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2020 年高三学年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考古研究中发现,在古代,造成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主要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自然因素一般是指那些剧烈、不可抗拒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这在考古发现中也屡见不鲜。
最著名的当属罗马庞贝古城遗址和中国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也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社会暴力冲突所造成的死亡和社会文化习俗造成的死亡。
这些非正常死亡一般会在人类遗骸上留下可观测的痕迹,例如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
此外,还有一种非正常死亡现象,与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都有关系,在考古中也很常见,却难以通过遗骸研究得以确认,这就是瘟疫。
瘟疫考古线索难以发现。
瘟疫类型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有的是天气原因造成的,有的因环境破坏加剧了瘟疫的流行,有的是不合格的医疗卫生造成的,有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
也有一些瘟疫的流行与密切接触动物有关,可分为被动性接触和主动性接触。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瘟疫及其治疗的记载。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这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瘟疫除了造成人口的非正常大量死亡,还可能造成社会和文化的大动荡和大变迁。
历史上人群的大迁徙和文化的交替背后,都可能有瘟疫的影子。
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战争的爆发背后都有瘟疫的影响。
尽管瘟疫爆发的记载不断出现,造成的后果严重至极,但在考古发现中却鲜有发现和报道。
究其原因,除了考古发掘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之外,缺乏对考古发现的准确解读也是重要原因。
少量的可能与文献记载的瘟疫有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进行多学科对照研究,较少关注古代人类遗骸上体现的古代疾病甚至瘟疫现象。
因此,目前不多的有关瘟疫的考古学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考古背景、随葬品、葬式葬俗、埋藏学等间接线索上,通过证据链的方式判断遗址形成的可能,甚至这种可能具有唯一性的解释。
考古遗址中出现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和埋藏现象,可能是一种对生前病患者的隔离方式,也可能是为避免瘟疫的进一步传播而对病逝者采取的措施。
我们据此可推测,史前居民在受到瘟疫威胁时,不排除对病患人群或区域进行了隔离。
通过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可能有效控制了瘟疫,也为我们留下了可能与瘟疫相关的考古遗存。
21 世纪以来,科技考古技术不断提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考古研究后,极大提高了我们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
2015 年,《细胞》杂志报道了生物考古学者的研究,他们在欧亚大陆5000 年前的数个遗址的人骨材料中发现了鼠疫的直接证据。
这是最直接、最确凿的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的有关瘟疫研究。
相信这种技术会更多地应用于中国考古学,推进中国古代瘟疫的考古学研究。
(《摘编自王明辉人类战“疫”的考古学思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瘟疫考古较难,引发瘟疫的原因复杂多样,瘟疫的流行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可能都有关系。
B.经考古发现,造成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瘟疫是引起社会和文化大动荡、大变迁的直接原因。
C.为了提高认识古代人群和社会的能力,21 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地将科技引入考古学研究之中。
D.骨折、创伤、骨骼非正常失踪等可见痕迹是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人类非正常死亡的主要证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引用《周礼》等相关的史料记载论证当时人们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B.文章据考古遗存推测:史前居民受瘟疫威胁时,曾用隔离、焚烧、迁徙等措施控制瘟疫。
C.文章先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分析古代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以此引入瘟疫考古确认之难。
D.文章以罗马庞贝古城遗址为例证明剧烈的自然运动造成的伤害在考古发现中屡见不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因对瘟疫的考古学研究目前都建立在间接线索上,所以想办法获取有效的直接证据才是当务之急。
B.具有社会性和自然因素双重属性的瘟疫也有可能是由《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非时之气”造成的。
C.文字记载中瘟疫频发,后果严重,但考古发掘的偶然性等因素使其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被发现报道。
D.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会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古代瘟疫考古学研究当中各方面材料数量不足的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共享单车,曾被网民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未曾想却遭遇今天这样的窘境。
