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课程分析:
“情感”是本册的主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启发,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感受感情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形成热爱生活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体验情感”。
写出了母亲对他的“生命的教育”的独特影响力,只有让学生通过有情地读,有据地议,才能体验和认识到。
重点在于读而感其情,议而晓其义,难点在于说而动己心,思而明其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阶段,对于亲情体会还是很丰富的,但认识上又有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偏激甚至错误的情况,正好引导学生通过对老舍有关母亲朴实而充满感恩的情感的体验来自行纠正。
设计理念:
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为指导,围绕“亲情”这一中心“体验”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读而感其情,议而晓其义,说而动己心,思而明其理。
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动”起来,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中表现情感、揭示主题的精炼句子并简析其表达作用。
2、关注亲情问题,能根据文句探讨作者是怎样通过形象性的记叙、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性格,又通过议论、抒情增强文章感染力的。
3、能对自己的亲情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口头表达出来与人交流。
教学媒体设计:
以Word文档背景式演示为主,辅之播放器。
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谁没有父母?谁没有朋友?谁没有故乡?谁都有。
自然,谁都有亲情、友情、乡情。
这个单元是学习“体验情感”。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情感,去体会体会老舍带给我们的他那对母亲的独特的亲情。
请同学们自主快速朗读全文,并在有关如下问题的文字下做上标记:
(出示要求)①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②最能表现老舍母亲对他的影响的概括性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推荐两名同学重新朗读12、17自然段,大家再对他们的朗读评价。
彭舒朗读12段,谢晓莹朗读17段。
霍伟波:彭太紧张,朗读不够流畅,有的字没有读准确,但感情很投入。
冯嘉威:谢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了,读得真挚动人。
师:为什么他们能读得动人?
生:他们感情投入,但关键还是在于文章本来就感人。
(二)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概括地指出文章真挚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艾志成:是因为记叙得形象,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
黄萍姬:是因为刻画出了母亲丰富、鲜明的性格。
李欣彦:是因为通过议论、抒情增强文章感染力。
大家:是因为作者在平凡的记事中充满真挚、感人的情感。
(比较多的意见)(三)、重点研读体验作者情感,深入认识老舍母亲对他的影响:
师: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老舍从贫困家庭的一个普通孩子成长为伟大的“人民艺术家”,是与他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更是与他的母亲的深刻影响分不开的。
同学们也都说文章真挚动人的原因在于充满真挚、感人的情感。
请用自己找出的文中最能表现老舍母亲对他的影响的概括性的语句,指出其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黄俊生:“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老舍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的勤劳,也表达自己对母亲勤劳性格的由衷敬佩。
李欣彦:“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老舍通过对比衬托出母亲的深刻影响,真挚的感激之情也就抒发出来了。
招浚达:“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这恐慌……母亲的心横了下来。
”作者在这里是满含感激和敬佩感情写母亲的。
环境的严酷,母亲的镇定,突出了母亲性格的另一面——刚强。
