益等内容,最终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对本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做出判断。
三、改造实施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突出政府主导、责任主体;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有效发挥大的产权单位作用;推行土地整治储备及净地出让,引导开发企业后期介入。
(二)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民生为重,着力做好居民的拆迁工作;注重“五个结合”,实现“一个整合”,即:房屋拆迁与“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土地控制性详规有机整合。
(三)坚持突出重点、成片拆迁的原则采取“点线、片”结合,重点突出“成片拆迁”的方式,以“点”求突破、除障碍,以“线”为“线索”,改“线状”,成“片”换空间。
率先拆迁铁路沿线、铁道周边的房屋。
(四)坚持依法拆迁、妥善安置的原则规范审批程序,严格依法有序拆迁;坚持异地安置、货币安置为主,主地安置、现房安置为辅,确保物权人合法利益。
(五)坚持科学规划、效益平衡的原则以工程为载体,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完成房屋拆迁,居民安置并实施道路整治,跟进基础条件、加强环保节能意识,科学规划、推行净地出让;整合资源,以区为主、综合平衡,追求城市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六)坚持拓宽渠道、多方融资的原则采取区级财政投入、平台融资、项目招商、大的产权单位自筹、争取市级优惠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扩宽筹资渠道,计入改造成本。
(七)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理顺工作职责,建立区、部门(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科学运行机制,形成各司其职、政令畅通、协调推进的危旧房改造工作格局。
(八)坚持正面引导、保障稳定的原则营造舆论氛围,深入宣传发动,争取群众理解,调动各方参与;切实解决拆迁、安置、补偿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章工程实施必要性一、**经济发展现状**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2007年,**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3-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3-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表3-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2007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种植业423.84亿元,增长14.1%;畜牧业311.30亿元,增长0.9%。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3785.91万亩,比上年增长1.0%,粮食平均亩产303.20公斤。
油料种植面积394.42万亩,增长2.2%。
蔬菜种植面积649.36万亩,增长3.7%。
2007年粮食总产量1148.01万吨,比上年增产26.1%。
蔬菜产量945.21万吨,增长6.4%。
油料产量43.77万吨,增长8.6%。
鲜蛋产量39.74万吨,增长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