回想数年前,共享单车以席卷之势构筑了新的城市景观,占据了新闻头条,一遍遍颠覆人们的思维模式。
似乎资本汹涌与互联网思维配合,就可以平地起波澜,激活新经济领域的无限生机。
但随之而来的,是共享单车堆积成灾,盈利模式始终难寻。
共享单车尚未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这一创新留给人们的思考仍是略带苦涩的。
共享单车的逻辑起点是符合市场期待的,即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大量涌入,与有限城市空间的激烈碰撞,造成的单车资源巨大耗损,最终将共享单车拖入难以为继的运转轨道。
共享单车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以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名义制造了公共服务难题;为了抢占市场,不惜过量供给单车,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等。
共享单车在这些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方向,尽管其表现形态具备令人炫目的互联网诠释,也难以避免今天的这场整体性后撤。
(摘编自《共享单车陷困境:互联网思维不是悬空之物》,2018 年11 月30 日光明网)材料二:共享单车使用场景以公共交通换乘接驳与短距离出行为主[注]E 为英文estimated(预计)的首字母。
(摘自《2018 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现状专题研究》)材料三:虽然行业问题不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带来了巨大的出行便利,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
在经历了一系列问题和行业“洗牌”之后,行业格局逐渐清晰,企业运营状况不断改善。
随着资本降温,行业恢复理性,一些企业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通过精细化运营,我们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盈利,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长久做下去。
”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未来,共享单车行业要想行稳致远,仍然要坚持精细化运营,探索更多元的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企业资产重,客单价低,必须要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通过硬件升级、算法优化等方式,实现线下运维线上化、可视化,将运维工作从冗余低效的机械工作中抽离。
除了科学、精细化运营,共享单车还需要探索更多商业化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可以向高附加值的电信行业学习,尝试引入体育、娱乐、休闲、文化等功能,让出行变得更有意思,同时开发白领专车、老年专车等更多产品来覆盖用户需求。
(摘编自《共享单车:“洗牌”过后再出发》,2019 年2 月27 日经济日报)材料四:5 月7 日上午,哈尔滨市治理交通拥堵办公室联合市城管局组织召开全市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对接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要加快共享单车停车点位施划,各区城管执法、交管等部门将按照全市统一设计标准,遵循“方便群众、集中停放、保障畅通”原则,开展共享单车停车点位施划工作,尽快安装停车设备,确保共享单车方便市民的同时,不影响城市环境秩序。
会上,哈尔滨市、区各有关部门分别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就当前部分市民骑车时闯红灯、逆行、乱穿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企业和部分市民违规占用绿地、盲道和机动车道乱投乱摆、乱停乱放等破坏环境秩序问题向“哈啰出行”提出了整改要求。
会议要求,共享单车企业要按照政府部门工作要求,严格履行企业管理责任,增加单车和助力车运维人力投入和巡查管控频次,合理调配投放数量,不得过度投放,避免造成乱象。
同时,要利用手机 APP 软件加强市民文明骑行提示教育,引导市民安全骑行,有序停放。
(摘编自《哈尔滨共享单车集中停放》,2020 年5 月9 日人民网-黑龙江频道)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共享单车在短距离出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用户的出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需求来作支撑。
B.共享单车是市民实现公共交通换乘接驳较为理想的交通方式,换乘接驳这一使用场景的需求大约占63%。
C.2016 到2018 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逐年增大,其中2017 年增速显著,2018 年以来用户规模趋于稳定。
D.中国共享单车用户增长率在2016~2017 年迅猛增长,2017~2018 年略有下降,2018~2019 年开始上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向电信行业学习,尝试引入体育、娱乐等功能来吸引人骑行,也可以开发更多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
B.共享单车带来了巨大的出行便利,在全国掀起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完全改变了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
C.共享单车逻辑起点符合市场期待,但运行过程中在颇为基础的规则上走错了方向,需要调整前行方向,才可持续发展。
D.共享单车可补足公共服务的细分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却对公共空间无所顾忌地侵占,反而制造了新的公共服务难题。
6.对共享单车企业来说,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 题。
翟芳桂家的店铺,在埠头区的斜纹二道街,是最招乌鸦的。
一是因为门前那两棵粗壮的大榆树,使乌鸦有落脚之处,再就是她家开的是粮栈。
五谷的味道,对乌鸦来说,无疑是诱人的。
乌鸦喜欢群飞,所以落在榆树上的乌鸦,三五只那算是少的。
通常,翟芳桂清晨打开店门,会发现榆树矮了一截,乌鸦好像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
你若想让榆树恢复原样,就得舍一把谷子,将它们撒到树下,乌鸦便纷纷落地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