黎炽欣:母亲不是镇定,她也害怕,但是为了孩子,她的心横了下来。
这就更突出了母亲的爱子之情,也就更能突出老舍的敬佩感情。
谭一鸣:“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
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特殊的时节,母亲神情的变化,映照出作者深深的内疚。
钟灿林:“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
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含泪的自责。
邓浩轩:“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多了。
”无言,心痛。
谭天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用词充满情感,从物质、精神角度突出母亲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伟大的老舍。
这是对母亲的深情讴歌。
(学生热情涌动,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研读角度多样,分析理据齐备,对引文动情地朗读,充分地研读出了老舍对母亲真挚的感恩,痛心的忏悔,深情的讴歌,深沉的怀念之情。
)
(四)、走进亲情,叙说亲情,体验亲情,扩展认识。
师:正是母亲这些丰富、鲜明的性格的深刻影响才成就了老舍。
其实,生活中,不一定是母亲,也总有亲人曾经深刻影响过我们,能否说说他(她)和他(她)最为动人的事以及对你的感动。
范敏菁:我的奶奶的手很巧,眼睛视力也很好。
每次我们的衣服有什么问题,或是一个大洞,或是掉了一颗纽扣,奶奶总是说不要扔,补了还能穿……于是就用她灵巧的手将衣服修补得很好。
甚至有几次,妈妈从奶奶的一堆衣服里看到几
件已经破烂不堪的衣服,想把它们扔了,也被奶奶阻止。
隔了几天,又看到破衣服像新的一样摆放得整整齐齐。
奶奶,谢谢你,谢谢你教会我节俭,朴素。
何倩妍:外婆把腿跌断了后,一直没能全好,身体也越来越差,以致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母亲常常回去照顾,从早上的洗脸、刷牙,到换衣服做饭,一日三餐亲手喂给外婆,母亲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令我非常感动。
她用温柔的声音问候外婆。
那种无怨无悔、无微不至的照顾,都足以让我学会关心亲人,珍惜每一个亲人在身边的时刻,更学会了孝。
梁佩欣:在学校住宿,很久没在家吃早餐了。
难得回到家中,我最想吃的却仍是母亲做的面条。
尝着那再熟悉不过的味道,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幕一幕的景象,想起了母亲那时如何细心地照料着我,如何天天一大早就起来为我做面条,甚至放弃工作也是为了我……得来的却是我无尽的埋怨。
蔡轶:我最感动的还是父母十几年对我的养育之恩,他们辛辛苦苦把我养大,那要花上多少心血啊!父母不仅养育我还教育我,从小对我严格要求,不管是在生活中、学习上父母都教育我在生活中怎样做人,在学习上要努力刻苦。
十几年都是这样,多难啊!我现在最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是自己的学习还不能让他们感到欣慰、骄傲。
杨思敏:我觉得我的妈妈很狠心,五岁时就被送回外婆家。
那里特别苦,五岁开始种菜,六岁就煮饭,七岁到田里插秧……烧柴煮饭最难受,夏天时特别热,冬天时柴不干燥,烟熏得让人透不过气,如同中毒一样;生活还得节约用水,否则会没水喝。
三年之后才看见妈妈,在我脑中那朦胧的样子又变得清晰了。
当时感觉就是恨,那恨不知有多深呢。
今天,我才真正理解她,难道她就不想我吗?我感谢她,她让我的童年过得很有价值,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那痛苦那磨难催着我努力。
谭天如:那一年我九岁,吵着要学骑自行车。
因为我骑得太慢了,爸爸只好徒步跟着我走。
在暖暖的风中,在夕阳下,出现了一幅让人不禁泪流的画面——我在前面骑着车,而父亲在后面跟着我跑。
当我转身看到父亲汗如雨下时,泪顺着脸,流进了嘴中,咸咸的。
温哲:一个风雨交加之夜,爸爸被一个电话叫起,工作上出了些问题。
正当我以为他会碍于天气和时间,继续熟睡在温暖被窝中时,他毅然披起外套,打起伞出去了。
黎明时分,他才拖着湿漉漉而疲倦的身子回来……这件事一直鼓励着我,时刻叮咛我做事要一丝不苟。
莫绍辉:那天晚上,我谈恋爱的事被世上最疼我的人——妈妈知道了。
一种莫名的愧疚感从内心涌上:“妈,对不起。
请原谅我吧!就原谅我犯这么一次的错误吧!”她哭得是那么悲痛,把我的心伤得撕裂。
我的母亲,从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如此失望过。
可是这一次,真的让她掉进了深渊,跌得重,伤得也重。
妈呀,请原谅我吧!
(学生的发言,或抒感激,或发感叹,或叹后悔,或谈认识,事件虽平常,感情却真挚动人,有人在哽咽,有人在流泪,有人感伤地趴在了课桌上。
)(四)、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再次体验情感。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冷海田 200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