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南.ppt

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南.ppt


抗菌药物与附加损害的相关性
三 代 头 喹孢 诺菌 酮素
MRSA VRE 产ESBLs 菌株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MDR铜绿假单胞菌 MDR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亚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美罗培南)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1. 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 等。 多种G+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球菌、 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放线菌属和螺旋体等感染, 脑膜炎奈瑟球菌、敏感淋病奈瑟球菌等所致的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分枝杆菌、奴卡菌和真菌等耐药。
•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1) 羧基青霉素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2) 脲基青霉素如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3) 苯咪唑类青霉素,如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对肠杆菌科作用更广更强,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作用。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 5.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类:美西林、匹美西林。 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G+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拟杆菌属多无抗菌活性
临床常见耐药菌变迁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耐药细菌变迁:
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引起感染增多;
B.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传播; C.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出现; D.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显著增多
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等 E.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细菌感染出现。
销售额前10位药物 WHO:降脂类等药物。没有抗感染药物。 国内: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排名第1、2、4、5位
医生们获得了抗菌药物这个奇妙的礼物,但是由于他 们不加节制地使用而导致这份礼物即将毁灭.
Noman Simmos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 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 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 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
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对葡萄球菌(金葡和凝固酶阴性葡球)不产酶和产青霉素酶株有作用
限用于产青霉素酶 并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感染。
• 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巴氨西林等。 对肠杆菌科细菌也有抗菌作用。阿莫西林作用较强。
第3代头孢菌素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噻肟 头孢吡兰、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唑兰
①G-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严重全身感染, ②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作为经验用药 ③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⑤ 头孢地嗪增强免疫力,头孢米诺对厌氧菌作用强,
1. 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太松
我 国
2. 过度应用为主要倾向 • 重复使用 • 过大剂量使用

• 过长时间使用

• 过多联合使用
药 物
3.对抗菌药物了解不足 • 抗菌活性 • 抗菌谱

• 药代药效特征

• 毒副反应
现 状
4. 利益驱使 5. 抗生素自由购买 6. 人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国内临床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比例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国家《指导原则》颁布意义
我国首次颁布的关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 性文件
对指导我国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将产生深 远的影响: -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 -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指导原则》内容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 基本原则
阴沟、产气肠杆菌和弗劳地枸椽酸杆菌等。 F.MDR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产生各种灭活酶 β-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钝化酶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靶位改变 PBPs改变 DNA旋转酶改变 RNA多聚酶改变
有关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氯霉素
β-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合成D丙氨酸 D-乳酸,阻结合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 细菌耐药现状 • 常用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及作用特点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经验治疗及目标治疗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特殊生理及病理状态抗菌药物应用 抗菌药物PK/PD运用 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抗菌药物 -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 大环内脂类
其他
比例(%) 50.9 31.9 19.0 19.6 8.4 4.0
17.1
医院内抗感染药物使用频率及经费比
调查范围
WHO 国内
患者使用频率 (%)
20 ~ 30 50 ~ 80
占药品总经费比例 (%)
15 ~ 30 25 ~ 45
头孢三嗪、地嗪长半衰期
对球菌、对厌氧菌的作用仍不理想,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无效。
第4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立定等 抗菌谱和活性适应证与第3代基本相似,对G+球菌作用增强, 对 MRSA 和厌氧菌作用仍不理想; 对β-内酰胺酶比3代头孢菌素更稳定,
泵出增多
膜通透性减少
生物膜形成
万古霉素 β-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多数抗菌药
产生的主要细菌
GNR、葡萄球菌、淋球菌 GNR、葡萄球菌、肠球菌 GNR、葡萄球菌
MRSA、PRSP GNR GNR 、葡萄球菌、链球菌、
奈瑟菌
VRE GNR 、葡萄球菌、链球菌、 支原体 GNR
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
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少等
第1代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
对青霉素酶稳定,
G+球菌(包括产青霉素酶MSSA)和某些G-菌所致感染。
可被G-杆菌β内酰胺酶所破坏,
第2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等
抗G-杆菌 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抗菌活性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