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小学各科新学期教学常规要求2015.9 语文学科(一)课堂教学课文:建议五、六年级一篇课文两课时完成;低中年级视学生学习情况分两至三课时完成。
各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左右有教师指导的写字时间,低年级写硬笔习字册,中、高年级可以写《硬笔习字册》、《补充习题》,也可以写随堂小练笔等。
作文:采用“三讲·两写”教学模式,用四课时完成。
第一周作前指导2课时,完成“一讲”“一写”“二讲”。
第二周作后讲评2课时,完成“三讲”“二写”。
“一讲”:作前指导课第一课时前10~15分钟。
从审题、立意、围绕中心合理选材等方面对学生作简要指导。
“一写”:学生利用作前指导课第一课时后25分钟及第二课时前15分钟尝试完成本次习作。
师巡视记录,现场进行二次备课,为“二讲”准备素材。
“二讲”:教师根据学生40分钟习作情况,现场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并进一步完善本次习作。
“三讲”:第二周作文讲评课第一课时。
根据学生作文情况,确定一两个共性问题作为讲评重点,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习作知识训练;学生根据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完善各自习作。
“两写”:作文讲评课第二课时,根据本次习作训练要求,另写一篇小作文。
毛笔字:有条件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写字课。
三年级用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有条件的每周完成1课内容,没条件的随单元练习安排上课进度,每次完成2课内容。
四~六年级没条件也可随单元练习安排1课指导课,内容为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写字与书法》教材中毛笔字部分。
(二)备课1.各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安排。
底线要求教师上课要有备课,要切实做到备课服务于课堂教学。
2.关于“教后笔记”的撰写工作0—5年的青年教师,每课写一篇教学笔记(包括练习、习作),字数不低于150字,多不限;50岁以上(含50岁)的教师,每单元写1篇;其余教师每单元写2篇教后笔记。
3.作文讲评课备课分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共备2课时(作前指导1课时,讲评课1课时)。
讲评教案目标制定要精当,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制定一两个小而实的评讲目标。
评讲重点要集中,切忌散、浮,力求每节课解决一两个习作问题。
教学过程要详实,每一环节针对性要强,要有具体的训练内容,不能千课一案。
4.毛笔字单独备课,写字备课根据学校要求,可每周备一课,也可随单元安排,一单元一次备课。
三年级一单元一次备课要备教材中两课的内容,四至六年级可根据配套作业内容安排备课内容。
(三)作业1.学生各项作业书写用色统一,一、二年级使用铅笔,三至六年级使用钢笔。
2.阅读课课堂作业为《补充习题》和硬笔习字册。
《补充习题》一课一改,批改符号要规范,尽可能有鼓励性批语;硬笔习字册一课一改,以圈画形式批阅,有日期、有等第。
高年级的词语、句子描一遍写一遍。
3.三~六年级习作,大作文每班每次精细批改30本,有眉批、总批、等第、批改日期。
小作文有等第、批改日期即可。
4.除上述作业外,提倡各校结合阅读工程和书法教育自主安排特色作业。
数学学科课堂教学1.课前教具学具准备要充分,教室有多媒体的尽量利用用课件辅助教学。
相关的课件、挂图、教具、学生的学具课前要准备好。
2.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多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汇报的时间,注意精讲多练。
四至六年级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低年级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备课1.认真钻研教师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人手一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师用书,在教师用书上留下钻研的痕迹,符号可以多样化,避免大面积“标”下划线。
2.各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选择备课形式,备课要为课堂教学服务,备教统一,有文本教案。
使用《小学数学备课手册》的教师在复备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
(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把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补齐原教案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板书设计。
(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学情的教法、学法。
(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
(5)调——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关于“复备栏”的使用:复备栏中的复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增补、对原教案增删修改的分析说明、对原教案中教法、学法的设计意图领会等。
复备既要有对原教案增改内容,又要有原因说明及理性分析,同时注意与原教案中的修改标记相对应。
复备应高度重视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修改、调整与补充。
另外,原教案的字里行间空白之处都可以作为复备的空间,不必拘泥于形式的要求。
3. 教后笔记:工作0—5年的青年教师,每周2篇教后笔记,字数不低于150字,多不限;50岁以上(含50岁)的教师,每2周写1篇;其余教师每周写1篇教后笔记。
作业1.各项作业书写用色要统一,一、二年级使用铅笔,三至六年级使用钢笔,作图时使用铅笔。
2.《补充习题》为课堂作业,要求精批细改。
批改符号要规范,尽可能有一定数量的鼓励性批语,鼓励采用有创意、学生喜爱的批改方式。
错题一律由学生订正,教师及时复批。
三至六年级如果在补充习题上不方便订正,可以安排错题集进行订正。
3.《伴你学》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认真完成。
任教一个班数学的老师,教师亲自批阅;任教两个班的数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批改,每班批阅量不少于15本(可以采取10本学困生+5本学优生),尽量关注学困生的作业。
批改需要有等第和日期。
