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滨水区规划

2017滨水区规划

公共性
解 释
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地区,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平 等,重视每一个群体。
设计采用“综合利用河滩”及“园中园” 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生态修复原则,通 过“园”的空间营造来强化和促进游人的 参与性、互动性及亲水性。同时在硬质景 观的设计中,更加注重精细化的处理,道 路场地铺装、景观挡墙、水景设施、小品 等都刻意注重材料的选择及相互的搭接关 系。该项目共设置了水园、石园、规则园、 叠水园、星光剧场及亲水大平台等重要节 点,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同时包括可 休憩的云廊、满天星桥廊等小品建筑及老 龄健身、儿童活动场地。 李村河连接郑庄、侯家庄、王家下河、李 家上流等17个社区,各社区居民共同享有。
案 例
菲利斯.W.斯迈尔滨河公园(Sasaki作品)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特色性
解 释
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
案 例
加拿大多伦多蜜糖海滩(2012ASLA综合设计奖)
设计师们将之前的一个工业区里的 停车场改建为多伦多市第二大城市 海滩。公园位于下渣维斯街末端, 毗邻Redpath糖厂,是游客从中央水 域沿着皇后码头行进看到的第一个 公共区域。沙滩上有鲜艳的粉色沙 滩遮阳伞,还有标志性的条纹躺椅。 沙滩利用场地特点和周边糖厂的特 殊地理位置形成了最终景观。公园 包括沙滩、广场和林荫散步道。周 边的工厂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背景, 糖果色的遮阳伞等共同呼应了公园 “糖”的主题。
城市滨水区的特点
环境整治
国外滨水区开发的经验: 治理水体、改善水质、美 化环境是开发成功的基本 保证。同时,在滨水区的 开发中,保护水体及周边 环境也是必须要重视的问 题。
功能重组
功能调整与定位是滨水区规划 建设的首要问题。战后欧美国 家从制造业经济向信息和服务 业(休闲、娱乐和旅游)经济 的转化导致了一系列新功能在 滨水区的出现,包括公园、步 行道、餐馆、娱乐场,以及混 合功能空间和居住空间。
湖等区域。城市滨水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
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 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 共开敞空间。 它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 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 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案 例
花桥吴淞江湿地公园--SWA作品(ASLA2012分析奖)
29
Chapter 4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要点
·土地使用 ·交通 ·天际轮廓线 ·建筑形态与体量 ·滨水开放空间 ·城市格局 肌理 ·滨水活动 ·标志(Mark) ·人行游步道 ·照明设计 ·解说系统 ·铺地与 色彩 ·驳岸 ·植物造景 ·水景 ·保存与维护
当代
13
城市滨水区的历程
形成时期——工业时代之前
依山傍水,临水而居,临水地区往往是一座城市发 展最早的地区,人与水和谐共生,关系融洽; 中国古代城市中不少滨水区都曾经是异常繁华之处。
14
城市滨水区的历程
兴旺时期——工业时代
伴随着工业革命,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 区,空前的繁荣;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往往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28
案 例
中山岐江公园(土人作品)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生态性
解 释
滨水地区需要更加良好的绿化,对于生态环境(如湿地等)需要加强保护。
SWA的方案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就是“净 水公园”的构思。设计中保留了场地内原有 的一块江滩湿地,利用狭长的场地条件,改 造为内河湿地,绵延4公里,形成了一个富有 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将外河的劣五类水, 通过北端进水口泵站引入内河湿地,经过过 滤、沉淀、曝气,土壤和植物及微生物的净 化,在缓慢流经过滤墙、深水池、浅滩水生 植物区、深水曝气区过程中,得以净化至四 类净水,重新回归使用。 “净水公园”处于 吴淞江滨江景观带的龙头位置,改善后的清 水缓缓流入景观带主功能区,确保了主功能 区的清水优势。“净水公园”不仅奠定了吴 淞江景观带的生态起点,还兼备了净化水源、 科普教育、生物保育、观光休闲等多种功能。
案 例
青岛市李村河综合治理工程(LDG作品)
22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混合性
解 释
提倡滨水功能的多样性和混合性,滨水地段分层分段,综合利用,同时提倡滨水活动的多 样性。
案 例
以商业、旅游业为磁心,吸引 游客和本地顾客,在商业中心 周围布置住宅、旅游和办公楼。 在项目布置上,最接近水面的 是商业(大型购物中心)、休 憩(绿地、广场)和旅游设施 (海洋馆、战舰展览、游艇中 心、音乐厅)。
24
案 例
首尔ChonGae(清川溪)运河公园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可达性
解 释
强化城市腹地与滨水地区的步行联系,强化城市与滨水空间的活动联系及视觉联系,同时 滨水地区要有足够大的容纳市民活动的场所。
菲利斯 W. 斯迈尔滨河公园是辛辛那提 市中心沿俄亥俄河的大型公园,占地 13公顷。作为沿河高岸系列公园中最 大的一个,公园被壮观的城市地标所 包围,它们是罗布林大桥、全国地下 铁路自由中心、保罗•布朗体育场和大 美国棒球场。沿河公园形成连续的开 放空间链,连接州立休闲道与自行车 道系统,并将辛辛那提市中心与大俄 亥俄河连接起来。Sasaki的公园设计为 罗布林大桥——历史性重要建筑地 标——创造了合适的背景,同时提供 大型聚会、静态休闲以及项目活动的 空间。 25
27
城市滨水区的往保留了诸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迹,要注重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挖 掘和利用,将历史元素组织进公共空间中。
