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姚干编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5年02月10日前言我国中医中药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在历代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效学经验。

中药和方剂是祖国医学的精华,其药理作用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与探索。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来研究中药的组方、成分、作用机理及用途的一门前沿科学,而中药药理实验和中药药理学是不可分割的一门学科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中药药理实验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功效为主线,运用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进行单味中药与经典方剂的研究,对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这一伟大宝库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中药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指导是以中药专业培养计划为依据,按照《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编撰而成的,主要供我院中药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教学使用。

本实验指导首先对中药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选择的实验项目力求内容经典、实用,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特体系;既有整体动物实验,又有器官水平实验;既有定性实验,又有定量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

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理论,从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目录中药药理学实验须知 3 中药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 5 实验一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17实验二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17实验三秦艽对蛋清致大鼠后跖肿胀的影响18实验四青皮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19实验五金铃子对小鼠的镇痛作用20实验六人参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作用20实验七人参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21中药药理学实验须知一、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㈠目的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中药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中药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更高层次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

几乎所有中药药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而得到的。

我们上实验课,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前辈科学家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

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自已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已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

㈡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课学生必须做到下列几项:1.实验前必须做到:⑴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⑵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并明白该药在本实验中的意义,预测给动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验时必须做到:⑴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⑵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药量,防止出现意外差错。

⑶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

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⑷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3.实验后必须做到:⑴及时整理实验结果,保存好原始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⑵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室内卫生,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送至指定地点。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对自己所完成的实验进行科学总结,是实验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通过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可使我们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明确该实验已证明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

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或操作中的优缺点等等,这些十分重要。

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理论水平。

实验报告也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本人日后查阅的重要资料,可以为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学会做这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性工序的重要性。

㈠实验结果的整理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

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资料(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

计数资料(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片和现象记录等。

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

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

作表格时,要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物变化的记录表,记录单个动物的表现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由左至右逐格填写。

将多个或多组动物实验结果统计时,一般将动物分组的组别列于表左,而将观察记录逐项列于表右。

绘图时,应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刻度,表明单位。

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

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

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

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样。

㈡实验报告的写作每次实验后应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批阅。

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得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实验题目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如“生大黄、制大黄对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秦艽对蛋清致大鼠后跖肿胀的影响”,“青皮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等。

2.实验目的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

3.实验方法当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时,也可不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发生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观察的可靠性时,应作简要说明。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

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

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

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5.讨论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

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

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

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

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

6.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

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

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中药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㈠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规律。

由于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个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均不尽相同,因此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使实验的重现率达到较高水平,必须进行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药理学实验设计是建立在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基础上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原则有三点,即:重复、对照和随机。

1.重复重复的目的是看实验结果的重现率。

重现率越高,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就越好。

重现率在95%以上者,可认为实验结果相当可靠。

如进行两种药物间比较,则可认为两药的平均值或有效率的差别有显著意义,并用“P(机率)<0.05”来表示,意即:“不能重现的可能性小于5%”;如重现率在99%以上者,可认为实验非常可靠,可作出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的结论,并用“P<0.01”来表示。

重现率少于95%者,说明可重复同样实验100次,将有5次以上的机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因此认为两药的差别可能是个体差异造成的,统计学上可做出“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并以“P>0.05”来表示。

但这种结论并不意味着两组无差别,更不是说两组相同,通常可在检查原因后,改进实验条件,增加实验例数,还有可能增高实验的重现率,达到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水平。

实验结果的实际价值不但需从统计结论看还应从专业角度来评定。

在统计学上都是达到P<0.05的水平,例数多者并不一定比例数少者更有价值。

但为了作出正确的结论,根据实验中的重复原则,对各类动物的重复数,可提供出一个大体范围供实验时参考。

⑴实验动物:测量资料较多用大动物,属性资料则用小动物,一般每组20-100例。

下面列出一般测量资料所需的例数,如按剂量分3-5组用药,则每组例数还可以减少一半,但每组不得小于5例。

①小动物(小鼠、大鼠、鱼、蛙):每组10-30例。

②中等动物(兔、豚鼠):每组8-20例。

③大动物(犬、猫、猴):每组5-20例。

⑵临床病例:①公认难愈的疾病(癌、狂犬病、红斑狼疮等):5-10例;②急性严重的疾病(休克、心衰、流脑等):30-50例;③一般慢性疾病(冠心病、哮喘等):100-500例;也可根据以往的资料估算实验例数。

2.随机⑴随机的意义:随机就是使每个实验研究对象(如动物)以接受用药、化验、观察、抽样、分组处理时,都有相同的机会,而不受研究者主观意愿支配或客观的干扰,从而缩小实验偏差,因此随机是实验中的重要原则。

但是,由于一些人存在着“随机就是碰巧”的看法,实验中常常忽视了随机的原则。

例如对病人分新药组和老药组治疗时,医生常常不敢把危重病人放入新药组,而老病号则由于过去用过老药,往往积极争取用新药,结果使两组的对比性受到偏差的干扰。

⑵实验设计中随机抽样分配方法:实验分组方案决定后就可按下述随机抽样分配方法将实验对象分配。

①抽签法:通常可用带有数字的纸张代替,由分组医师代为抽卡,读到某病人随意翻看一张,单数者分入A组,双数者分入B组。

②翻页法:取一本厚书(最好是字典)随机翻取双页数中双数者(十位及个位两数),以其除以2后所得商的个位数为分组数字,注意翻到相同页数照样计算,不应舍弃另翻。

例如翻到412-413页,取412中12除以2得6。

再翻到290-291页,取90除以2得45,第二分组数字为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