学生错题及时订正,教师及时复批(视导时必查)。
其余学生作业可以采取组长批改和同学互批的形式完成。
英语学科(一)课堂教学1.提倡全英教学,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力争堂堂清、课课清,及时检查反馈,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减少分化。
2.加强口语教学和写的训练。
合理使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多让学生模仿教材录音带,养成良好的预习、听讲和复习习惯。
所有storytime板块要求熟读或背诵,核心句型会说会写,对答如流,四会单词一定要四会掌握,少部分三会单词可要求四会掌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
英语早辅导每个班2次。
3.充分使用相关教辅用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习渠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附:课堂常规十要点①教学小结、作业布置应作为教学环节一部分。
作业布置要分层进行,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形式包括听说作业、笔头作业,设置基本要求的必做题、有难易坡度的选做题。
②重视朗读、背诵与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忌拖腔地读与说。
三、四年级教学板书要画好四线格,板书不可随意,要精心设计,体现教学思路和授课重点。
③每节课把1分钟听写四会内容作为常规要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预习习惯。
④3-6年级单词教学要渗透语音教学,可结合语音板块适当学习音标知识,教会学生单词升降调读音、拼读方法及基本的拼读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
三、四年级必须努力保证不出现英语学习的分化。
⑤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要兼顾,每节课应保证有5分钟左右写的训练时间。
⑥听课文录音时科学的操作步骤:第一遍合上书整体静听,第二遍(合上书)逐句模仿跟读,第三遍打开书跟读(也可将“第一遍”调到最后一个步骤)。
重视多听录音模仿跟读。
⑦语篇教学应整体呈现,把新授词放在语篇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悟,忌支离破碎地逐个解释拓展新单词,进入语篇学习前的铺垫环节应控制在10分钟内。
也忌每新授必情境,情境堆砌容易造成耗时低效。
教学安排时首先要突出story time板块在单元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可单纯地上成词汇教学课,Rhyme time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关注ticking time,做好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⑧游戏、竞赛等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做无效劳动。
⑨每节课必须开展足够时间、多次的同桌操练(pair work)、前后排四人小组活动(group work),以扩大训练学生交际语言实践的机会。
每个单元新授内容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单元内容朗读、背诵等方面的口语过关测试和书面测试,以便了解情况,即时查漏补缺,做好学困生的帮扶工作。
⑩课堂总结(summary)方法:①归纳式。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本课所学知识,使其系统化、利于记忆、巩固,又能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②练习式。
设计的练习既是本课知识点检查,又是对本课学习的总结。
③提问式。
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得出答案同时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备课1.英语备课是在备课手册上做补充复备。
复备书写要认真,应高度重视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修改、调整与补充。
修改符号要规范,强调对原教案的“增”、“改”、与“调”,淡化“标”与“删”,着重个人复备过程中思考的深度,避免拿来就用、大面积的“标”下划线。
2.黑色笔备课,突出的地方可用红色笔标注。
复备栏尽量写满,项目要齐全,板书要有设计,备课前页的检查记录要按时检查并填写。
3. 认真阅读备课手册的前言部分并注标记,留下研读痕迹,教后反思一课一记,百字左右,多不限,可另附纸,忌大话、空话、套话。
5.前页附上个人工作目标及计划。
(三)作业1.各项作业学生书写用色统一,作业量要适中。
2.各年级《补充习题》和小作业本为课堂作业,小作业每周两次,作业形式要丰富,五、六年级每个单元要有一个“小练笔”,(不包括在每周两次的作业内)其它次数不限,和进度同步。
批改符号要规范,要有一定数量的书面批语,鼓励采用有创意、学生喜爱的批改方式。
3.各年级《伴你学》《听读训练》作为课外作业,可在课内外选做,有做必改,要有等第和日期。
建议教师批改或小助手批改,视导时抽查。
4.对于学生的错题教师要及时地复批,少数学困生作业提倡教师面批。
●语数外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2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材料留存详实、整理规范。
课例研讨活动要求:以全镇(乡)年级组为单位,期中前后各1轮,每学期共2轮。
活动形式:人人都是中心发言人,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抓阄确定上课人。
活动流程:第一周备课组成员主要研教材、研教案。
研教材: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思路及理念支撑等方面去研读。
研教案:(1)每位成员活动前拿出个人初案(讨论稿),研讨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教学方法选择是否科学、高效,学法指导是否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课时目标达成等。
(2)成员根据研讨结果利用一周时间继续修改完善教案(备修订稿),为下周研讨课作准备。
第二周,上课前10分钟抓阄确定上课人,组内成员听课并做好随堂记录,课后研课,最终形成个案。
活动材料归档:(1)活动通知(2)签到簿(3)教材分析及研讨记录(教研组自行设计表格)(4)教案(讨论稿)及研讨记录(5)教案(修订稿)(6)听、评课记录,(7)活动总结(或主评课人评课稿)(8)活动图片材料装订:按年级分一轮(两周)装订一本,把两周来的8份材料放到一起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