建成于2001年10月,原场地是中山著名 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作为中山 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20 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公园 保留了刻写着真诚和壮美、却早已被岁 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 并将其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在公园初创阶段,面对这样一个经 典而又大胆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 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设计者和工 程人员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 富的表现。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追 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 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 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26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安全性
解 释
城市滨水地区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滨水地区设施要保证安全。
案 例
该园是沿穿越圣〃何塞市市中心长 达4.8km的哥德鲁普河改建的。该 公园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泄 洪道,上层则为滨河散步道和野生 动物保护地,并连接着其周围的新 的市政建筑、住宅和商业开发区。 同时还保留了一点早期的自然状态 的河堤。该设计最为引入注目的是 河岸波浪状起伏的地形,不仅暗示 了水的活力和流动性,而且还有利 于在泄洪时,减慢水流的速度。 歌德鲁普河公园(哈格里夫斯作品)
15
城市滨水区的历程
衰落时期——后工业时代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 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 市滨水地区都经历了一 个萧条、衰落的阶段。
16
城市滨水区的历程
复兴时期——当代
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 滨水地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 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境优美, 公共活动集中。
8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
按空间分
环水滨水区(环湖、夹江、环海湾等)
9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
按空间分
水网(河流水道等切割城市板块)
10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
按功能分
以下六类:
11
Chapter 2
城市滨水区的历史发展
·历程 ·展望
12
城市滨水区的历程
兴旺 衰落 复兴
形成
工业时代之前
工业时代
后工业时代
滨水区规划设计
伍烨轩
10:02
2017.05.11
Contents目录
Waterfront
1 2 3 4 5
城市滨水区概述 城市滨水区的历史发展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要点 案例分析
Chapter 1
城市滨水区概述
·概念 ·功能 ·特点 ·分类
3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 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根据毗邻水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海、滨江、滨河、滨
共享亲水区
城市滨水区临水傍城,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多 数也是展现当地特色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的窗 口,是城市的标志和旅游形象,有些城市滨水 区是连续不断的步行绿带、商业广场、节日广 场等公共空间,使滨海地带完全成为24小时都 有丰富活动的公共空间。
7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
按空间分
沿水滨水区(沿河、沿湖、沿海等)
19
城市滨水区的展望
展望3——新区开发
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 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 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20
Chapter 3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公共 ·特色 ·混合 ·安全 ·亲水 ·历史 ·可达 ·生态
21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原则
保护历史
城市滨水区的历史保存和旧建筑的 适应性再利用在许多国家受到重视。 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废弃的 滨水区建构筑物,尽管这些建筑并 非都具有积极意义。这种以文化旅 游为导向的趋势,使越来越多的城 市重新审视历史建筑和景观保护改 造的内在经济潜力 。
6
城市滨水区的特点
交通组织
加大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是保证滨水区开发成 功的重要举措,但穿越滨水区的交通干道会阻 碍其与市区的联系。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减少穿 越性的主要交通干道对滨水区的影响,通常做 法是采用道路地下化和高架处理方式。同时, 创造一种宜人幽雅的滨河步行系统正成为一种 时尚和共识。只有吸引更多的步行人流,沿街 的商店和广场才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