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XXX 小学)一、课改实施背景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有些教师在课改中很迷茫;有些教师设计、布置练习题机械重复;有些教师生搬硬套按书上练习题做题、做题、再做题。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与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道而驰。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子,其核心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校决定在全校五年级和六年级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有了初步经验和成果后全面铺开。

二、课改指导思想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中过分束缚学生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 2019 版课程标准为纲领,力求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使教师由教会发展到会教,使学生由学会发展为会学,真正做到1/ 10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改组织结构把那些热心课程改革、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改革的愿望,具备一定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集合起来成立课改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四、课改基本模式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借鉴郑口第一小学成熟的课改经验,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单,创建课前热身自主探索夯实基础提升培优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一)课前口号:(二)出示学习目标:(一)课前口号:(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要紧扣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2、学习目标不要冗繁,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本节课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对整个学习过程清晰明确。

3、学习目标要规定出哪个是独立完成,哪个是需要合作探究的。

(三)课前热身:---------------------------------------------------------------最新资料推荐------------------------------------------------------ 通过设计学习本节课所需要的和前边知识有联系的几道练习题或者某个活动,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四)自主学习:1、自学前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花多长时间,自学什么内容,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等等。

(1)明确自学的内容,要使学生知道什么,要交代清楚看书从哪里看到哪里,做哪几道练习题,解决什么问题。

(2)教给自学的方法。

例如看书,是独立地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同桌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

(3)明确提出要求,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则。

2、自主自学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独学)能力,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有待交流解决。

教师通过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检查自学作业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3、小组研讨小组研讨是展示的一个基本步骤,是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对学、群学的组内小展示活动。

(展示即发表、暴露、创造、提升。

3/ 10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最精彩部分。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等互动形式,形成组内全员参与、积极探究、氛围热烈的场面,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使学生初步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4、质疑点拨教师点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掌握的,教师一律不再重复。

教师不能就题点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防止其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避免其走弯路。

(五)夯实基础 1、检测达标练习题要精选细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充分体现低起点、小跨度、大容量的原则。

2、让学生能够应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交流、更不得抄袭。

3、学生当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停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巩固、达标的效果。

(六)提升培优设计有挑战性习题,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避免差生吃不好,优生吃不饱,让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练习设计要求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

学有法则,练有窍门。

---------------------------------------------------------------最新资料推荐------------------------------------------------------ 1、练习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细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

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即通过该题的练习将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侧重发展哪些能力等等。

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

2、练习的层次性。

在设计编排练习题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将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依次安排,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迈向掌握知识的最高点。

通常这样的练习可分为五个层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

教师在编排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和齐步走。

避免差生吃不好,优生吃不饱。

努力做到编排练习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

使学生在自己临近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弄清哪些是模仿的,哪些是对比性的,哪些是综合性的题目,然5/ 10后遵照由易到难,从模仿到灵活运用,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有序地进行练习,做到步步深入,层层巩固,以获得良好的数学效益。

3、练习的多样性。

教师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多样性的练习首先要题型多样化。

编制习题时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计算等,花样要多,而且要有启发性,使练习新颖灵活。

4、练习的综合性。

练习的编排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使练习更具有思考性。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穿成珠,结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取得举一反三、以一题带一串、以少胜多的练习效果。

5、练习的精练性。

练习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

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步步到位,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的全面掌握,智力、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

---------------------------------------------------------------最新资料推荐------------------------------------------------------六、抵制不良倾向 1.把对话变成问答。

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现上师生、生生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

2.为夸奖而夸奖。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

正所谓,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

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3.有活动没体验。

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7/ 10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相背。

真正有价值的活动应是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

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4.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

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进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

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

而学生方面,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做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些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练习课基本教学模式一、情境导入,再现知识(3 分钟)课始,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最新资料推荐------------------------------------------------------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白所要练习的内容和练习的具体目标。

二、基本练习,强化认知(12 分钟左右)练习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的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