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课时学习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包括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分布,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工业以及它古老的动物。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澳大利亚知识传授为依据,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通过讨论,研究等主动积极的学习而获得的。

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3.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以及矿产地与工业、城镇分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了解澳大利亚地形特征,以及地形与气候、人口分布的关系。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并分析这些动植物唯独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及经济特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教育。

2.通过认识澳大利亚宝贵而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品质。

●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2.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2.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古老性。

● 教学方法师生互助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演示法、讲述法。

●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

●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教师 2008年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2000年是在哪里举行的呢?奥运会五环标志悉尼歌剧院的袋鼠和图片对澳大利亚大家都不陌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国家。

第七节澳大利亚一、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大洋洲地图请说出:澳大利亚位于哪几个大洋之间领土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看图讨论分析归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

填图学生在空白图中填注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

讲述观察图,我们发现澳大利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这一点与其他大洲不同;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提问继续观察图,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赤道哪一方属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的国家归纳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国家、“澳大利亚”一词在拉丁文中就是“南方的土地”的含义,这一点在其国旗上也有体现。

资料交流学生介绍澳大利亚一般情况。

国旗各图案含义;澳大利亚全称;面积,介绍国土面积在世界的位次;人口总数,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并与加拿大人口密度相比得出地广人稀的结论;首都;居民构成;官方语言。

填图将首都填在空白图中。

提问想一想,堪培拉的房屋哪一面朝阳那里的学校应该几月份放暑假为什么小结那里的房屋北面朝阳。

学校2月份放暑假。

因为堪培拉位于南半球。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也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且独占一块大陆。

读图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东部、西部和中部的地形有什么不同?讨论分组,全班分为三个部分:右三组代表高原、左二组代表东部分水岭、中三组代表中部大平原。

分组讨论并派代表上讲台来指图讲解。

提示学生讲解时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与独特之处各方面入手。

显示依次闪烁各个地形区:大分水岭墨累河西部高原讲述第一组:东部山地南北走向,海拔8001000米,有全国最大的墨累河,它流印度洋。

第二组:西部高原低矮,占全国一半的面积。

第三组: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有北艾尔湖和大自流盆地。

显示北艾尔湖自流井自流井形成剖面图讲解东部雨水从地层渗透到中部盆地,并自行流出而成为自流井。

因为不能用来灌溉,只能用来作为牲畜饮水,所以大自流盆地是澳大利亚主要农牧区。

但自流井水盐度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一般可作牲畜饮用。

填图将找出的三种地形填在图中。

提问通过分析、归纳澳大利亚地形分布有何特点小结两边高、中间低,且东西并列分布。

地势起伏和缓。

提问过渡观察图,在西部高原上有何地貌沙漠形成广阔的沙漠是与这里的气候分不开的。

填图在图中画出穿过本区的一条重要纬线——南回归线。

提问说出本区所处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显示气候分布图提问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降水量与纬度位置来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从澳大利亚气候带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气候带呈什么形状?归纳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气候干旱,形成草原和沙漠;东北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澳大利亚气候带呈半环状提问从图中得出澳大利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读图东南沿海人口较多。

归纳通过读图,东南沿海人口稠密。

除气候适宜外,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的原因还有: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

同时,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

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人口分布与气候、交通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显示大草原上的羊群养羊业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历史一系列澳大利亚的草原风光澳大利亚有广阔的草场,适合发展什么行业畜牧业养何种牲畜探究澳大利亚适宜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归纳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草原面积辽阔,气候适宜,地下水丰富。

澳大利亚养羊业非常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除此以外,澳大利亚小麦生产也很著名;羊毛和小麦两种农产品远销国外。

读图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得出什么结论矿产种类丰富讲述澳大利亚矿产丰富,种类多,储量大。

铁、煤、铝土、锰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其中煤和铁矿石的出口在世界占重要地位,例如,我国、日本等国都需从澳大利亚进口矿产。

因此,澳大利亚采矿业很发达,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冶金、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

现在,工矿业出口的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所以,澳大利亚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转承澳大利亚农牧业与工矿业发达,但是到了现在,服务业不断发展,并且成为了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

在服务业中旅游业得天独厚,发展尤为迅速。

吸引人们到那里旅游观光的原因之一是特有的动物。

列举学生列举特有动物种类,讲解收集的资料内容。

显示袋鼠、鸭嘴兽、鸸鹋图片提问其它大洲有袋鼠吗,为什么?讨论回答保留了很多古老物种物种单一,进化缓慢222第五节美国教学目标:(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

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经济概况部分:农业大国部分: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最大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工业大国部分: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最强的国家。

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

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

人口部分: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

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城市部分:1.在图8-48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

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

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4.评出最佳导游。

课后活动: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第六节巴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巴西的位置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 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