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谷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十四

平谷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十四

平谷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十四
规划题目:平谷区“十二五”时期京平高速沿线三镇统筹
发展规划
牵头单位:平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规划内容综述
一、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世界城市”战略明确统筹目标。

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北京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将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城市建设的重点也逐渐由城区转向郊区,农村作为城市发展腹地的作用日渐突出。

交通区位优势创造发展机遇。

高速公路的开通有利于马坊、夏各庄、东高村三镇产业分工和布局规划,分别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比较优势。

大量人流和资金流的集聚,促进物流、旅游、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平谷全区经济的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夯实统筹增长基础。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大力发展,高速沿线三镇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在全区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制约因素:马坊、东高村、夏各庄三镇的统筹发
展对于发挥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率至关重要,从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要求看,仍然存在部分制约三镇统筹发展的因素,一是战略层面缺乏指导,发展思路不清晰;二是区域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机制不顺畅;三是支撑项目缺乏规划,统筹手段不明确。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首都建成世界城市以及建设“四谷”的发展战略,以引领平谷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高速公路沿线三镇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状况为基础,突出内涵式、高效率、包容性的发展思路,实现区域内产业功能差别定位、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京平高速公路沿线三镇及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区域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为基础,合理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三镇及其相关辐射区域产业定位与发展,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京平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增长带和京津地区产业集聚中心,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平谷整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十二五”时期统筹发展战略
着眼于“四谷”建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地缘优势,完善区域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镇
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合理规划三镇产业分布与发展,形成高速公路沿线产业集聚带和扩散极,向中部及北部山区扩散。

(一)发挥地缘优势,统筹区域发展
坚持生态战略,统领城乡发展。

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重点引进和发展适合生态涵养区发展特点的绿色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工业化、产业化、功能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发挥交通优势,塑造开放格局。

利用邻接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海港的优势,发挥国际陆港的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培育口岸经济,打造京东商贸物流中心。

实施产业带动,壮大区域经济。

一产方面以现代农业和精品农业为着力点,通过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限制发展畜牧业,形成一个符合生态涵养要求的生态循环系统和高速沿线设施农业产业带;二产方面主要发展绿色能源、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现代制造等都市型工业;三产方面以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丰富区域发展的内涵。

(二)发展社会事业,完善服务体系
着重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

立足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化水平。

推进城镇化进程,严格按照城镇标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在配建相关设施时,优先考虑引进优质服务品牌。

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化管理,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建设和改造大型
社区的同时,引进教育、医疗及商业服务等优质品牌资源。

(三)强化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根基
强化区域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

以高速公路为轴线,加强三镇镇际交通路网建设,完善交通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形成完善的区域公共交通网络和服务体系。

科学规划市政工程,形成合理的设施布局。

以区域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市政工程规划和建设。

(四)谋划产业布局,实施项目引导
完善产业体系,增强各镇发展潜力。

借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打造核心产业功能区:马坊地区—绿色能源、工业制造核心区、物流产业、国际物流主枢纽,东高村镇—演艺、教育培训等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夏各庄镇—浅山区文体休闲、观光产业核心区。

加强产业辐射,形成梯次扩散格局。

首先,构建三镇产业衔接带,形成错位、统筹发展格局。

马坊及东高村地区衔接带—乐器制造、商贸会展业;东高村及夏各庄地区衔接带—浅山区房地产、养老产业、文化聚居区。

其次,构建产业辐射区域。

以三镇为点,以京平高速公路为轴,以区域内辅助路网设施为纽带,向全区层级扩散,阶梯式推进,西部地区为绿色能源、工业制造产业扩散带,中部地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扩散带,东部地区为文体、休闲、观光产业扩散带。

四、“十二五”时期优先项目
(一)社会事业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项目。

以马坊地区和夏各庄地区为辐
射核心,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满足区域发展以及引进人才对子女教育的高端需求。

马坊地区,继续推进和完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平谷分校建设;夏各庄地区,加快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协商及建设进程,满足区域产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本区域教育资源优质化。

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心。

面向三镇及周边居住社区服务,选址在夏各庄镇,统筹设置一座大型三级医院,以综合性医疗服务为主,兼顾老年病康复治疗、养生体检等服务功能,综合性培训基地建设。

优先向三镇提供人才培养服务,选址东高村镇,以东高村音乐培训和现有职业技能培训为基础,在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农技服务、作物栽培以及音乐教育等方面重点发展,综合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介等各项功能。

大型公共文化中心建设。

服务面向三镇及临近区域,选址在东高村镇,以本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基础,建设综合性公共文化活动中心。

以提琴制造、音乐教育、培训等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建设大型音乐文化商业演出场馆。

建立图书文化专区,促进文化素养提高。

(二)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交通主干道路。

首先,沿御马坊—东河路—东高村—东南路—夏各庄一线,通过新建、改扩建既有道路,形成高速公路北侧主干通道;其次沿马坊镇(西大街)—普贤屯(鲍家庄)—渔阳(滑雪场)—南干渠路一线,建设早鲍路—洙大路,形成高速公路南侧主干通道。

与高速公路一起构
成三镇东西快速连接通道,促进三镇统筹发展建设。

完善密三路、崔杏路(密涿高速)、平三路、夏鱼路等道路绿化及其他辅助设施建设,加强跨高速公路两侧互通设施及主干道路纵向连接节点建设,实现高速公路沿线三镇之间、高速公路两侧区域以及辐射区域完善的路网格局。

马坊镇客运集散中心(平谷综合枢纽客运站)。

在现有马坊镇客运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改扩建现有设施,形成平谷区与其他城区的客运综合枢纽和区域客运中心。

区域公共交通服务设施。

规划建设东高村和夏各庄镇等城区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加强站台及停候车场所建设,与马坊客运集散中心形成三镇公交核心节点,加强居住新区公交港湾、候车点等的建设,形成完整的区域公共交通站点布局。

(三)产业项目统筹
农产品物流基地及安全检测中心。

建设高端农产品物流基地和农产品(含畜牧产品)安全检测系统平台,服务于区域农产品(含畜牧产品)生产、储运、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宣传和技术培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以及绿色食品认证等,选址在马坊物流基地。

综合性商贸会展中心。

建设以商务、贸易、会议、展览为主要核心功能的商贸会展中心,配套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提升区域商务服务水平。

项目选址在马坊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